国内,经过西汉二百年的探索,到东汉时期,制度已经非常成熟了。国外,匈奴已经被严重削弱,大汉帝国四周少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外,经过汉武帝以来的大规模开疆拓土,帝国疆域广袤,占有许多战略要地,对周边各民族政权形成绝对优势,因此刚刚建立的东汉王朝就拥有绝佳的国际环境。
更重要的是,东汉统治者秉承儒家“仁政”理念,从皇帝到百官,统治者尽力限制自身特权,尽量照顾百姓利益。
种种有利条件结合到一起,按理说,东汉王朝应该创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盛世。
可惜天不遂人愿。我们都知道,后来发生的历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全国豪杰竞起,战争连绵,由英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国归一统,涌现了一众星光熠熠的英雄人物,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
而风云变幻、金戈铁马的三国时期历史线头无数,并非那么容易把握。这里有一篇万字长文,来自“我们的华夏”系列——《春秋:五霸迭兴》《战国:七雄博弈》《秦汉:帝国兴亡》《三国:英雄、江山与权谋》——作者朱良先生之手,分为上下两篇,能有助于各位快速地捋清这段历史的主线索。本文为上篇,从乱局的由来一直写到了官渡之战前夕。
东汉朝廷里有:宦官、外戚、士大夫。从东汉中期开始,三方就斗得很凶。其中的宦官其实是皇帝的外围势力,皇帝利用他们来干一些不能直接出面的事。
所以关于东汉的政局,可以简单地这样说:外戚和士大夫想夺皇帝的权,皇帝就提拔宦官来保护自己。外戚和士大夫不好直接针对皇帝,就把矛头对准宦官,而皇帝则拼命保护宦官。
双方闹得越来越凶,终于引发了两次大规模冲突。一次是公元166年,当时的皇帝是汉桓帝。另一次是公元168年,汉灵帝刚刚上台的时候。
两次冲突都是因为外戚和士大夫集团想打击宦官,惹怒了皇帝,遭到皇帝报复,皇帝下令:所有相关官员及其家族永久禁止从政。
东汉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皇帝禁止士大夫从政,意味着这种双方合作的局面终结了。从此以后,广大的精英阶层被排除在了政坛之外,高高在上的皇帝成了孤家寡人,朝廷里奸人当道,政坛迅速腐化了。
腐朽的政府处在半瘫痪状态,以致于他们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危险,其中就包括正在民间大规模扩张开来的“太平道”。
汉灵帝时期,冀州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他们创立了道教的一个支派,称为太平道。
他们用符水给人治病,招来了大量信徒。他们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实力的膨胀,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想通过暴力夺权,建立自己的帝国。他们在全国各地都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计划在公元184年3月,在全国各地同时举事。
没想到有叛徒出卖,朝廷提前知道了消息,直接把在洛阳的义军首领抓住了,随后开始在全国搜捕黄巾军。张角等人只好提前动手,刹那间,天下八州同时起义,义军徒众达到几十万,声势浩大。
东汉政府已经极度腐朽,看到这个阵势,顿时被吓到了,接连出了许多昏招。其中最大的昏招,就是允许地方势力自行招募军队来起义军。
于是地方上的各路枭雄都打着“为朝廷讨贼”的旗号,趁机发展自己的武装。这是三国军阀割据的开始。
黄巾起义虽然看着轰轰烈烈,但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其实不强,不到一年就被剿灭了。这时候,东汉政府才发现,剿灭黄巾军并不难,但现在全国冒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怎么安抚他们呢?没办法了。
平定黄巾起义以后,昏君汉灵帝又浑浑噩噩地混了几年,最后在公元189年驾崩,留下一个烂摊子。
灵帝的长子,十三岁的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称制。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是大将军,在朝廷里位高权重。
灵帝还有一个儿子,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宦官集团站在他们这边。这时候宦官集团依旧很强势,为首的是12个中常侍(中常侍是一种官名)。
何进想要独霸朝政。他先跟妹妹何太后联手,逼死了董太后,随后又想对宦官集团下手。不料这个计划却遭到了何太后的坚决反对。
为了逼何太后同意,何进竟然出了一个天大的昏招——招外地军阀董卓进京,依靠董卓的力量威逼太后。
董卓是凉州成长起来的军阀。凉州在东汉王朝最西端,当地有大量羌人,民族矛盾激烈。董卓依靠羌人叛乱起家,手下有一只胡汉混杂的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收到何进的书信,董卓正中下怀,马上带着兵马开向洛阳。
洛阳这边,何进兄妹还在争吵,宦官们却先下手了。他们假传太后旨意,把何进骗过去,砍为肉泥,把人头扔了出来。
何进手下是整个禁卫军队伍,包括袁绍,袁术等人。这些人哪个是好惹的?听说主帅被杀,全都疯了,拉起兵马就冲进皇宫,乱砍乱杀,一口气杀掉了绝大部分的宦官。
宦官首领张让等人劫持了何太后、刘辩、刘协,逃出皇宫,向北一路逃向黄河边去了。
宦官、外戚,两只势力,拼了个同归于尽。这是东汉末年乱局的开始,局势从此失控。
洛阳城一片混乱,大家都在找皇帝。最后,卢植带人追到黄河边,逼张让等人投河自尽,然后拥着小皇帝走回洛阳。刚到洛阳郊外,他们这群人就迎面碰上了董卓的队伍。
于是董卓就拥着小皇帝回到皇宫,他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救驾”的最大功臣。董卓的凉州兵已经来到洛阳,没人可以抗衡。董卓便顺理成章掌握了朝政。
但董卓跟普通朝廷官员不一样,他们整个集团都带有土匪的性质。他们对治理国家不感兴趣,他们只把洛阳看作被自己占领的城市,在城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这期间,董卓还兼并了并州丁原的军队,把丁原手下的吕布等人招揽了过来。
董卓想要控制朝政,便直接废掉小皇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董卓集团的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上下的一致愤慨。朝廷里的许多要员都逃出洛阳去了,其中就包括袁绍和曹操。
当时董卓控制着洛阳以西的地区,所以袁绍、曹操都逃到了东部。其中,曹操的逃亡特别惊险。他曾经被人捉住,又释放了,留下了“孟德献刀”“捉放曹”等传说。
袁绍出生于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地位极高。他到东部以后,被众人推举为领袖。他们集结起所有反对董卓的力量,总共13路诸侯,号称要共同讨伐董卓。
而董卓盘踞在洛阳,派出兵马,到东部来跟13路诸侯交锋。但十三路诸侯其实各怀鬼胎,没有几个真正想替国家出力。
他们这伙人驻扎在酸枣,紧挨着董卓的地盘,但自始至终,只有曹操出兵攻打过董卓一次,其他人都在忙着搞内斗。
就这样僵持了几个月,军粮吃完了,大家一拍两散,轰轰烈烈的讨董行动就这样半途而废了。诸侯们公开翻脸,开始争抢地盘,天下局势进入更加混乱的阶段。
首先是洛阳这边。董卓发现各路诸侯都在反对他,索性直接撕破脸,干了两件大事。
二是把首都从洛阳迁到关中的长安。说是迁都,其实就是把洛阳居民全部赶走,房子全部烧毁,把洛阳夷为平地,然后把整个朝廷劫持到长安。
这是东汉末年最惨烈的一幕。东汉王朝200年积累的财富被劫掠一空,帝国最繁华地带从此沦为废墟。
而在关东,诸侯们都忙着抢占地盘,建立自己的割据势力。其中比较大的有:河北袁绍、南阳袁术、兖州曹操、幽州公孙瓒、荆州刘表、徐州陶谦。另外还有江东来的孙坚,他依附于袁术,给袁术充当打手。
还有若干个小团体,也依附于这些大的军阀,例如从涿郡来的刘备。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人,到他这一辈家道中落了,他只能靠卖草鞋为生。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刘备也拉起自己的小团体,带着关羽张飞几个兄弟,号称为朝廷讨贼,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集团。
黄巾起义被平定以后,刘备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不料没过多久,朝廷就卸磨杀驴,撤掉了他们这些靠讨贼上位的官员。刘备一气之下,把上级派来的督邮打了一顿,逃到幽州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去了。
这时候,诸侯们分成两大阵营。一派以袁绍为首,包括袁绍、曹操、刘表。另一派以袁术为首,包括袁术、孙坚、公孙瓒、陶谦。
从这时起,东汉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整个国家已经分裂成了许多个军阀集团。但民众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董卓把朝廷迁到长安以后,随即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内斗。
董卓的军团本来以凉州兵为首,进入洛阳以后吸纳了其他集团的兵力,形成了凉州、并州两大派别并立的局面。
这两个派别矛盾重重。而并州人吕布是并州派的首领之一,在董卓手下屡屡受到压制,心怀不满。
朝廷官员王允有心要兴复汉室,便暗中联络上吕布,在公元192年的一天,趁着百官朝贺皇帝的机会,刺杀了董卓。
当时长安的朝廷还是以董卓旧部为主,这些人看到董卓被杀,多数都投降了王允。只有董卓手下的头号悍将牛辅驻扎在外地,暂时没有投降。
王允却不肯招降牛辅,而是派兵去攻打他。牛辅的凉州兵团十分凶悍,打的朝廷兵马狼狈逃窜。但牛辅也吓破了胆,连夜带着财宝逃走,不想在半路上被人杀掉,财宝也被手下人抢走了。
这一来,就错过了招降凉州兵团的最佳机会。牛辅手下大量的将领和军队开始失去控制。牛辅手下最凶悍的将领是李傕、郭汜、张济三人。
三人都在关东前线。从前线回来以后,三人才听说主帅已经被杀,朝廷即将惩处他们这些人。三人感到走投无路,索性直接收集起牛辅旧部,杀向长安。
有李傕、郭汜带领,散落在各地的凉州军队重新集结起来,以排山倒海的威势扑向长安,局势顿时失控了。王允手下的兵马根本挡不住这些人,长安城坚持了10天以后终于沦陷。
这些悍匪杀掉王允,劫持献帝,控制了长安城。他们不是政府,而是纯粹的土匪。控制长安以后,就在城内烧杀劫掠,把整座城市彻底捣毁了。
但这些人也没能在长安立足太久,公元195年,几个悍匪之间又爆发内讧。李傕先杀掉樊稠、李蒙,随后又跟郭汜爆发冲突,两人各占住一块地盘,调集军队,激烈火拼。两人还争抢皇帝。李傕先一步动手,把汉献帝和朝廷百官劫持了过去,又捣毁了皇宫,烧毁了国家府库。
两个悍匪激烈打斗了几个月,长安已经沦为了废墟,汉献帝等人一直被关押着,在饥饿边缘挣扎。最后连同样为悍匪的张济都看不下去了,他带着自己的兵马闯进长安,强烈要求两人休兵,并且释放汉献帝。
李傕、郭汜畏惧张济的兵马,只好同意释放皇帝。于是在不久之后,汉献帝和朝廷百官终于踏上了东归洛阳的道路。这是一场极其凶险的逃亡。他们刚跑出长安没多久,李傕、郭汜就后悔了,派出兵马来追赶。张济随后也翻脸,一起来劫持皇帝。
在杨奉的白波军的保护下,献帝才勉强逃脱。但百官、后妃都遭到了惨烈屠杀,死伤无数,朝廷的典籍、珍宝也全部丢失了。
最后又是在在白波军的保护下,献帝惊险渡过黄河,来到了河东,这才逃脱了悍匪的追杀。献帝和百官到河东以后,依然十分窘迫,生活跟乞丐差不多。又过了大半年,洛阳皇宫重新建好,献帝才终于回到洛阳。
这时候护送献帝逃亡的几个功臣:杨奉、韩暹、董承之间又爆发矛盾。董承便把兖州的曹操招到洛阳来,帮自己打击对手。
当初袁术和袁绍两大集团本来势均力敌,但出了两件大事,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首先是孙坚意外身亡。孙坚本来是袁术最重要的支持者,但后来两人爆发了不少矛盾关系,关系有破裂的迹象。这时候,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荆州刘表,在岘山之战中,孙坚遭到刘表军队伏击,意外身亡。于是袁术失去了一个最强悍的盟友。
同一时期,曹操集团却迅速崛起,占据了位于天下正中的兖州。随后曹操又成功打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了这支30万人的军队,实力进一步增强。
曹操首先打败袁术,把袁术赶到了位于南方的寿春。又打败陶谦,攻破了徐州,并且顺便赶跑了盘踞在徐州的刘备。最后打败了从关中逃来的吕布,平定了兖州叛乱。这以后,曹操驻扎到了兖州的许县,把这里作为了自己的总部。
同一时期,袁绍在冀州对公孙瓒也是节节胜利。到汉献帝逃回洛阳的时候,中原已经形成了袁绍、曹操两强对决的局面。
这时候曹操收到董承的密信,发觉这是极好的机会,便立即来到洛阳,控制住朝廷,随后把整个朝廷搬到了许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次事件是曹操集团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曹操从此拥有了对其他诸侯的舆论优势,在诸侯争雄中变得游刃有余了。
而东汉末年的乱局也逐渐有了终止迹象。曹操控制住兖州、豫州等地以后,大力推动屯田,发展经济,中原地区开始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曹操能够成功,一个主要原因是,北方的世家子弟大量投靠到他手下。包括荀彧、郭嘉这些顶级人才都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了曹操手下。有这些人替曹操出谋划策,使得曹操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从而相对于其他诸侯占据优势。
跟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刘备。刘备因为出身低微,不受世家大族欢迎,始终招揽不到人才,所以手下一直缺少谋士,也就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稳定的战略。在公孙瓒手下待了没多久,刘备就投靠到了徐州陶谦手下。公元194年,陶谦过世,留下遗言,让刘备接管徐州。所以刘备成了徐州的首领。
不久之后,关中大乱,吕布逃到徐州来,投到刘备手下。吕布是政治智商为零的人物,到徐州以后,时而跟刘备联合,时而又爆发矛盾,大打出手。徐州就一直在刘备、吕布两人手上倒来倒去。最后刘备没办法,只能去向曹操求助。曹操拨给他一只兵马,让他驻扎到小沛,挡住吕布。
公元197年,曹操攻打南阳的宛城,征服了张绣集团。这次出征非常成功。却不料曹操随后“笑纳”了张绣的婶娘,引起张绣集团反叛,杀得曹操大败而逃。曹操的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都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这之后,曹操又多次攻打张绣,终于在公元199年年底才第二次招降了张绣集团。
同一时期,曹操对袁术、吕布联盟展开大力攻击。在公元199年初,攻破徐州,杀掉了吕布。同年,把袁术逼到走投无路,呕血而亡。
而刘备已经完全被曹操收服,成了曹操手下一个客卿。这期间,还留下了“煮酒论英雄”的著名典故。
到这时为止,曹操已经扫掉了南方所有对手,开始把目光转到北方。而北方的冀州,袁绍已经消灭了公孙瓒集团,基本统一了黄河以北。
看到这里,不知各位是否有神清气爽之观感呢?——以史为骨,条分缕析,句句掷地有声,又文笔流畅,妙趣横生,读来酣畅淋漓。
若被这种历史写作打动,抑或是想要早些明了三国历史,那么朱良先生的新作《三国:英雄、江山与权谋》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东汉末年,大厦将倾。黄巾起义拉开了混战序幕,全国豪杰竞起,烽火连绵,由英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国归一统,涌现了一众星光熠熠的英雄人物。
本书依托史实,以三国人物权力迭兴为主要线索,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连缀出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晋灭东吴近百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魏蜀吴的权谋、忠勇与仁义……通俗、有趣、靠谱、不戏说,一本即能捋清三国时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魏蜀吴的权谋、忠勇与仁义……一文读懂三国百年历史(上)
国内,经过西汉二百年的探索,到东汉时期,制度已经非常成熟了。国外,匈奴已经被严重削弱,大汉帝国四周少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外,经过汉武帝以来的大规模开疆拓土,帝国疆域广袤,占有许多战略要地,对周边各民族政权形成绝对优势,因此刚刚建立的东汉王朝就拥有绝佳的国际环境。
更重要的是,东汉统治者秉承儒家“仁政”理念,从皇帝到百官,统治者尽力限制自身特权,尽量照顾百姓利益。
种种有利条件结合到一起,按理说,东汉王朝应该创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盛世。
可惜天不遂人愿。我们都知道,后来发生的历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全国豪杰竞起,战争连绵,由英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国归一统,涌现了一众星光熠熠的英雄人物,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
而风云变幻、金戈铁马的三国时期历史线头无数,并非那么容易把握。这里有一篇万字长文,来自“我们的华夏”系列——《春秋:五霸迭兴》《战国:七雄博弈》《秦汉:帝国兴亡》《三国:英雄、江山与权谋》——作者朱良先生之手,分为上下两篇,能有助于各位快速地捋清这段历史的主线索。本文为上篇,从乱局的由来一直写到了官渡之战前夕。
东汉朝廷里有:宦官、外戚、士大夫。从东汉中期开始,三方就斗得很凶。其中的宦官其实是皇帝的外围势力,皇帝利用他们来干一些不能直接出面的事。
所以关于东汉的政局,可以简单地这样说:外戚和士大夫想夺皇帝的权,皇帝就提拔宦官来保护自己。外戚和士大夫不好直接针对皇帝,就把矛头对准宦官,而皇帝则拼命保护宦官。
双方闹得越来越凶,终于引发了两次大规模冲突。一次是公元166年,当时的皇帝是汉桓帝。另一次是公元168年,汉灵帝刚刚上台的时候。
两次冲突都是因为外戚和士大夫集团想打击宦官,惹怒了皇帝,遭到皇帝报复,皇帝下令:所有相关官员及其家族永久禁止从政。
东汉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皇帝禁止士大夫从政,意味着这种双方合作的局面终结了。从此以后,广大的精英阶层被排除在了政坛之外,高高在上的皇帝成了孤家寡人,朝廷里奸人当道,政坛迅速腐化了。
腐朽的政府处在半瘫痪状态,以致于他们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危险,其中就包括正在民间大规模扩张开来的“太平道”。
汉灵帝时期,冀州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他们创立了道教的一个支派,称为太平道。
他们用符水给人治病,招来了大量信徒。他们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实力的膨胀,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想通过暴力夺权,建立自己的帝国。他们在全国各地都安插了自己的人手,计划在公元184年3月,在全国各地同时举事。
没想到有叛徒出卖,朝廷提前知道了消息,直接把在洛阳的义军首领抓住了,随后开始在全国搜捕黄巾军。张角等人只好提前动手,刹那间,天下八州同时起义,义军徒众达到几十万,声势浩大。
东汉政府已经极度腐朽,看到这个阵势,顿时被吓到了,接连出了许多昏招。其中最大的昏招,就是允许地方势力自行招募军队来起义军。
于是地方上的各路枭雄都打着“为朝廷讨贼”的旗号,趁机发展自己的武装。这是三国军阀割据的开始。
黄巾起义虽然看着轰轰烈烈,但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其实不强,不到一年就被剿灭了。这时候,东汉政府才发现,剿灭黄巾军并不难,但现在全国冒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怎么安抚他们呢?没办法了。
平定黄巾起义以后,昏君汉灵帝又浑浑噩噩地混了几年,最后在公元189年驾崩,留下一个烂摊子。
灵帝的长子,十三岁的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称制。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是大将军,在朝廷里位高权重。
灵帝还有一个儿子,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宦官集团站在他们这边。这时候宦官集团依旧很强势,为首的是12个中常侍(中常侍是一种官名)。
何进想要独霸朝政。他先跟妹妹何太后联手,逼死了董太后,随后又想对宦官集团下手。不料这个计划却遭到了何太后的坚决反对。
为了逼何太后同意,何进竟然出了一个天大的昏招——招外地军阀董卓进京,依靠董卓的力量威逼太后。
董卓是凉州成长起来的军阀。凉州在东汉王朝最西端,当地有大量羌人,民族矛盾激烈。董卓依靠羌人叛乱起家,手下有一只胡汉混杂的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收到何进的书信,董卓正中下怀,马上带着兵马开向洛阳。
洛阳这边,何进兄妹还在争吵,宦官们却先下手了。他们假传太后旨意,把何进骗过去,砍为肉泥,把人头扔了出来。
何进手下是整个禁卫军队伍,包括袁绍,袁术等人。这些人哪个是好惹的?听说主帅被杀,全都疯了,拉起兵马就冲进皇宫,乱砍乱杀,一口气杀掉了绝大部分的宦官。
宦官首领张让等人劫持了何太后、刘辩、刘协,逃出皇宫,向北一路逃向黄河边去了。
宦官、外戚,两只势力,拼了个同归于尽。这是东汉末年乱局的开始,局势从此失控。
洛阳城一片混乱,大家都在找皇帝。最后,卢植带人追到黄河边,逼张让等人投河自尽,然后拥着小皇帝走回洛阳。刚到洛阳郊外,他们这群人就迎面碰上了董卓的队伍。
于是董卓就拥着小皇帝回到皇宫,他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救驾”的最大功臣。董卓的凉州兵已经来到洛阳,没人可以抗衡。董卓便顺理成章掌握了朝政。
但董卓跟普通朝廷官员不一样,他们整个集团都带有土匪的性质。他们对治理国家不感兴趣,他们只把洛阳看作被自己占领的城市,在城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这期间,董卓还兼并了并州丁原的军队,把丁原手下的吕布等人招揽了过来。
董卓想要控制朝政,便直接废掉小皇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董卓集团的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上下的一致愤慨。朝廷里的许多要员都逃出洛阳去了,其中就包括袁绍和曹操。
当时董卓控制着洛阳以西的地区,所以袁绍、曹操都逃到了东部。其中,曹操的逃亡特别惊险。他曾经被人捉住,又释放了,留下了“孟德献刀”“捉放曹”等传说。
袁绍出生于汝南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地位极高。他到东部以后,被众人推举为领袖。他们集结起所有反对董卓的力量,总共13路诸侯,号称要共同讨伐董卓。
而董卓盘踞在洛阳,派出兵马,到东部来跟13路诸侯交锋。但十三路诸侯其实各怀鬼胎,没有几个真正想替国家出力。
他们这伙人驻扎在酸枣,紧挨着董卓的地盘,但自始至终,只有曹操出兵攻打过董卓一次,其他人都在忙着搞内斗。
就这样僵持了几个月,军粮吃完了,大家一拍两散,轰轰烈烈的讨董行动就这样半途而废了。诸侯们公开翻脸,开始争抢地盘,天下局势进入更加混乱的阶段。
首先是洛阳这边。董卓发现各路诸侯都在反对他,索性直接撕破脸,干了两件大事。
二是把首都从洛阳迁到关中的长安。说是迁都,其实就是把洛阳居民全部赶走,房子全部烧毁,把洛阳夷为平地,然后把整个朝廷劫持到长安。
这是东汉末年最惨烈的一幕。东汉王朝200年积累的财富被劫掠一空,帝国最繁华地带从此沦为废墟。
而在关东,诸侯们都忙着抢占地盘,建立自己的割据势力。其中比较大的有:河北袁绍、南阳袁术、兖州曹操、幽州公孙瓒、荆州刘表、徐州陶谦。另外还有江东来的孙坚,他依附于袁术,给袁术充当打手。
还有若干个小团体,也依附于这些大的军阀,例如从涿郡来的刘备。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人,到他这一辈家道中落了,他只能靠卖草鞋为生。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刘备也拉起自己的小团体,带着关羽张飞几个兄弟,号称为朝廷讨贼,建立了自己的军事集团。
黄巾起义被平定以后,刘备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不料没过多久,朝廷就卸磨杀驴,撤掉了他们这些靠讨贼上位的官员。刘备一气之下,把上级派来的督邮打了一顿,逃到幽州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去了。
这时候,诸侯们分成两大阵营。一派以袁绍为首,包括袁绍、曹操、刘表。另一派以袁术为首,包括袁术、孙坚、公孙瓒、陶谦。
从这时起,东汉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整个国家已经分裂成了许多个军阀集团。但民众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董卓把朝廷迁到长安以后,随即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内斗。
董卓的军团本来以凉州兵为首,进入洛阳以后吸纳了其他集团的兵力,形成了凉州、并州两大派别并立的局面。
这两个派别矛盾重重。而并州人吕布是并州派的首领之一,在董卓手下屡屡受到压制,心怀不满。
朝廷官员王允有心要兴复汉室,便暗中联络上吕布,在公元192年的一天,趁着百官朝贺皇帝的机会,刺杀了董卓。
当时长安的朝廷还是以董卓旧部为主,这些人看到董卓被杀,多数都投降了王允。只有董卓手下的头号悍将牛辅驻扎在外地,暂时没有投降。
王允却不肯招降牛辅,而是派兵去攻打他。牛辅的凉州兵团十分凶悍,打的朝廷兵马狼狈逃窜。但牛辅也吓破了胆,连夜带着财宝逃走,不想在半路上被人杀掉,财宝也被手下人抢走了。
这一来,就错过了招降凉州兵团的最佳机会。牛辅手下大量的将领和军队开始失去控制。牛辅手下最凶悍的将领是李傕、郭汜、张济三人。
三人都在关东前线。从前线回来以后,三人才听说主帅已经被杀,朝廷即将惩处他们这些人。三人感到走投无路,索性直接收集起牛辅旧部,杀向长安。
有李傕、郭汜带领,散落在各地的凉州军队重新集结起来,以排山倒海的威势扑向长安,局势顿时失控了。王允手下的兵马根本挡不住这些人,长安城坚持了10天以后终于沦陷。
这些悍匪杀掉王允,劫持献帝,控制了长安城。他们不是政府,而是纯粹的土匪。控制长安以后,就在城内烧杀劫掠,把整座城市彻底捣毁了。
但这些人也没能在长安立足太久,公元195年,几个悍匪之间又爆发内讧。李傕先杀掉樊稠、李蒙,随后又跟郭汜爆发冲突,两人各占住一块地盘,调集军队,激烈火拼。两人还争抢皇帝。李傕先一步动手,把汉献帝和朝廷百官劫持了过去,又捣毁了皇宫,烧毁了国家府库。
两个悍匪激烈打斗了几个月,长安已经沦为了废墟,汉献帝等人一直被关押着,在饥饿边缘挣扎。最后连同样为悍匪的张济都看不下去了,他带着自己的兵马闯进长安,强烈要求两人休兵,并且释放汉献帝。
李傕、郭汜畏惧张济的兵马,只好同意释放皇帝。于是在不久之后,汉献帝和朝廷百官终于踏上了东归洛阳的道路。这是一场极其凶险的逃亡。他们刚跑出长安没多久,李傕、郭汜就后悔了,派出兵马来追赶。张济随后也翻脸,一起来劫持皇帝。
在杨奉的白波军的保护下,献帝才勉强逃脱。但百官、后妃都遭到了惨烈屠杀,死伤无数,朝廷的典籍、珍宝也全部丢失了。
最后又是在在白波军的保护下,献帝惊险渡过黄河,来到了河东,这才逃脱了悍匪的追杀。献帝和百官到河东以后,依然十分窘迫,生活跟乞丐差不多。又过了大半年,洛阳皇宫重新建好,献帝才终于回到洛阳。
这时候护送献帝逃亡的几个功臣:杨奉、韩暹、董承之间又爆发矛盾。董承便把兖州的曹操招到洛阳来,帮自己打击对手。
当初袁术和袁绍两大集团本来势均力敌,但出了两件大事,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首先是孙坚意外身亡。孙坚本来是袁术最重要的支持者,但后来两人爆发了不少矛盾关系,关系有破裂的迹象。这时候,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荆州刘表,在岘山之战中,孙坚遭到刘表军队伏击,意外身亡。于是袁术失去了一个最强悍的盟友。
同一时期,曹操集团却迅速崛起,占据了位于天下正中的兖州。随后曹操又成功打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了这支30万人的军队,实力进一步增强。
曹操首先打败袁术,把袁术赶到了位于南方的寿春。又打败陶谦,攻破了徐州,并且顺便赶跑了盘踞在徐州的刘备。最后打败了从关中逃来的吕布,平定了兖州叛乱。这以后,曹操驻扎到了兖州的许县,把这里作为了自己的总部。
同一时期,袁绍在冀州对公孙瓒也是节节胜利。到汉献帝逃回洛阳的时候,中原已经形成了袁绍、曹操两强对决的局面。
这时候曹操收到董承的密信,发觉这是极好的机会,便立即来到洛阳,控制住朝廷,随后把整个朝廷搬到了许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次事件是曹操集团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曹操从此拥有了对其他诸侯的舆论优势,在诸侯争雄中变得游刃有余了。
而东汉末年的乱局也逐渐有了终止迹象。曹操控制住兖州、豫州等地以后,大力推动屯田,发展经济,中原地区开始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曹操能够成功,一个主要原因是,北方的世家子弟大量投靠到他手下。包括荀彧、郭嘉这些顶级人才都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了曹操手下。有这些人替曹操出谋划策,使得曹操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从而相对于其他诸侯占据优势。
跟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刘备。刘备因为出身低微,不受世家大族欢迎,始终招揽不到人才,所以手下一直缺少谋士,也就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稳定的战略。在公孙瓒手下待了没多久,刘备就投靠到了徐州陶谦手下。公元194年,陶谦过世,留下遗言,让刘备接管徐州。所以刘备成了徐州的首领。
不久之后,关中大乱,吕布逃到徐州来,投到刘备手下。吕布是政治智商为零的人物,到徐州以后,时而跟刘备联合,时而又爆发矛盾,大打出手。徐州就一直在刘备、吕布两人手上倒来倒去。最后刘备没办法,只能去向曹操求助。曹操拨给他一只兵马,让他驻扎到小沛,挡住吕布。
公元197年,曹操攻打南阳的宛城,征服了张绣集团。这次出征非常成功。却不料曹操随后“笑纳”了张绣的婶娘,引起张绣集团反叛,杀得曹操大败而逃。曹操的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都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这之后,曹操又多次攻打张绣,终于在公元199年年底才第二次招降了张绣集团。
同一时期,曹操对袁术、吕布联盟展开大力攻击。在公元199年初,攻破徐州,杀掉了吕布。同年,把袁术逼到走投无路,呕血而亡。
而刘备已经完全被曹操收服,成了曹操手下一个客卿。这期间,还留下了“煮酒论英雄”的著名典故。
到这时为止,曹操已经扫掉了南方所有对手,开始把目光转到北方。而北方的冀州,袁绍已经消灭了公孙瓒集团,基本统一了黄河以北。
看到这里,不知各位是否有神清气爽之观感呢?——以史为骨,条分缕析,句句掷地有声,又文笔流畅,妙趣横生,读来酣畅淋漓。
若被这种历史写作打动,抑或是想要早些明了三国历史,那么朱良先生的新作《三国:英雄、江山与权谋》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东汉末年,大厦将倾。黄巾起义拉开了混战序幕,全国豪杰竞起,烽火连绵,由英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国归一统,涌现了一众星光熠熠的英雄人物。
本书依托史实,以三国人物权力迭兴为主要线索,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连缀出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晋灭东吴近百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魏蜀吴的权谋、忠勇与仁义……通俗、有趣、靠谱、不戏说,一本即能捋清三国时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