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国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许多英雄豪杰也是在这乱世中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很多精彩的战役也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不只是国内有不少以此为蓝本创作的作品,包括小说、影视、游戏等,国外也有很多人热衷于这段历史,是十分忠实忠实的三国迷。
但是颠覆很多人常识的是,大家所喜爱的关羽、周瑜等人都不属于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也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那么,所谓的三国时期到底是哪段时间,那些精彩的人物和故事都不属于三国时期属于什么?
首先,史学界公认三国的开端是延康元年(220),这一年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并定都洛阳,东汉王朝从这时起才算是真正灭亡。在此之前不管是有多乱,东汉朝廷有多么无能,皇帝有多么卑微,任人摆布,都属于东汉。
而大家认知里从黄巾起义或者董卓进京开始的三国,其实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误将小说当做正史。毕竟《三国演义》写的实在是精彩,很多人可能《三国演义》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倒背如流,但根本没有读过《三国志》,许多历史细节也都不甚清楚。
《三国演义》流传海内外,很多外国人也因为不了解中国历史,真的将故事当做了事实,以为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文学作品是真正的历史资料。
如果问一个外国人《三国演义》是什么,他可能会说的头头是道,或者至少是略知一二,但是要问起《三国志》很可能他会表示不清楚,或者干脆是没听说过。这是不少人的误区,情有可原。
不止如此,还有一个东西在混淆人们对于三国的认知,那就是三足鼎立。三足鼎立是在东汉末年,三个武装集团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的一种局势。
三足鼎立局势的形成是在建安十三年(208)我们所熟知的赤壁之战结束后,面对孙刘联盟,曹操南下计划破产,刘备据西南,孙权占东南。
这个时候虽然各势力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但是皇帝依然是属于天下至尊,哪怕是傀儡皇帝也没有人敢公然反抗。曹操在一开始就不惜大费周章将小皇帝接到许昌,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号,为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此后最多他也只是汉朝的丞相、公侯,而不是废帝自立,他的自白书《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说的很清楚。所谓魏武帝的名头,也是他的儿子曹丕在篡汉自立后追加给他的。
三国是从曹丕称帝开始的,这个时候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又在做什么?曹丕怎么就能够畅通无阻的称帝呢?其实这个时候是曹魏刚刚联合东吴从蜀汉手里夺取荆州后不久,刘备一方接连折损大将失去土地,元气大伤,无力阻止曹丕称帝。东吴的孙权已经和曹丕联合,再加上本身东吴的实力放在陆地上没办法和曹魏比,守着长江天险严防死守就已经是最优方案了,怎么会选择吃力不讨好去阻拦曹丕。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继续打着延续汉朝、兴复汉室的旗号,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史称蜀汉或季汉。称帝后的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就率数万大军向东讨伐孙权。但是一年后,就在夷陵之战中参败,蜀汉实力大损,一下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自知力量不够,于是选择了观望,偏居一隅休养生息。黄初三年(222)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到太和三年(229)他才称帝。而且在最开始被封为吴王的时候,他的年号也很耐人寻味,曹丕是黄初,刘备是章武,而他却是黄武。可见在他眼中,自保修养才是第一要务。
从长远来看,他的战略是很成功的,比起蜀汉快速消耗,曹魏被司马家篡权,东吴确实发展更长,成为最后灭亡的一国。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
其实满打满算,整个三国时代也不过六十年,但是却在各种演绎之下变得精彩纷呈。许许多多的三国题材作品出现,让三国这把火越烧越旺,越烧越久。真正最受欢迎的是三国的前奏部分,因为它作为乱世包含了英雄、美人、传奇等等。
到了三国的那六十年,虽然同样精彩,但总归还是少了点东西。不过如果真的能再出现一本类似于《三国演义》那样的著作对真正的三国进行一次演义,这段历史是不是也会变得更加吸引人呢?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三国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历史常识很多人都搞错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国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许多英雄豪杰也是在这乱世中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很多精彩的战役也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不只是国内有不少以此为蓝本创作的作品,包括小说、影视、游戏等,国外也有很多人热衷于这段历史,是十分忠实忠实的三国迷。
但是颠覆很多人常识的是,大家所喜爱的关羽、周瑜等人都不属于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也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那么,所谓的三国时期到底是哪段时间,那些精彩的人物和故事都不属于三国时期属于什么?
首先,史学界公认三国的开端是延康元年(220),这一年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并定都洛阳,东汉王朝从这时起才算是真正灭亡。在此之前不管是有多乱,东汉朝廷有多么无能,皇帝有多么卑微,任人摆布,都属于东汉。
而大家认知里从黄巾起义或者董卓进京开始的三国,其实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误将小说当做正史。毕竟《三国演义》写的实在是精彩,很多人可能《三国演义》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倒背如流,但根本没有读过《三国志》,许多历史细节也都不甚清楚。
《三国演义》流传海内外,很多外国人也因为不了解中国历史,真的将故事当做了事实,以为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文学作品是真正的历史资料。
如果问一个外国人《三国演义》是什么,他可能会说的头头是道,或者至少是略知一二,但是要问起《三国志》很可能他会表示不清楚,或者干脆是没听说过。这是不少人的误区,情有可原。
不止如此,还有一个东西在混淆人们对于三国的认知,那就是三足鼎立。三足鼎立是在东汉末年,三个武装集团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的一种局势。
三足鼎立局势的形成是在建安十三年(208)我们所熟知的赤壁之战结束后,面对孙刘联盟,曹操南下计划破产,刘备据西南,孙权占东南。
这个时候虽然各势力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但是皇帝依然是属于天下至尊,哪怕是傀儡皇帝也没有人敢公然反抗。曹操在一开始就不惜大费周章将小皇帝接到许昌,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号,为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此后最多他也只是汉朝的丞相、公侯,而不是废帝自立,他的自白书《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说的很清楚。所谓魏武帝的名头,也是他的儿子曹丕在篡汉自立后追加给他的。
三国是从曹丕称帝开始的,这个时候蜀汉政权和东吴政权又在做什么?曹丕怎么就能够畅通无阻的称帝呢?其实这个时候是曹魏刚刚联合东吴从蜀汉手里夺取荆州后不久,刘备一方接连折损大将失去土地,元气大伤,无力阻止曹丕称帝。东吴的孙权已经和曹丕联合,再加上本身东吴的实力放在陆地上没办法和曹魏比,守着长江天险严防死守就已经是最优方案了,怎么会选择吃力不讨好去阻拦曹丕。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继续打着延续汉朝、兴复汉室的旗号,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史称蜀汉或季汉。称帝后的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就率数万大军向东讨伐孙权。但是一年后,就在夷陵之战中参败,蜀汉实力大损,一下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自知力量不够,于是选择了观望,偏居一隅休养生息。黄初三年(222)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到太和三年(229)他才称帝。而且在最开始被封为吴王的时候,他的年号也很耐人寻味,曹丕是黄初,刘备是章武,而他却是黄武。可见在他眼中,自保修养才是第一要务。
从长远来看,他的战略是很成功的,比起蜀汉快速消耗,曹魏被司马家篡权,东吴确实发展更长,成为最后灭亡的一国。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
其实满打满算,整个三国时代也不过六十年,但是却在各种演绎之下变得精彩纷呈。许许多多的三国题材作品出现,让三国这把火越烧越旺,越烧越久。真正最受欢迎的是三国的前奏部分,因为它作为乱世包含了英雄、美人、传奇等等。
到了三国的那六十年,虽然同样精彩,但总归还是少了点东西。不过如果真的能再出现一本类似于《三国演义》那样的著作对真正的三国进行一次演义,这段历史是不是也会变得更加吸引人呢?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