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阿富汗兴衰史(一)

2024-07-13 06:14:05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阿富汗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这个国家即没有什么像样的资源, 也没有啥广阔的市场,在近代历史上本应该是一个被遗忘的存在, 不幸的是, 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能被大国遗忘,近代以来数次对外战争皆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导致。

  而阿富汗又是幸运的, 不论是当年的大英帝国,还是后来的苏联老大哥, 亦或是现在的美利坚,都不曾在阿富汗赢得最终的胜利。而在没有外部势力干扰的情况下,阿富汗又总能迅速的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说,能够打败阿富汗的, 只有阿富汗人。

  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为何一次次被世界大国盯上,又是怎样一次次击败这些大国, 为自己在世界赢得一席之地的呢?

  很久以前的阿富汗, 并不是今天的阿富汗,古代的阿富汗并没有阿富汗这个国家概念。阿富汗这块地历史上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各个民族先后征服统治。

  各个民族纷至沓来, 将这块土地并入统治,并赋予当地人各种不同的特性,然后 又很快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

  1747年,统治阿富汗的波斯王朝(阿夫沙尔王朝)发生内乱, 皇帝纳迪尔沙在军营中被叛杀,波斯陷入内乱,这位皇帝的近卫军官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率领4000名军队脱离波斯, 返回阿富汗坎大哈,被各部族长老拥立为沙赫(皇帝之意)。建立第一个阿富汗国家——杜兰尼王朝。

  艾哈迈德的登基并不算太意外, 他是土生土长的阿富汗坎大哈人, 家族属于阿富汗最大民族普什图人两大分支之一的杜兰尼部落世袭首领。在当地各部族中拥有很高的血统威望。

  艾哈迈德很清楚阿富汗部族势力的强大, 因此即位以后并没有走其他王朝专制的路子,而是将几个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团结在自己身边,组建由部落首领构成的九人顾问委员会,共同统治阿富汗。

  这个超前的政治结构其实也不算超前, 反而有点借鉴了原始部落的部落民主制,即长老议事会制度。 所以杜兰尼王朝治下的阿富汗, 能够将各部落凝聚在一起, 从而爆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那时候的杜兰尼王朝在整合了内部的力量以后,开启了雄壮的对外征服战争。这个王朝不仅从波斯咬下一大块国土, 还南下印度, 甚至废掉莫卧儿帝国的皇帝, 将印度北部(进巴基斯坦全部)纳入阿富汗统治。

  没错, 当时的大英帝国才刚刚在印度登录建立据点, 后来的世界霸主美利坚还没有建国。此时的阿富汗已经成为世界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国家。

  阿富汗人因此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识,这块土地也第一次被人叫做阿富汗,这是阿富汗历史上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艾哈迈德因此被后世成为阿富汗国父。

  可惜的是, 阿富汗这个国家原本就内部矛盾重重, 各个部族受地形限制,难以发展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碰到艾哈迈德这样的英明君主,尚可以团结各部族势力,从而发挥出阿富汗最强大的力量。

  1773年,艾哈迈德在宣布正式迁都喀布尔后因癌症死去。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25个儿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开启了旷日持久的内战,相互间打的你死我活,盛极一时的杜兰尼王朝突然就四分五裂了。

  一直到1826年, 普什图族巴拉克宰部落酋长之子多斯特·登基称汗,建立阿富汗第二个王朝——巴拉克宰王朝(1818年-1973年)。随后经过十几年的征战, 多斯特征服阿富汗各个割据势力,重新将阿富汗统一起来。

  巴拉克宰王朝是我们重点讨论的一个王朝, 因为近代以来阿富汗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个王朝统治时间内。

  大英帝国此时已经成为世界日不落帝国, 凭借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跳跃性进入现代国家,将一众封建帝国远远甩在后边, 最可怕的是,大英帝国已经将印度大部分蚕食殆尽,正在流着哈喇子盯着阿富汗。

  1812年拿破仑东征俄罗斯帝国, 虽然惨败而归, 但是激发了这位北方巨兽的觉醒。苏醒的沙俄开始四处为自己寻找战略生存空间。沙俄虽然疆土辽阔, 但更北边是常年冰冻的北冰洋包围, 波罗的海出海口大半年出于封冻之中, 唯一的不冻出海口黑海又四面被陆地国家包围,诺达的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硬生生活成了一个内陆国家。

  因此沙俄比任何国家都热衷于在陆地上的扩张, 以试图通过领土扩张来曲线实现出海口自由。

  对巴尔干地区的干涉, 对远东地区的征服, 以及对印度洋方向的渗透,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

  而最不愿意看到沙俄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 就是已经在印度站稳脚跟的大英帝国。

  当时的背景是, 波斯亲沙俄,而波斯和阿富汗存在领土争议,所以阿富汗倾向倒向英国。而英国也迫切需要在阿富汗扶持一个亲英国的政权,来抵消沙俄的日益逼近的威胁。

  此时的阿富汗刚刚被印度北方的锡克帝国夺取重镇白沙瓦(今巴基斯坦城市),所以希望英国人支持阿富汗夺回白沙瓦。但傲慢的英国人不想给阿富汗增砖添瓦, 果断的拒绝了这个条件。

  沙俄的使者马上笑呵呵的说, 没问题,我们支持你!于是多斯特马上投桃报李的跟沙俄签订了几个合作事宜, 速度之快, 让英国人目瞪口呆。

  其实多斯特目的只不过是想刺激一下英国人, 毕竟沙俄对领土的贪欲众所周知, 这种威胁是近在咫尺的。再加上波斯和阿富汗的领土争端,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所谓的合作不过是权宜之计。

  但英国人很没有耐心, 或者说非常傲慢, 居然没有看清楚多斯特的小情绪。于是对多斯特发出言辞激烈的威胁, 要求阿富汗必须切断跟沙俄的合作。

  更傻叉的是, 负责干涉阿富汗的印度总督乔治·艾登居然直接扶持了一个傀儡来代替多斯特,企图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在阿富汗建立一个傀儡政权。

  这一点从后来的资料里我大概能了解,乔治·艾登这人疑心非常重, 而且固执死板, 大概是觉得多斯特这位开国君主太过强势, 很难掌控,因此决定另起炉灶,更换代理人。

  1838年12月, 傲慢的英国人没有给多斯特太多开口解释的机会,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

  20000名由英国人和印度人组成的侵略军队, 居然带了38000人的士兵家属。英军估摸着轻轻松松就能打下阿富汗, 所以带上家属,方便在阿富汗永久驻军。

  英军进展确实神速,也让阿富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落后挨打的铁律,英军不到一年就攻下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到开战第二年的时候就俘虏阿富汗皇帝多斯特·。

  但是英军的进攻激怒了阿富汗各个部族酋长们,在多斯特被俘虏以后,他们转而投靠多斯特之子阿克巴尔,然后在各地偷袭英军,搞得英国人疲惫不堪。

  1841年12月23日,阿富汗起义军假意要跟英国人和谈, 邀请英国任命的阿富汗总督麦克诺顿一起喝茶。然后在茶会上将麦克诺顿斩首并肢解。身体器官扔的满大街都是。

  几天以后的新年元旦, 英国人同意了阿富汗人的全部条件,然后开始全面撤军。700名英国步兵加上3800名印度士兵,以及身后那14000人的随军家属踏上了说长不长(90英里)的归途。由于行军队伍太过庞大松散, 速度非常慢,两天只走了6英里,不仅如此, 一路还要应对多大三万阿富汗军队的预设好的埋伏和偷袭。

  13天以后, 英军只剩下一个叫威廉·布莱顿的军医,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勉强摆脱追兵, 逃出阿富汗。

  大英帝国对阿富汗的第一次入侵以惨败而结束, 此战终结了东印度公司的不败纪录,并导致英国驻印总督乔治·艾登被撤换。并让英国人在阿富汗问题上保持了36年的人间清醒。

  9个月以后, 英国人为了雪耻。派出装备精良的英军进攻阿富汗, 并血洗阿富汗帝国首都喀布尔,整个喀布尔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无数生命葬生火海。发泄完后的英国人拍拍撤出阿富汗, 没有留给阿富汗反击的机会。

  但这场屠杀让阿富汗从此对西方人充满怨恨和恐惧,他们恐惧西方人的野蛮,也从此埋下拒绝跟西方和解的火种。今天的大多数阿富汗人依然拒绝融入现代社会,固执的拒绝跟外界接触,甚至为此走向相反的极端,实际都是从这场大火开始。

  19世纪70年代,沙俄先后征服阿富汗北方邻国布哈拉、浩罕、希瓦三国,将边境线直接推进到阿富汗国境旁,并调遣军队到阿富汗边境,然后派出使臣到喀布尔,试图说服阿富汗国王希尔·阿里汗(多斯特之子)结盟。

  正在印度悠然喝茶的英国人一看又不淡定了, 马上要求希尔接待英国代表团,被拒绝以后,马上以此为理由发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1878年11月)。

  原本英国人由于准备充分进展神速, 很快就将希尔皇帝推翻, 但阿富汗随后又陷入继承人争夺皇位以及反抗英国占领的双重战争中。

  即便如此英国人仍然遇到了阿富汗人的疯狂抵抗, 尚武的普什图人向来不畏惧任何一个列强, 也从来不怕跟任何一个试图征服他们的对手死磕。要知道, 普什图人虽然散居在阿富汗山区,但这里自古处于中西交流的要道,人家过去的职业就是打劫过路商人,天生就是打架的好手。

  一个普什图人如果打劫成功, 不仅不会被怪罪,反而会因此被视为勇敢的战士。

  英国人发现自己马上就要陷入旷日持久的泥潭中以后, 马上调整策略, 支持希尔的侄子阿卜杜·拉赫曼成为巴拉克宰王朝新任皇帝,并为之出钱出军火,开出的条件就是后者承认英国人提出的《冈达马克条约》。

  英国人的目的淳朴而又直接:我不图你人, 也不图你钱, 只图你不跟俄国人走到一起。

  从务实的角度讲,阿富汗这地方即没有啥像样的原材料, 也没有啥成规模的市场,所以靠贸易起家的大英帝国对阿富汗唯一的兴趣就是围堵俄国人。一旦俄国人打通印度洋出海口, 维多利亚女皇头上的皇冠(印度)就要置于俄国人的威胁之下。

  实际上, 封建半奴隶制的阿富汗本来也就没啥外交事务,唯一的外交事务说到底就是亲俄还是亲英而已。

  历史上定义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以后,阿富汗沦为大英帝国的附庸,但实际上, 除了外交权以外, 阿富汗的内政完全由皇帝自己控制,这就给了阿富汗很大的空间进行内部管理。

  英阿关系的改善为阿富汗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不仅如此, 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集团协约国和同盟国先后形成。俄国人和英国人居然历史性的成为盟友。

  既然是盟友,那盟友的小弟也就是我的小弟了吧。所以一直到一战结束, 这俩强国都没有再继续撕扯阿富汗。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 英国人在1893年以武力威胁阿卜杜·拉赫曼接受“杜兰德线”为印、阿边界线。阿富汗由此退出了在印度北部的统治,这条线也奠定了今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界线。

  1901年, 阿卜杜·拉赫曼去世,儿子哈比布拉汗即位。这位新皇帝对西方文明充满了个人崇拜,不管是出于个人喜好还是远大的改革阿富汗的目的, 这位皇帝在位期间试图帮助他的国家实现现代化。为此对阿富汗进行了一系列肤浅但意义重大的改革。

  西医和其他技术被引入阿富汗, 第一所公立中学和第一所军校在喀布尔建立,电灯和电话先后被引入阿富汗。不仅如此,他甚至采购了四辆汽车,并亲自驾驶着汽车出现在喀布尔街头,让阿富汗的王公贵族们大为惊奇。

  但是, 哈比布拉汗对阿富汗最重大的政治遗产在于,他启用了一大批先皇死后回国的知识分子,其中尤其以爱国作家翻译家塔吉尔最为重要。

  塔吉尔出自阿富汗贵族家庭, 他老爹古拉姆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是很不幸卷入当时的阿富汗政治斗争中,而政敌恰好就是老皇帝阿卜杜·拉赫曼。1884年,古拉姆在政治斗争中失势, 被迫带着19岁的小塔吉尔流亡海外。

  塔吉尔在叙利亚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并因此得以周游列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受土耳其进步政党——青年土耳其党的影响, 他开始关注社会发展和政治问题,这段阅历对他后来的思想影响巨大,塔吉尔开始盼望着回到阿富汗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1901年,曾经的政敌阿卜杜·拉赫曼去世, 塔吉尔得知消息并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他不清楚即位的哈比布拉汗是个怎样的皇帝,回去是否安全。

  直到1903年, 或许是哈比布拉汗宽松的执政环境让塔吉尔放下了戒备,在国外观望了两年的塔吉尔最终决定回到自家的祖国。

  在阿富汗, 塔吉尔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跟皇帝哈比布拉汗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塔吉尔被任命为国家翻译局局长,负责介绍引进外国的迸步思想和科学技术,成为国王改革的主要顾问之一。

  不过随着改革的深入, 塔吉尔越来越发现,这位国王改革的目的总是围绕着皇宫进行,比如电灯、电话线、汽车等现代电器的引入其实都是为了实现皇帝衣食住行的现代化,原本有限的资金被花在改善皇帝个人生活标准上。

  失望的塔吉尔并没有彻底失望, 既然改革不能完全依靠皇帝个人, 那么就先为改革培养人才吧。

  所以塔吉尔就利用他翻译局局长的身份,大量引进介绍西方技术和思想的书籍,在阿富汗年轻人中进行启蒙宣传。在人均教育停留在胎教标准上的阿富汗中进行思想启蒙, 塔吉尔的工作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和缓慢。

  1911年, 塔吉尔甚至创办了《光明新闻》杂志,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改革思想,中国人对这个操作一点都不陌生, 当年大清还没完蛋的时候, 我们的知识分子就是靠着创办各种报刊来宣传革命思想,进行思想启蒙的。

  所以并不意外, 塔吉尔是阿富汗的思想启蒙运动的领袖,也堪称阿富汗最伟大的改革导师。在塔吉尔的影响下, 阿富汗的一部分勉强受过教育的贵族青年逐渐发展成一个政治组织——青年阿富汗派。

  青年阿富汗派的政治纲领很简单, 就是要实现阿富汗的独立和富强,跟奥斯曼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党有那么点异曲同工之处。

  而塔吉尔最重要的贡献, 则是为帝国培养了一位卓越的支持改革的接班人, 没错,他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皇子阿曼努拉汗。这位未来继承大统的年轻人,将在十几年后推行一套阿富汗历史上最为激进的现代化改革。

  1919年1月,在年老昏聩的阿卜杜·拉赫曼的威胁下,《光明新闻》被停刊,没错, 随着改革的深入, 两人早已分道扬镳,阿卜杜·拉赫曼不止一次威胁要查封《光明新闻》,并在肉体上消灭塔吉尔。

  2月, 老皇帝在一次狩猎活动中被刺杀,他的弟弟纳什鲁拉·汗在王室保守派以及宗教领袖们的支持下第二天即位。塔吉尔迅速联合他的学生兼女婿阿曼努拉,通过阿曼努拉掌控的首都金库和兵工厂, 以提供武器和提高军饷为条件,获得军队的支持, 并迅速的击败纳什鲁拉,夺回了阿富汗的皇位。

  即位当天, 阿曼努拉汗发表即位公告, 宣布阿富汗内政外交完全独立自主, 不再受英国约束, 并写信给英国驻印总督, 要求废除《冈达马克条约》,英国人的回应也干脆利落,1919年5月3日, 英军在阿富汗和印度边境的开伯尔山口集结, 发动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英阿战争。

  1919年, 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大英帝国刚刚从战争的废墟中带着满身的伤疤爬出来,元气尚未恢复。而阿富汗已经渡过四十多年难得的和平时期,至少也算积攒了一点点家底。

  笔者认为这里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强大的沙皇俄国已经崩溃,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苏俄。

  非常有意思的是,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列强都不相信社会主义的苏俄还能有机会再爬起来。打破他们这一认知还要等到三十年代。

  人间清醒的英国人一点都不糊涂, 所以第三次英阿战争打的非常枯燥无趣。在一战中元气大伤的英军浅尝辄止,5月战争开打,双方隔空喊了一个月口号, 6月双方开始谈判, 随后印度爆发甘地领导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英国急于结束战争,迅速的跟阿富汗签订了停战协定。

  相比较这一个月的战争状态, 更长的时间在于停战之后的谈判上。阿曼努拉派出老师塔吉尔为谈判大师,双方经过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谈判, 在1921年10月, 双方达成协议, 英国承认阿富汗拥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内政主权!

  不仅如此, 阿富汗随后还同邻国伊朗(波斯)以及一战后新生的土耳其、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彼时苏俄忙于平定白匪军,列强忙于分赃会议,没有人再去盯着这个失去战略价值的一没资源二没市场的内陆小国。

  阿曼努拉汗得以在老师塔吉尔的帮助下,倾注全部精力在阿富汗施展他的改革纲领。

  首先, 阿曼努拉汗将王室和国家行政大权分离,设立了集权的大臣内阁制度。并正式用国王这个称号取代埃米尔。

  紧接着,1923年, 经过精心准备,阿曼努拉汗效法隔壁土耳其的凯末尔大帝, 颁布了阿富汗第一步世俗的现代化的宪法。

  这部宪法如果被彻底执行, 将会完全改变阿富汗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使得阿富汗成为一个比今天的沙特和伊朗都要开放的现代化国家。

  比如, 新宪法规定, 废除童婚,规定法定婚龄为22岁,禁止酷刑,公民有权举报贪官污吏, 甚至可以直接向国王陈述冤情。

  再比如,废除女性外出必须穿戴罩袍的习俗,男人不得干涉女性穿衣自由。规定女性必须和男人享有同等教育权。

  每一条都在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这些条款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属于在平常不过,但是即便是放在一百年之后的阿富汗, 这个穿衣自由对于阿富汗的女性而言,仍然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惊世骇俗不仅仅是对于阿富汗的社会风气而言, 更深刻的体现在每一个阿富汗国民的心中。

  没错,不仅是传统的阿富汗男人反对, 恐怕大部分的阿富汗女性也不敢真的以这部宪法为依据去摘掉罩袍。

  阿曼努拉汗为了推进宪法的执行, 常常愤怒的闯进阿富汗国民的家中 ,然后亲手撕碎阿富汗女人的罩袍,据说有一次在大街上碰到一个穿罩袍的妇女,他居然下令此人脱掉罩袍, 裸体回家。只是不知道这位被人浏览了全身的妇女回家以后会遭到丈夫的如何对待。

  至于国王夫妻自己,则当然是以身作则, 王后苏菲亚常常穿露肩的裙子,出现在公众场合,任凭媒体拍照,照例要引起一阵轰动。

  历史上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 所以激进的改革都无一例外遭到了失败。更何况, 阿富汗表面上看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但这是建立在国王不违背各个部族的利益的前提下。你好我好大家好, 咱们可以一起因循守旧,遵循阿拉的指示,碰到不讲理的英国强盗,我们也可以跟着你一起卖命反抗英国人。

  但是你要破坏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搞那些只有你们才能看得懂的西方时髦玩意 ,还要强制我们遵守, 那不好意思, 这就没法合作了。

  不仅如此, 阿富汗普遍高原的地形,导致国王的权力实际上很难深入到各个基层, 国王权力的落实其实全靠各个大山里的部落首领的贯彻,这一点类似于我们商周时期的部落臣服制度,一旦这些部落首领态度转变,国王权力的根基也就仅局限在自己所在的部落了。

  更何况, 三次阿富汗战争让阿富汗人对西方的一切事物充满了排斥,底层民众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要去学习那个曾经屠杀他们的西方世界。在乡下人的眼里, 阿曼努拉汗已经被视为异教徒一样的存在,而各地的宗教领袖也开始站出来指责他,并公开煽动暴力活动。

  1927年12月,踌躇满志的阿曼努拉汗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出国访问。在这一年里, 阿曼努拉汗先后出访罗马、新德里、开罗、巴黎、布鲁塞尔、伦敦、莫斯科,等著名城市,受到了各国首脑的热情接待,并在访问途中与芬兰、拉脱维亚、利比里亚、波兰、瑞士、埃及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1928年9月回国以后,精力充沛的阿曼努拉汗连续开始了五天的演说,阐述在各国的所见所闻, 以及对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思路。

  他的老师塔吉尔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国内危机四伏的形式, 但改革的初步成功让阿曼努拉汗不顾老师的苦劝, 继续将他那没有根基的改革推进到更加极端的地步。

  正如塔吉尔所评论的那样:“阿曼努拉修建了一座漂亮的但没有基础的纪念碑,抽掉一块砖它就会倒塌。”

  1928年11月,阿富汗的反对部落首领哈比布拉实在无法容忍阿曼努拉进一步的改革, 首先发动了叛乱。国王派出政府军前去, 但军队由于军费不足和缺乏锻炼, 刚一接触就倒向叛军,首都喀布尔成为不设防的城市。

  第二年1月7日, 阿曼努拉汗被迫宣布,废除所有改革措施,但反对派们并没有放过他, 战争仍然在继续, 他被迫将国位禅让给兄长伊纳雅图拉,自己逃到坎大哈。在他走后,他的兄长伊纳雅图拉不到三天就被反对派赶下台。

  在坎大哈,阿曼努拉汗重新宣布自己为国王,并尝试组织兵力反击,为此甚至再度求助老师塔吉尔。但塔吉尔坚定认为想要重新夺取政权, 就必须翻越新都库什山,进入阿富汗北部地区积蓄力量。阿曼努拉汗再次拒绝了老师的建议。

  坚持到1929年5月25日, 阿曼努拉汗彻底失败,被迫离开阿富汗前往欧洲, 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流亡生涯。

  1933年11月,六十八岁的塔吉尔因肝癌而死于土耳其, 被埋葬在伊斯坦布尔郊区的一座山下。而阿曼努拉汗则在1960年4月25日病死在瑞士苏黎世。

  激进的改革其实并非没有成功过的先例, 枪杆子里边出政权,强大和坚定的武力是推行改革的必备条件, 这个道理不知道在1949年以后,流亡在外的阿曼努拉是否能够思考明白。

  阿曼努拉流亡以后, 巴拉克宰家族的另一名成员纳迪尔从法国返回阿富汗, 在英国的支持下攻入喀布尔, 在1929的11月1日, 将通过叛乱上台的哈比布拉吊死。并随后登上了阿富汗的王位。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了来自阿富汗各地的叛乱。

  纳迪尔曾祖父是巴拉克宰王朝开国君主多斯特的兄弟,纳迪尔早年是阿曼努尔汗的近卫军指挥官, 也是第三次英阿战争的阿富汗军队指挥官, 在战后出任阿曼努拉政府的国防部长,但是在1924年因为和国王阿曼努拉汗发生分歧而被流放出去。

  纳迪尔上台以后,为了获得阿富汗各地贵族和部落酋长以及宗教领袖的支持, 宣布废除阿曼努拉汗颁布的所以改革措施,并颁布新宪法。

  新宪法规定国王拥有无上权力, 而国会则全部交给地主、贵族和部落酋长以及各级神职人员控制。

  纳迪尔的妥协并没有取得所有人的谅解,1933年11月8日, 在一次主持一个高中毕业典礼上, 纳迪尔被来自敌对民族的青年学生射杀。

  年仅19岁的孩子·查希尔继承父亲的国位,巴拉克宰王朝迎来了他最后一位国王。

  年轻时期的·查希尔(1914年10月16日-2007年7月23日)

  奇怪的是,纳迪尔死后, 他的王室以及阿富汗的部落长老们居然没有跳出来争夺国位,其他民族也没有跳出来闹分裂,查希尔的即位过程异乎寻常的顺利。

  或许经过四年前的战乱, 人们才逐渐意识到阿曼努拉汗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和平这东西, 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有多么珍贵。

  查希尔累计在时间长达40年, 这位小皇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两位叔叔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去打理,这种王室集体领导制度反而大大巩固了这个王室的统治。

  更加重要的事,改革在查希尔在位期间被重新提起, 并被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缓缓推行。

  查希尔依然支持妇女解放, 允许妇女接受教育, 但不会再突然闯进别人家里强制性扒掉人家的罩袍,也不会强迫所有人必须坚决执行他的改革政策。

  但是这个效果确实出奇的好, 毕竟公平和追逐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 而西方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先进的技术恰好有足够的吸引力去促使人们主动去追求。

  保守派长老们居然也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实际上短时间内他们也凝聚不到足够的力量去反击查希尔——1929年的内战已经消灭了太多反对者了。

  今天的阿富汗简直是的代名词,但是很难想象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的阿富汗, 女性可以不用穿戴罩袍,可以读书,参加工作,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短裙的女孩子, 还有小汽车和公交车,1965年, 阿富汗内阁诞生了第一位女性卫生部长——科布拉·努尔扎伊。

  查希尔在位的40年, 堪称阿富汗的黄金时期,尽管阿富汗仍然贫穷和落后,但这并不影响这个国家正在一步步融化自己的固执己见, 慢慢开始与世界接轨。

  当然照片并不能概括阿富汗的一切, 客观的讲,这些风气的转变主要还是体现在阿富汗的城市阶层中,这里对外信息交流相对畅通,消息没有那么闭塞, 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比较强,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 在那些被高原和山脉肢解的支离破碎的山沟沟里,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依然要在封建保守的教影响下继续他们传统古老的生活。

  非常遗憾的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大英帝国的荣光早已远去, 而新的世界霸主也已经站稳脚跟。大国争霸留给阿富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二战以后,欧洲列强普遍衰落,世界进入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继承沙皇俄国衣钵的苏联,尽管社会制度发生了两极转换 ,但地缘政治是大国博弈亘古不变的道理。

  1964年, 对世界局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 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发动不流血政变, 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后苏联军事力量跟打了鸡血一样疯狂扩张,其军费最高超过美国军费的20%——30%,核武器数量也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各国中的最强王者。

  当时处于阿富汗南部的巴基斯坦已经彻底成为美国的盟友,奉行亲美政策。所以苏联不能接受阿富汗也步其后尘,对阿富汗的渗透势在必行。

  后记:经常有读者朋友建议我篇幅写短一点,太长了容易腿麻,长时间盯着手机还会影响夫妻感情,所以阿富汗兴衰史我计划分上下两部来写,不会让各位等太久,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TS新传论文带读:我的师兄在研究“约pao”哎!!!!新传人从不缺选题!!!

  AMD锐龙9000系列Zen 5桌面CPU遭偷跑,已有用户提前拿到R7 9700X

  苹果 Vision Pro销量低迷,平价款或明年发,1.5万元买不买?

  小米澎湃OS新动向:优化现有问题,发布安卓15 Beta2开发者预览版

  华为Mate60之后,小米14系列和红米K70系列接力,销量剑指千万!

  BLG七擒TES!369沦为突破口!解说直言:369太想和bin正面对决了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