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燕国地处偏北方、弹丸小国:在七国联盟中只能充当配角、看人脸色

2024-07-13 06:13:57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最终是被秦国而吞并统一建成中国华夏民族第一个帝国,这也是真正意义上国家概念的帝国。

  七国之中,齐国、楚国、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四国相比只是弹丸小国,而燕国正是这弹丸小国中的一员。

  燕国偏居北方,燕国的疆域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在当时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国家,比较落后。在战国大部分时间里是七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春秋时期的燕国历史模糊不清,无法论述。

  战国初期是形成完备形态国家的高潮阶段,各国纷纷实施变法,推动或巩固权力中央化进程。

  燕国也有所作为,这就是著名的燕王哙让子之的事件。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燕王哈在推行权力中央化进程中面临的来自贵族的压力太大,不便于直接出面进行政治改革。改革的详细内容无法得知,推测力度较大。

  改革的结果是国家大乱,百姓处于惶恐之中。这场变革造成几万人的死伤,很多燕国百姓也纷纷逃离了燕国。燕王战死,太子逃亡,燕国几乎亡国。

  后来的事件就是燕昭王即位,为了重振燕国,广为招揽人才, 稳定民众情绪,发展经济。燕国国力有了很大起色。为报国仇,昭王用苏秦反间齐国,积极准备伐齐,结局是大胜齐国,一雪前耻。

  公元前278年,齐国趁机反攻,大获全胜。燕国军事上的黄金时代结束,从此走上了败亡之路。

  燕国在官员中实行制,设有相,燕国在地方设立了郡县。畜牧业在燕国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燕国的冶铁业和青铜制造业有相当的水准。燕国军事实力很弱,除去乐毅时期取得过重大胜利外,军队数量有几十万。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权力中央化进程最不完善的国家。正因为此,燕国成为实力最弱的国家。平时只能依附邻国或者是其他强国来支撑。当它面临秦国、齐国的铁蹄,切身感到亡国之寒的时候,只能采取最愚蠢的做法自保。

  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众所周知,正因为国内的政治趋于保守,军事、经济、外交方面都很薄弱,不得已采取刺杀的行动来对抗秦国。壮士荆柯的匹夫之勇,又如何能够抵挡始皇帝的金戈铁马那。

  由于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佳,在北部边缘地带,这里还有匈奴少数民族的部落袭扰。燕国在对外抗衡上军事势力显得捉襟见肘,很慌乱。燕国在内部政治结构上并没有真正意义国家的概念,还是君主制的形态。

  当然,在秦国没有统一六国之前,整个战国没有中央国家的概念。由于燕国的内部的慌乱,法律不健全,王与王之间的斗争经常发生,燕王当初的政治改变变法失败的结果太过严重,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极大的打击了燕国整体实力。

  人才什么时候都非常重要。燕国不曾有赵国的蔺相如,齐国的孙膑,秦国大将蒙恬等等这样的人才。所以燕国只能在夹缝中依附他国求生存,才是正确的道路。

  在战国初期,燕国较少染指中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其国家实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了其对外战略理念倾向于孤立主义。但是这样的对外战略并没有使其置身于各国纷争之外。

  公元前233年,齐国趁燕国内乱,发兵干涉燕国王位继承问题,仅用五十天便攻下燕国国都。由于齐军在燕的残暴激起了燕人的反抗,使得齐军又不得不撤退。之后燕昭王即位,为报复齐国破国之仇,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力大增。

  在燕昭王后期,燕国的对外战略理念转为寻找时机,参与中原各诸侯国之间的事务,参加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活动,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有利于燕国的外部环境。

  燕昭王的这种有限扩张主义的对外战略理念适应了当时形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合纵五国伐齐这样的历史性的局面,使齐国遭到重创,险些灭亡。在北方,燕对外扩张连连得手,它击败了东胡等游牧部落,把疆界扩展到辽东。

  在燕将乐毅率军攻破齐国,劫掠齐大量财富之后并没有审时度势、有所克制,而是准备凭一燕之力一举攻灭齐国。结果乐毅留齐五年,攻下齐七十多个城,然而最终燕军还是被齐军击败。

  对外战略理念是国家对外互动的指导方针,如果对外战略理念不适合一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必然会对国家的对外互动造成不利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致命的。

  反观秦国,战国初期只是西边的一个普通的国家,但在变法之后,秦国实行法治,加强了秦国国民的纪律性,对贯彻国家的法令有重大作用。实行军功爵制度。这条措施使得广大士能够靠自己的战绩有做官封爵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秦国地广人稀,荒地较多,这一措施使得大片荒地被开垦,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君主政权的经济基础。变法涉及到秦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以上这些主要措施对秦国实现富国强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看军事上,燕国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较量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其军事实力与中原诸国相比却有一定差距。燕国军事实力本身较弱,因与赵、齐的连年战争而更加虚弱。无将才也是燕国军事实力提高不上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的政治体系,燕国在强盛时拥地数千里,士卒数十万。因其与其他诸侯国距离较远,所以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较少。这个时候的燕国在起跑线上还是不输的。

  当燕昭王去世后,继位的燕惠王昏庸无能猜疑乐毅,使骑劫代之为帅围攻齐国,结果被齐将田单打败,燕军损失惨重。

  在这之后,燕国的内外国家政策和外交政策更加失误,君主的才智影响国家整体的发展,对外不能明确首要的敌人,没有长远的格局考虑,只顾忙于眼下与赵、齐等国的混战,从而损耗了相当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

  燕国在战国时期始终处于昙花一现的状态中,极其的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展时好时坏。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国家的国内政治缺少较为合理的制度保障,国家的一切行为完全依靠君主个人的意志。

  当一个国家的君王无所作为又缺少合理的制度监督保障时,国家的综合实力就会走上下降的路上。燕国没有出现秦国商鞅变法的国内改革,没有法治精神,从孤立主义到有限扩张主义的对外战略理念,因缺乏整体主义思维和长远战略眼光,而最终失败。

  一个国家要实现对外战略目标,必须要有充足的对外战略资源。对外战略资源决定了国家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能力与潜力,也决定了国家可采用何种对外战略手段能实现国家收益的最大化。

  国家拥有战略资源的不均衡性,必然决定不同的国家要有不同的战略选择。燕国就得选择保守的自封政治状态,在整个战国时期处于配角的地位。当然,燕国也会采取联盟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对外扩张。

  连横合纵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国与国之间军事外交策略。燕国的乐毅五国联军攻入齐国是其对外联合用兵中最为成功的一次。

  然而燕国地处偏北方、弹丸小国在七国联盟中只能充当配角,看人脸色,仰人鼻息。再加上外交策略上的有限,因此联盟手段也没有给燕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战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诸侯国之间联盟、征伐的混战史。

  战争是当时的第一要务,各国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战争而展开。战争使一些国家从强盛走向衰败,而使另一些国家从从衰弱走向强大从体系边缘走向体系中心。

  燕国在对外的国家身份中只有固守王道,合理定位本国在体系中的身份,并以此来指导国家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如若相反,对国家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与错误性,往往给国家行为引向歧途,损害国家利益。战国七雄形成了战国时期诸侯国间力量分配的多极格局。

  在这种多极格局下,兼并战争、合纵连横是国家之间互动的主要方式,这是当时诸侯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当时各国的战略文化就是兼并战争,这使得多极体系更加不稳定,相互之间战争不断,联盟变幻莫测。

  加之战国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思想在每个国的政治理念上往往是不尽相同的,在合纵连横情况下也会经常过了一夜就翻了烧饼,战争不断的产生原因。所以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要想长期且稳定的生存一定要遵循自己国的内部、外部方方面面的特点。他人之法不可全复之,也不可不复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小米澎湃OS新动向:优化现有问题,发布安卓15 Beta2开发者预览版

  华为Mate60之后,小米14系列和红米K70系列接力,销量剑指千万!

  AMD锐龙9000系列Zen 5桌面CPU遭偷跑,已有用户提前拿到R7 9700X

  苹果 Vision Pro销量低迷,平价款或明年发,1.5万元买不买?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