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货币史》:在历史中探寻中国本土货币金融的思想体系

2024-07-13 06:12:59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中国古代货币史》:在历史中探寻中国本土货币金融的思想体系

  在我国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货币的演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海贝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出现于夏商时期,货币经济在我国确立于春秋战国,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华大地孕育出灿烂多彩且脉络清晰的货币文化,并且因为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少,所以长期维持着具有东方特色的独立的货币体系。

  中国古人自先秦起,就有记录和评价货币现象的传统。《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和《平准书》就是专门记述货币经济状况的部分,此后,对于货币经济的观察、记录以及论述便成为历代官方修史的一种传统或者“标配”。 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变迁,我国经济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那些基于我国自身实践而来的货币理论逐渐淡出了学界视野。回顾我国近代以后的货币金融学科建设,可以用“西学东渐,一波三折”来概括:不论是晚晴民国时期看世界较早的那批学者对英美货币金融研究成果的“搬运”,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苏联货币信用学教材的“照抄”,甚或于改革开放后再次对欧美经济金融学科教材的引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国人接触的货币金融体系主要是对欧美金融实践的总结。

  虽然我国货币理论长期游离于现代主流货币金融体系之外,但我国历史上却有着丰富的货币金融实践,也提出过不少著名的命题与观点,《管子》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勒货币数量论;西汉贾谊最早发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桓宽的《盐铁论·错币》则在很大程度上开创了铸币权争论的先河……这些根植于我国本土的货币理论值得更加深度的发掘、梳理和总结。鉴于此,东方出版社瀚海钩沉,将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多年担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为我国货币金融基础理论和货币思想史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萧清教授的《中国古代货币史》再次出版,希望这部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作品能够激发现在的年轻读者与学者在我国货币理论思想构建中的探索与思考。

  自1950年起,萧清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讲授过“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通与信用”“社会主义货币信用学”“信贷组织与计划”“信贷与结算组织”等课程,“文革”后期,萧清先生主要致力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为他后期聚焦于中国货币金融史和货币思想史积累了丰厚的学术资源。

  在这本《中国古代货币史》中,萧清先生以详实的史书资料及大量考古挖掘成果为基础,按朝代顺序分别介绍了从夏商到明清各历史阶段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情况,以及由其衍生的货币信用及金融事业,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货币史近四千年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古代货币史上诸多未有定论的问题做了重点研究,提出了有理有据的独到见解。

  著名经济学家巫宝三先生曾经指出,该书“联系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来考察各个历史时期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的情况,这样,既能说明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发展变化的原因,又能表明货币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这一著作不但为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提供了基本材料,并且也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战体研究做出了贡献”。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平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表示:“利用中国货币金融的历史和思想资源重建货币金融理论,是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的最终目标。萧清先生的著作为我们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阶梯。”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