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2024届高三统编历史知识纲要(六)

2024-07-11 05:40:49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2024届高三统编历史知识纲要(六)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③思想方面: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由学习西方科技、政治制度发展到了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层面。)

  ①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民主即“德先生”,科学即“赛先生”);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的《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他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要反封建、反专制,就必然要反对旧道德对人们的愚弄,反对作为旧道德的精神支柱的孔子学说。在此旗帜下,展开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讨论。);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①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

  A、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文化平民化,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③局限性:脱离广大群众;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①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他还发表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1920 年3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湖南出现“俄罗斯研究会”等。

  ③论战: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胡适,掀起“问题”与“主义”之称。论战实质:在中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问题。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一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二是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从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促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形成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护,壮大了革命阵营。

  1)形成中国近代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道路。(2)极大地

  (1)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旧制度。

  (2)革命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的正统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指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有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即维新思想没有把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

  (2)民主革命思想虽然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民主思想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

  (3)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②提出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与新关系:新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执行新的方法、方式、途径、手段。)

  组建黄埔军校(1924):建立新型革命武装(1924年5月;组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作用;为国民大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的很多毕业生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的杰出将领。

  2、国民革命时期(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1927年。

  3、土地革命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7年。

  5、解放战争时期(又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无产阶级领导的斗争: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

  (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第二阶段:(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上海,高潮为上海的“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拒签和约)。

  (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3)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些具有初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为中国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①从领导阶级来看,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②从革命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③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从革命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世界。

  (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早期组织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组织。

  (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中心任务:成立中国。

  (2)主要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建立中国。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即最高纲领)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④选举党的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1)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中心任务: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主要内容:①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②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确定了与合作的方针,同意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即党内合作。

  ②主要内容:重新解释,新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即实行党内合作。

  ③历史意义: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大革命开始。

  c.1927年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 推动各地工农运动高涨。(宣传了的革命纲领,扩大影响,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①失败: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A.客观方面:敌强我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

  B.主观原因: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

  (1)反专制独裁运动高涨:革命派开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君主专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后来民国虽有名无实,但仍能显现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3)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新的指导思想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理论。

  (5)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了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