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篇二
顾恺之吃甘蔗—渐入佳境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博学多才,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现存于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就是顾恺之的传世名作。
顾恺之曾经跟随大司马桓温做过参军。
有一天,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视察,当地官员来拜见桓温,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开心,说:“这里的甘蔗非常有名,大家都尝一尝。”于是,大家都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
唯独只有顾恺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去拿甘蔗。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顾恺之也没注意,就开始啃了起来。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说:“我们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如何?”
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自己。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大家看他这么认真回答,笑着说:“那你说怎么个讲究法?”顾恺之说:“你们一开始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而我从尖子开始吃起,到最后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精选 :乾隆继后乌喇那拉氏简介 乾隆为什么要废掉她? 篇三
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雍正年间,被指给乾隆为侧福晋。乾隆继位后,于乾隆二年封娴妃,八年后晋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的时候,乾隆帝的原配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乌喇那拉氏顺理成章的由贵妃晋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后于乾隆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后。后随乾隆南巡时,因触怒乾隆帝被遣送回京。此时已经相当于有了废后之实,因为乾隆帝收回了其四次册宝。乌喇那拉氏于公元1766年去世,享年48岁,一生给乾隆生了两子一女,分别为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皇五女。?逝世后,乾隆帝以皇贵妃礼下葬,但实际上乌喇那拉氏的葬礼还不如一般皇贵妃。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从皇后之尊,最后跌入泥潭,死的凄凉。乌喇那拉氏到底做了什么,引得乾隆帝如此嫌弃,不仅将她废掉,连死后的尊荣也不愿给她?
据《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在满族的习俗里最忌讳的就是断发,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做出这样的事情,惹得皇帝极为不满,也是正常的。毕竟古时候的人们最忌讳这些,特别是帝王。别说能活多久活多久,有些帝王能增加自己的寿命,豢养道士,专门为其炼妖延寿的也不再少数。如今身为一国之后,减掉自己的头发,不仅是失了一国之后的礼数,最重要的是,这不是变相的诅咒我早死吗?所以乾隆帝气的将乌喇那拉氏废了,到了后来也不想原谅他,也是说的通的。
可是前一天还和乾隆和睦相处,第二天就突然毁掉自己的头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堂堂一国之母,仿佛疯了般做出如此有失体统的事情呢?
《清鉴辑览》:“帝在杭州,尝深夜微服登岸游,后为谏止,至于泪下。”也就是说,在南巡期间,乾隆帝经常换了便服,微服私访,上岸游玩。杭州当时最为出名的是什么?自然是杭州瘦马,也就是身段窈窕,温柔若水,面若芙蓉的歌姬妓女。深夜游玩,为的自是声色犬马,放纵尽兴了。对于乾隆帝这样的做法,乌喇那拉氏多次劝谏,但乾隆帝根本就不听,乌喇那拉氏伤心的落泪,乾隆却只顾扭头便走。因此被伤心伤情的乌喇那拉氏,最终一气之下,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乾隆帝是个风流会享受的皇帝,做出这等事来,应该也不奇怪。可因为这一件事,就气得乌喇那拉氏剪掉自己的头发,又实在不令人信服。毕竟后宫女子众多,如今在外也不必因为,几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毁了自己的体面。所以小编猜想,引得乌喇那拉氏自行断发,必定还有其他原因。
对比两代皇后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对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可谓爱之怜之,敬之顾之。将其所生两个儿子,都先后密定为太子。可对乌喇那拉氏呢?乌喇那拉氏仿佛只是他循着品阶提上后位的一样,根本就没有给予她多于的恩宠。对她的皇嫡子永璂,也没有孝贤皇后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宠爱。这样的对比,让乌喇那拉氏心里极度不平衡。
另外乾隆心里一直放不下孝贤皇后,因此一直对乌喇那拉氏极为冷淡。无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女人,乾隆帝的忽视,都让她感到极度心寒。
最后重点来了,孝贤皇后是在陪乾隆南巡之时去世的,死于济南。乾隆后来每次南巡,都刻意避开这座城市,以免触景生情。这一次路过济南,乾隆帝还专门为孝贤皇后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这一首包含真情的诗,仿佛一把尖刀,瞬间刺破了乌喇那拉氏已经支离破碎的心。不在绝望中爆发就在绝望中死亡,乌喇那拉氏爆发了。她剪断了自己的头发,但却没有引来男人一丝恋爱,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篇四
火烧乌巢和张松献图_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一天,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yōu)来投奔自己,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尽力为他出谋划策。他建议曹军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大败袁绍于官渡,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
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管理着川蜀一带,一次他听说有人要来攻打自己,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想说服曹操前来救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现在的成都)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
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他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就将西川地图献给了他,为其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大功。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篇五
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一介农夫,怀揣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 篇六
博浪沙的铁椎
秦始皇知道,他灭了六国,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随时都可能起来反对他。他下令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阳来住,这样好管住他们;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统统收集起来,除了给政府军队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铸成十二个二十四万斤重的巨大铜人和一批大钟(一种乐器)。他以为兵器收完了,有人想造反也造不成了。
他还常常到各地去巡视,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刻在山石上,好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国贵族有个怕惧。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有一天,到了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飞来个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打得粉碎。
全部车队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刺客已经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发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进行一次大搜查,一定要把那个行刺的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没有查到,也只好算了。
这个行刺的人名叫张良。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变卖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汉,一心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出外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起来。一筹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哪儿知道这一椎砸得不准,只砸了一辆副车。
张良失败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报仇的机会。
张良是怎样开始学兵法的呢?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有一次,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粗布大褂,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后一缩,他的一只鞋子直掉到桥下去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很生气,简直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头儿,就勉强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那老头儿竟连接也不接,只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子给他穿上。
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这一下真把张良楞住了,心想这老头儿可有点怪。他盯着老头儿的背影望着,看老头儿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很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的口气,知道是个有来历的人,赶紧跪下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赶到桥上去。谁知道一到那边,老头儿已经先到啦!他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来,怎么反叫我等你呢?”
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到那老头儿。
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
过了一会儿,只见那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才对了。”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文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就大有作为了。”
张良再想问他,老头儿不再多讲,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相传是周朝初年太公望编的《太公兵法》。
打那时候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精选 :楚庄王和吴王阖闾谁更厉害 楚庄王称霸中原的原因是什么 篇七
春秋战国战火纷纷,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群雄奋起只为在中原大地分得一杯羹,这一时期有五个霸主先后建立了霸业。在 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春秋时楚国最有成就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 楚庄王的发愤图强是很多诸侯都没想到的。他的一生极其富有传奇性色彩,他出生在楚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他的一生也像是一本书写不完的 传奇。十几岁就登基,在位三年不理朝政,“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堕落的楚庄王,最后却能在他即位后短短时间内将楚国打造成了一个 超级大国,让其他的诸侯国目瞪口呆。
同样是霸主的吴王阖闾,他是楚庄王之后的又一个枭雄。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的抑制而不得不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一些小国, 国力逐渐强盛,待齐国走下坡路后,楚国趁机北进与晋国争霸,以此同时,西部的各国也悄悄崛起,以后,吴、越两国相继强大,争霸于东 南。粗略看之几个霸主的实力都不相上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楚庄王问鼎中原,甚至欲取周而代之,大败中原霸主晋国,小国都尊奉他为霸主。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破楚入郢,击败楚国,虽然 没灭了楚国,但也让楚国实力大减,吴国取代了楚国在南方地区霸主的地位。阖闾手下有孙武和伍子胥,楚王和吴王要说谁更厉害,可谓是 各有千秋,而五霸的排列顺序,只不过使他们称霸时间的前后顺序而已,所以说吴王和楚王两个人不分上下。
楚庄王从最初的默默无闻、一飞冲天到问鼎中原,他的成功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 王始,楚国真正意义上开始强大,楚庄王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如他自己所言:“不飞则已,一飞冲 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一个纨绔子弟变为励精图治的政治家,这个转变不是任何人都能办到的,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成功的。
楚庄王亲政以后,做了几件大事,这几件大事对楚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励精图治,他首先分化朝廷里权势大的人,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 又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即使楚国在后来发生了严重的政乱,一度威胁到了楚国的统治和他的地位,但是楚庄王临危 不惧,沉着处理,稳定后方。在对外政策上,又敢于向晋国交战,屡战屡败也不放弃,最后大胆启用孙叔敖才使得楚国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 ,楚国大治。内部忧患解决好后,楚庄王开始图谋更长远的计划,他把眼光放在了楚国之外的疆域。
楚国在楚庄王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有了点实力的楚国积极寻求北进的机会,在齐国没落之后,楚国迅速抓住时机,悄悄吞并了东边的 一些小的国家,版图扩大之后,才向晋国打起了主义。虽与晋国的交战屡战屡败,但是楚国没有放弃攻打晋国的愿望,反而越挫越勇。他愈 加积极进取,制定一系列的外交措施,先把南方蛮夷部落收服,再打败宋国,让楚国在军事上保有威望,进而对晋国形成震慑。晋国在楚国 真正强大后才意识到自己大意轻敌了。然而,一切都太晚,楚国已经问鼎中原了。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流传下来,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自楚庄 王起,楚国开始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顾恺之吃甘蔗渐入佳境,背后故事你知道吗?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篇二
顾恺之吃甘蔗—渐入佳境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博学多才,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现存于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就是顾恺之的传世名作。
顾恺之曾经跟随大司马桓温做过参军。
有一天,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视察,当地官员来拜见桓温,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开心,说:“这里的甘蔗非常有名,大家都尝一尝。”于是,大家都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
唯独只有顾恺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去拿甘蔗。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顾恺之也没注意,就开始啃了起来。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说:“我们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如何?”
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自己。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大家看他这么认真回答,笑着说:“那你说怎么个讲究法?”顾恺之说:“你们一开始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而我从尖子开始吃起,到最后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精选 :乾隆继后乌喇那拉氏简介 乾隆为什么要废掉她? 篇三
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雍正年间,被指给乾隆为侧福晋。乾隆继位后,于乾隆二年封娴妃,八年后晋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的时候,乾隆帝的原配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乌喇那拉氏顺理成章的由贵妃晋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后于乾隆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后。后随乾隆南巡时,因触怒乾隆帝被遣送回京。此时已经相当于有了废后之实,因为乾隆帝收回了其四次册宝。乌喇那拉氏于公元1766年去世,享年48岁,一生给乾隆生了两子一女,分别为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皇五女。?逝世后,乾隆帝以皇贵妃礼下葬,但实际上乌喇那拉氏的葬礼还不如一般皇贵妃。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从皇后之尊,最后跌入泥潭,死的凄凉。乌喇那拉氏到底做了什么,引得乾隆帝如此嫌弃,不仅将她废掉,连死后的尊荣也不愿给她?
据《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在满族的习俗里最忌讳的就是断发,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做出这样的事情,惹得皇帝极为不满,也是正常的。毕竟古时候的人们最忌讳这些,特别是帝王。别说能活多久活多久,有些帝王能增加自己的寿命,豢养道士,专门为其炼妖延寿的也不再少数。如今身为一国之后,减掉自己的头发,不仅是失了一国之后的礼数,最重要的是,这不是变相的诅咒我早死吗?所以乾隆帝气的将乌喇那拉氏废了,到了后来也不想原谅他,也是说的通的。
可是前一天还和乾隆和睦相处,第二天就突然毁掉自己的头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堂堂一国之母,仿佛疯了般做出如此有失体统的事情呢?
《清鉴辑览》:“帝在杭州,尝深夜微服登岸游,后为谏止,至于泪下。”也就是说,在南巡期间,乾隆帝经常换了便服,微服私访,上岸游玩。杭州当时最为出名的是什么?自然是杭州瘦马,也就是身段窈窕,温柔若水,面若芙蓉的歌姬妓女。深夜游玩,为的自是声色犬马,放纵尽兴了。对于乾隆帝这样的做法,乌喇那拉氏多次劝谏,但乾隆帝根本就不听,乌喇那拉氏伤心的落泪,乾隆却只顾扭头便走。因此被伤心伤情的乌喇那拉氏,最终一气之下,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乾隆帝是个风流会享受的皇帝,做出这等事来,应该也不奇怪。可因为这一件事,就气得乌喇那拉氏剪掉自己的头发,又实在不令人信服。毕竟后宫女子众多,如今在外也不必因为,几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毁了自己的体面。所以小编猜想,引得乌喇那拉氏自行断发,必定还有其他原因。
对比两代皇后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对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可谓爱之怜之,敬之顾之。将其所生两个儿子,都先后密定为太子。可对乌喇那拉氏呢?乌喇那拉氏仿佛只是他循着品阶提上后位的一样,根本就没有给予她多于的恩宠。对她的皇嫡子永璂,也没有孝贤皇后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宠爱。这样的对比,让乌喇那拉氏心里极度不平衡。
另外乾隆心里一直放不下孝贤皇后,因此一直对乌喇那拉氏极为冷淡。无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女人,乾隆帝的忽视,都让她感到极度心寒。
最后重点来了,孝贤皇后是在陪乾隆南巡之时去世的,死于济南。乾隆后来每次南巡,都刻意避开这座城市,以免触景生情。这一次路过济南,乾隆帝还专门为孝贤皇后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这一首包含真情的诗,仿佛一把尖刀,瞬间刺破了乌喇那拉氏已经支离破碎的心。不在绝望中爆发就在绝望中死亡,乌喇那拉氏爆发了。她剪断了自己的头发,但却没有引来男人一丝恋爱,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篇四
火烧乌巢和张松献图_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一天,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yōu)来投奔自己,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尽力为他出谋划策。他建议曹军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大败袁绍于官渡,
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
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管理着川蜀一带,一次他听说有人要来攻打自己,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想说服曹操前来救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现在的成都)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
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他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所感动,就将西川地图献给了他,为其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大功。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故事 篇五
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一介农夫,怀揣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 篇六
博浪沙的铁椎
秦始皇知道,他灭了六国,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随时都可能起来反对他。他下令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阳来住,这样好管住他们;他又把天下的兵器统统收集起来,除了给政府军队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铸成十二个二十四万斤重的巨大铜人和一批大钟(一种乐器)。他以为兵器收完了,有人想造反也造不成了。
他还常常到各地去巡视,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刻在山石上,好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国贵族有个怕惧。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有一天,到了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飞来个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打得粉碎。
全部车队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刺客已经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发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进行一次大搜查,一定要把那个行刺的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没有查到,也只好算了。
这个行刺的人名叫张良。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变卖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汉,一心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出外巡游的时候刺杀他。
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起来。一筹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哪儿知道这一椎砸得不准,只砸了一辆副车。
张良失败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总算躲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报仇的机会。
张良是怎样开始学兵法的呢?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有一次,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粗布大褂,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后一缩,他的一只鞋子直掉到桥下去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很生气,简直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头儿,就勉强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那老头儿竟连接也不接,只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子给他穿上。
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这一下真把张良楞住了,心想这老头儿可有点怪。他盯着老头儿的背影望着,看老头儿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很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的口气,知道是个有来历的人,赶紧跪下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赶到桥上去。谁知道一到那边,老头儿已经先到啦!他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来,怎么反叫我等你呢?”
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到那老头儿。
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
过了一会儿,只见那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才对了。”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文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就大有作为了。”
张良再想问他,老头儿不再多讲,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相传是周朝初年太公望编的《太公兵法》。
打那时候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精选 :楚庄王和吴王阖闾谁更厉害 楚庄王称霸中原的原因是什么 篇七
春秋战国战火纷纷,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群雄奋起只为在中原大地分得一杯羹,这一时期有五个霸主先后建立了霸业。在 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春秋时楚国最有成就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 楚庄王的发愤图强是很多诸侯都没想到的。他的一生极其富有传奇性色彩,他出生在楚国这个神秘的国度,他的一生也像是一本书写不完的 传奇。十几岁就登基,在位三年不理朝政,“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堕落的楚庄王,最后却能在他即位后短短时间内将楚国打造成了一个 超级大国,让其他的诸侯国目瞪口呆。
同样是霸主的吴王阖闾,他是楚庄王之后的又一个枭雄。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的抑制而不得不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一些小国, 国力逐渐强盛,待齐国走下坡路后,楚国趁机北进与晋国争霸,以此同时,西部的各国也悄悄崛起,以后,吴、越两国相继强大,争霸于东 南。粗略看之几个霸主的实力都不相上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楚庄王问鼎中原,甚至欲取周而代之,大败中原霸主晋国,小国都尊奉他为霸主。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破楚入郢,击败楚国,虽然 没灭了楚国,但也让楚国实力大减,吴国取代了楚国在南方地区霸主的地位。阖闾手下有孙武和伍子胥,楚王和吴王要说谁更厉害,可谓是 各有千秋,而五霸的排列顺序,只不过使他们称霸时间的前后顺序而已,所以说吴王和楚王两个人不分上下。
楚庄王从最初的默默无闻、一飞冲天到问鼎中原,他的成功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 王始,楚国真正意义上开始强大,楚庄王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如他自己所言:“不飞则已,一飞冲 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一个纨绔子弟变为励精图治的政治家,这个转变不是任何人都能办到的,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成功的。
楚庄王亲政以后,做了几件大事,这几件大事对楚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励精图治,他首先分化朝廷里权势大的人,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 又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即使楚国在后来发生了严重的政乱,一度威胁到了楚国的统治和他的地位,但是楚庄王临危 不惧,沉着处理,稳定后方。在对外政策上,又敢于向晋国交战,屡战屡败也不放弃,最后大胆启用孙叔敖才使得楚国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 ,楚国大治。内部忧患解决好后,楚庄王开始图谋更长远的计划,他把眼光放在了楚国之外的疆域。
楚国在楚庄王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有了点实力的楚国积极寻求北进的机会,在齐国没落之后,楚国迅速抓住时机,悄悄吞并了东边的 一些小的国家,版图扩大之后,才向晋国打起了主义。虽与晋国的交战屡战屡败,但是楚国没有放弃攻打晋国的愿望,反而越挫越勇。他愈 加积极进取,制定一系列的外交措施,先把南方蛮夷部落收服,再打败宋国,让楚国在军事上保有威望,进而对晋国形成震慑。晋国在楚国 真正强大后才意识到自己大意轻敌了。然而,一切都太晚,楚国已经问鼎中原了。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流传下来,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自楚庄 王起,楚国开始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