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的转折点:我们不能再忽视的人类命运之路
当我们面对前景的悲观时,也许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有一句民谚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适用于人生的成败与社会的兴衰。我们常常会发现,好事情的发生都需要艰苦的努力,例如个人的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世界的和平进步。相反,坏事情往往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生。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人类历史,转折性、毁灭性的灾难都不是渐进式的积累。而且,灾难的发生都是“断裂式”的,甚至会让人无法想象。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近40年的盛世,“开元盛世”和“物华天宝”,这比汉朝的“文景之治”还要长。
那个时代的人们认为眼前的世界和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并且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是灾难突然降临,许多人死于兵燹,有些人幸存下来,但也要经历饥寒交迫和亲人离散。即使过去了一千年,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场灾难的史诗级意义。因此,当我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灾难的突然性和断裂性,不能过于悲观。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要努力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仅是唐朝的盛衰转折,更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相对国力从巅峰折入一条漫漫无涯的下行曲线的起源。从此以后,中原王朝的势力再也没有深入到那么遥远的中亚、乃至西亚腹地,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再被外来异族征服的模式。然而,这一点直到晚清时才被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上总有一些“乌鸦嘴”,但他们的声音也总是在后来才被重新听到,就像唐玄宗在奔蜀后想起了诤臣张九龄早在30年前的苦口婆心,黯然落泪。同样的,爱德华·格雷爵士是现代西方的张九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望着伦敦政府大楼外的灯火,悲叹全欧洲的灯光都要熄灭了,我们这代人有生之年将看不到它重新亮起来。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19世纪是悲惨乃至屈辱的世纪,但站在欧洲人的立场上看,19世纪则被称为
黄金时代。凭借着之前几百年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科学革命 -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领先优势,欧洲势力覆盖到地球上每个角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当然也没有放过古老的华夏大地和炎黄子孙。从历史上看,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命运,但人民都有着相似的感受,我们要永远珍惜和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让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19世纪,西方文明崛起,主导了世界秩序和历史进程,形成了“西方世代”。这一时期内,欧洲内部没有发生重大战争,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战争波及30个国家,造成2000万人死亡,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此外,一战还带来了意识形态革命和民族独立革命的潮流,造成了多民族帝国的灭亡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许多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都是这一时期的遗留问题。1917年,俄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彻底改变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命运。战后,全球霸权转移到了大西洋另一侧,欧洲逐渐淡出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历史告诉我们,真实情况比格雷爵士的哀叹更加暗淡。然而,在战争爆发前,很少有英国人或西方人能预见到这场战争的爆发。甚至在战争打响后,那些年轻的志愿士兵们也没有怀疑政府的许诺。这是一个悲伤的历史故事,提醒我们要时刻警醒,不断探寻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曾经炒过股票的人都能深刻理解“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意义:大多数股灾都没有预兆,往往在市场乐观情绪中瞬间爆发。这在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数十年高速扩张,但突然间,在全球市场乐观情绪的支撑下,美国金融业崩溃了,股票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这个事件并不仅仅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危害最深的经济危机,也将世界拖入了长达10余年的“大萧条”时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致命影响,例如法西
斯主义的崛起。虽然现在关于“大萧条”的研究很多,学者们在20年代的美国乃至西方经济中“发现”了许多灾难将要来临的征兆,但这些都是后见之明了。在当时,无论实业界、经济学术界还是政府领导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仅仅在股灾爆发的前一个月,时任财政部长安德鲁·威廉·梅隆还向公众保证说:“现在,对于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没有担心的理由。”事实上,没有几个当时的美国人担心过。然而,“大萧条”却让年轻鲁莽的美利坚学会了“唱衰”自己。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美国不断地面临着“美国衰落论+他国崛起论”的挑战,但一浪又一浪地走向了成功。有一天,一位同龄的在大厂工作的朋友问我:“你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我告诉他:尽管许多人对未来感到悲观,但情况可能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这是我从历史中发掘出来的一些积极信息。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谈论一些看起来让人烦恼的话题,比如经济不景气、房价飞涨、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等。这些话题给人们的印象是,未来并不会很美好,然而就历史而言,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危机,比如大萧条、二战、石油危机等等。这些事件曾经让人们感到前景黯淡,但是我们还是度过了那段时间,而且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了改善。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史,我们会发现,危机和困难也会催生出许多机遇和进步。在困境中,人们会更加创新和努力,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高的效率。这些努力和成就会带来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发展会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尽管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仍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更美好。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开拓新的机遇和实现更大的进步,以使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和繁荣。个人观点: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历史告诉我们,危机和困难总是会过去的,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为实现更好的未来而努
力。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从安史之乱看人生成败与社会兴衰:好事情需努力,坏事情常突然
大历史的转折点:我们不能再忽视的人类命运之路
当我们面对前景的悲观时,也许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有一句民谚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适用于人生的成败与社会的兴衰。我们常常会发现,好事情的发生都需要艰苦的努力,例如个人的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世界的和平进步。相反,坏事情往往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生。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人类历史,转折性、毁灭性的灾难都不是渐进式的积累。而且,灾难的发生都是“断裂式”的,甚至会让人无法想象。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近40年的盛世,“开元盛世”和“物华天宝”,这比汉朝的“文景之治”还要长。
那个时代的人们认为眼前的世界和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并且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是灾难突然降临,许多人死于兵燹,有些人幸存下来,但也要经历饥寒交迫和亲人离散。即使过去了一千年,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场灾难的史诗级意义。因此,当我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灾难的突然性和断裂性,不能过于悲观。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也要努力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仅是唐朝的盛衰转折,更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相对国力从巅峰折入一条漫漫无涯的下行曲线的起源。从此以后,中原王朝的势力再也没有深入到那么遥远的中亚、乃至西亚腹地,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再被外来异族征服的模式。然而,这一点直到晚清时才被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上总有一些“乌鸦嘴”,但他们的声音也总是在后来才被重新听到,就像唐玄宗在奔蜀后想起了诤臣张九龄早在30年前的苦口婆心,黯然落泪。同样的,爱德华·格雷爵士是现代西方的张九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望着伦敦政府大楼外的灯火,悲叹全欧洲的灯光都要熄灭了,我们这代人有生之年将看不到它重新亮起来。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19世纪是悲惨乃至屈辱的世纪,但站在欧洲人的立场上看,19世纪则被称为
黄金时代。凭借着之前几百年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科学革命 -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领先优势,欧洲势力覆盖到地球上每个角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当然也没有放过古老的华夏大地和炎黄子孙。从历史上看,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命运,但人民都有着相似的感受,我们要永远珍惜和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让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19世纪,西方文明崛起,主导了世界秩序和历史进程,形成了“西方世代”。这一时期内,欧洲内部没有发生重大战争,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战争波及30个国家,造成2000万人死亡,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此外,一战还带来了意识形态革命和民族独立革命的潮流,造成了多民族帝国的灭亡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许多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都是这一时期的遗留问题。1917年,俄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彻底改变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命运。战后,全球霸权转移到了大西洋另一侧,欧洲逐渐淡出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历史告诉我们,真实情况比格雷爵士的哀叹更加暗淡。然而,在战争爆发前,很少有英国人或西方人能预见到这场战争的爆发。甚至在战争打响后,那些年轻的志愿士兵们也没有怀疑政府的许诺。这是一个悲伤的历史故事,提醒我们要时刻警醒,不断探寻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的未来做好准备。曾经炒过股票的人都能深刻理解“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意义:大多数股灾都没有预兆,往往在市场乐观情绪中瞬间爆发。这在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数十年高速扩张,但突然间,在全球市场乐观情绪的支撑下,美国金融业崩溃了,股票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这个事件并不仅仅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危害最深的经济危机,也将世界拖入了长达10余年的“大萧条”时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致命影响,例如法西
斯主义的崛起。虽然现在关于“大萧条”的研究很多,学者们在20年代的美国乃至西方经济中“发现”了许多灾难将要来临的征兆,但这些都是后见之明了。在当时,无论实业界、经济学术界还是政府领导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仅仅在股灾爆发的前一个月,时任财政部长安德鲁·威廉·梅隆还向公众保证说:“现在,对于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没有担心的理由。”事实上,没有几个当时的美国人担心过。然而,“大萧条”却让年轻鲁莽的美利坚学会了“唱衰”自己。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美国不断地面临着“美国衰落论+他国崛起论”的挑战,但一浪又一浪地走向了成功。有一天,一位同龄的在大厂工作的朋友问我:“你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我告诉他:尽管许多人对未来感到悲观,但情况可能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这是我从历史中发掘出来的一些积极信息。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谈论一些看起来让人烦恼的话题,比如经济不景气、房价飞涨、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等。这些话题给人们的印象是,未来并不会很美好,然而就历史而言,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危机,比如大萧条、二战、石油危机等等。这些事件曾经让人们感到前景黯淡,但是我们还是度过了那段时间,而且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了改善。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史,我们会发现,危机和困难也会催生出许多机遇和进步。在困境中,人们会更加创新和努力,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高的效率。这些努力和成就会带来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发展会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尽管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仍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更美好。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开拓新的机遇和实现更大的进步,以使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和繁荣。个人观点: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历史告诉我们,危机和困难总是会过去的,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为实现更好的未来而努
力。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