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世界历史

睁眼看西安:探秘皂河源头,追溯长安八水的历史变迁

2024-08-04 00:03:19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_西安历史介绍

【皂河】

“皂河源头”这块大石标在西安市长安区局连村,大石头的南边看不见河道,大石头下面一汪泉水咕咚只冒。实际上这下庙埋了一条管道,引潏河水而来。潏河源出长安县南秦岭, 古代西北流于樊川分为两支: 一北流为皂水 ,注入渭河;一西南流合滈水,注于沣。

新编《长安县志》第四篇“自然环境”下第四章“水文”条载:皂河源于申店乡局连村,水源主要是潏河渗水,稻田退水,韦曲镇排水。

西安历史_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介绍

【皂河】

皂河在长安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名气很大,最早为“长安八水之一”。“长安八水”最早可追溯西汉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始终霸(灞)、产(浐),出入泾、渭,鄷(沣)、镐(滈)、潦(涝)、潏,纡余委蛇,经营其内。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但是《上林赋》文中并没有皂河,为何要说皂河最早为“长安八水之一”呢?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五《地理考下》给出了答案:皂水(皂河)即潏水(潏河)之下游。可见在古代皂河就是潏河,是潏河的下游。

新编《长安县志》第四篇“自然环境”下第四章“水文”条载:潏河 古称泬水,源流为大峪河。出峪后于王莽乡下红庙村以西和小峪河汇流,大峪河与小峪河会合处以下称潏河,向西北流;申店桥以下转向西南流,至香积寺西纳入滈河水(会流以下亦称洨河),于五星乡和迪村东北与沣河会合,是渭河的二级支流。实际上最早的潏河可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汉书.地理志》曰:潏水,北过上林苑入渭。

西安历史_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介绍

【皂河】

关于秦汉时期潏河的河道走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渭水注》记载:南有泬水(潏河)注之,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其水西北流,迳杜县之杜京(杜城村)西,西北流,迳杜伯冢南……泬水又西北,左合故渠(潏河另一条河道)渠有二流,上承交水(一条汇合洨河),合于高阳原,而北迳河池陂东(在河池寨),而北注泬水。……泬水又北,迳长安城西,与昆明池水合,……泬水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一水北迳神明台东……泬水又北流注渭,亦谓是水为潏水也。

《水经注》所书潏河从在樊川分为两支,主流从皇子陂,过杜城、经昆明池、长安城,这条潏河主流在汉长安城西南支分为三股:泬水正流穿城西建章宫区北流入渭;支流称泬水支渠,东流从章门入城,流经未央宫、桂宫、长乐宫,出青门;另一支流称泬水支津,北流折东北绕城西、城北两面又北入渭。

《水经注》这条潏河下游河道正是后来的皂河。文中所书“潏河故渠上承交水”,说的就是潏河在樊川分出的那一条支流,这条支流就是今日潏河的主河道,在今香积寺处与滈河相汇,入洨河再进入沣河。

关于这条潏河支流,《三辅黄图》文载:汉代汉武帝开凿蓄水库昆明池洨河为最大的进水源。《长安志》载:“滈水本南山石鳖谷水(石砭峪),至香积寺与泬河(潏河支流)相交,谓之交河,西北入石巷口,灌昆明池。

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介绍_西安历史

【皂河】

隋唐时期长安人口已达百万,为了解决城市供水,修了龙首渠(水源浐河)、永安渠(水源引洨河),清明渠(水源潏河)。潏河的水源在终南山的大峪,除了上述三渠,又在潏河上修建黄渠和漕渠。

黄渠从大峪口开凿引水,在今王莽街道分两支,一支西北流入入曲江池(今大于水库引水渠),另一支渠东入库峪河,转进浐河,进入龙首渠。

漕渠又称漕河,实际上就是秦汉时期的潏河下游主流,为了向京城长安水运秦岭木炭,修缮潏河古道为漕河,分潏水北流,至外郭城西金光门入城。《新唐书》黎干传载:“黎干迁京兆尹,颇以治称。京师苦樵薪乏,干度开漕渠,兴南山谷口,尾入于苑,以便运载。帝为御安福门观之。”

可见隋唐时期潏水主流河道有了变化,《水经注》中潏河“上承交水”的潏河支流,反客为主成了主河道(今天的潏河河道)。文中“泬水又北,迳长安城西,与昆明池水合”这条潏河主流反而成为支流,变成了运送木炭的漕河。

西安历史_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介绍

【皂河】

到了宋朝时期,张礼《游城南记》中记载:“潏水今不至皇子陂,由瓜州村附神禾堑,上穿申店。而原愈高,凿原而通,深至八九十尺,谓之坑河是也。”可见宋朝张礼看见的潏河,潏水今不至皇子陂,这就说明潏河下游的主流故渠(唐朝漕渠)已经与潏河不通水了。张礼看见的潏河沿着神禾原壁而西流,至香积寺塔,滈河交流,西合于沣,北注入渭水。已经与今天潏河走向大致趋同了。

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介绍_西安历史

【皂河】

到了明清时期,潏河河道基本定型。潏河最早的支流有一条向昆明池供水的支渠也已经干涸(兴隆街道甘河村还有老河道残迹).明清时期唯一能看见的潏河,就是过神禾原至香积寺塔,与滈河交流西合于沣的这条潏河。潏河最早的主流古河道(漕渠)已经和潏河没关系了,而是开挖了一条通济渠。

据明嘉靖《陕西通志》载“潏水自南山下分为二……一自杜曲、樊川南,又西过韦曲、华严寺南,又过下杜城南、神禾原北,折而过神禾原,西至香积寺,西南与滈水合为洨河;一自东岸为渠……皂河即漕河之讹称。自牛头寺入县境西北之八丈沟,一分流为通济渠,一西北流经三桥镇入渭。”

通济渠,是明清时期西安城的引水渠道之一。是明成化元年陕西巡抚项忠与西安知府余子俊为解决府城西安西城内供水问题而开凿的一条人工渠。此渠从府城西南丈八沟设闸遏水,引皂河水北上,过丈八头小石桥,又北至南窑头,又北过甘家寨,又东北过糜家桥、解家村,又北至外城郭,再东至安定门吊桥,然后经洞口入瓮城南流。清乾隆二十八年陕西巡抚鄂弼修缮西安城时,将入城水门废弃,自此通济渠之水不复入城,成为灌于城壕的护城河水。

清嘉庆《长安县志》卷十三《山川志》上,也是如此:皂河与潏水同出咸宁义谷,经皇子陂至韦曲西入县界。皂水与潏水同源自大义谷口,西北流分为二,一自东岸北经流胡公堰为皂河,河上承胡公堰水及潏水枝津入长安界,即樊川西境。

西安历史_西安历史温度查询_西安历史介绍

【皂河】

民国194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西京规划》中写道:皂河,亦名藻河。上游即潏河,西北流至丈八沟南会碌碡堰水立闸,又分为二:一东北流入城,名西龙渠,亦名通济渠;一由闸口放水南流,复自西而折北,为皂河正身,经汉故城入于渭。

建国后疏通通济渠时,其引水处已经高于潏水河道1米多,无法再直接引潏河水入渠。今皂河自局连村起为稻田排水、潏河渗水、韦曲城镇排水集流而成,经申店、韦曲、杜城、丈八沟北流入渭河。

上世纪70年代,皂河的源头枯竭,皂河河道穿城而过,成了一条排污河,雨污不分,排入污水处理厂。2015年规划3630亩的皂河生态公园提上日程,今天的皂河已经成为西安城南的一道风景。

西安历史_西安历史介绍_西安历史温度查询

【皂河】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于2020年2月25日,张新武:世居沣西周礼之乡,长于长安物华之地,自幼好文笔。而立之年从军,归乡自诩:“宗周先圣遗民,丰镐故里之子”。随以“丰镐遗子”为笔名,醉心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因地理之便,对沣河两岸宗周丰镐故地乡土人文历史研究颇深,笔不辍耕,文章多发表于报刊,多次参与本地人文历史书籍编写、电视节目录制。现为长安作协、西咸作协、西安地名研究会会员。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