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记录更富情感的历史

2024-07-18 07:38:32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沂蒙山村的一次小规模战斗;今天,一位打工小伙的见义勇为。这样的故事,是会被记录还是会被冲散?如今,不少地方用行动做出了回答。修村史、为胡同史出书、建村史馆……这其中,有的是自发,有的是政府引导,有的是出于开发旅游资源的现实考量,但更多的则是对于记录历史的自我觉醒。“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这样的朴素问题,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追问,也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另一种体现。

  地方虽小,有史则明。有人觉得,就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值得记录?小小村落、小小胡同,未必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也正是一些点滴故事积累,构成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进而成为了一座村庄、一个街区的魂与根。鲁哀公有一次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他从来不迁怒他人,也从来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原话中的“不贰过”,其实就是历史价值的一个最简单的诠释。这些历史记录,将成为基层施政的极佳参考、历史传承的生动载体、对外交流的名片。

  其实,无论是村史、胡同史,还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口述史,都是对普通人记忆的关照。这些记录,让历史更加丰满和富有情感。这些记录,让人们与这片乡土再也不会失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