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1912)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是旧时代的终结,又是新时代的肇端。清朝的鼎盛时期,包括50多个民族,版图奠定,疆域辽阔,国家空前统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迅猛发展,被誉为“康乾盛世”;然而到了清王朝中后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且闭关锁国,没有把握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发展机遇,使中国的封建统治走到了穷途末路;此时世界已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的大门,又把中华民族推入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正式由先进到落后、由封建国家到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战争是社会进程的焦点,是历史演进的表现形式;战争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战争的胜负与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因素关联。战争纵贯整个清朝历史,是清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用现代视角去研究清朝这段战争历史,对现在甚至未来都有历史价值和借鉴作用。
近日,李治亭、杨东梁主编的九卷本《清代战争全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清代战争通史,是清史研究的重大新突破。
《清代战争全史》的两位主编李治亭先生、杨东梁先生是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在纂修清史之余,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广泛收集史料,认真开展研究,精心策划编撰,将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为开端,至辛亥革命战争(1911)历时328年的战事分九册单列出版,客观而言,是对明清战争史的补缺,更是清史编纂工程的拾遗与补充。《清代战争全史》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规划项目与“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其出版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清代战争全史》是两位主编和各分册作者长期研究的心血结晶,从2015年出版社立项、展开写作,到2021年集结出版历时五年余,其中编著者共涉及11所大学、博物馆或研究部门。
丛书每本分册都有自己的主题、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及完整的战争事件;组合成系列丛书,使之体现清代战争的完整性。
该套丛书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指导,在叙述清代战争的进程时,注意处理好了几个关系,即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作战双方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战争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统帅、将领与士兵的关系等等,同时关注与战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时兼顾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充分体现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战争事态的细腻把握。
在清代历史研究中,虽然具体战役研究有一定成果,但系统性对清代战争史全面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清朝各个时期的战争研究极少涉及。而本套丛书其最大的学术特色就是“全”:不仅涵盖清朝前期的战争,且对重大的战事均无遗漏;在叙述战事过程时始终把握全局观,战事与经济、政治结合尤为凸显。
该套丛书注意突出战争本身的特色,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如战争准备、战场环境、战争过程、指挥艺术、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等,这是战争史应该具备的本色,这更是区别于一般史学图书的鲜明之处。
纵观传统的战争史体例模式,或以时间为序或按战争性质分类,而本丛书创新之处,在于打破这一模式,重新设计全书架构,从时间顺序、地域特色两个方面来构建清代的战争史序列。
李治亭,1942年生,山东莒南人,195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主要著述有:《清史》《吴三桂大传》《中国漕运史》《清康乾盛世》《清太宗全传》(合著)《明清战争史》(合著)等。主要论文有:《论清太宗在清史中的地位》《中国近代化的曙光》《清史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议历史人物评价》《文化精神的科学总结》等。
杨东梁,湖南岳阳人,1942年生,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后,先后受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任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校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馆长。主要从事清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史学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文章近200篇;出版《左宗棠评传》《甲午较量》《大清福建海军的创建与覆没》等学术专著十余部(部分为合著),主编(含共同主编)学术丛书六套,专著《左宗棠评传》及论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重磅推荐 《清代战争全史》全九卷:以史为鉴经世致用
(1636-1912)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是旧时代的终结,又是新时代的肇端。清朝的鼎盛时期,包括50多个民族,版图奠定,疆域辽阔,国家空前统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迅猛发展,被誉为“康乾盛世”;然而到了清王朝中后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且闭关锁国,没有把握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发展机遇,使中国的封建统治走到了穷途末路;此时世界已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的大门,又把中华民族推入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正式由先进到落后、由封建国家到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战争是社会进程的焦点,是历史演进的表现形式;战争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战争的胜负与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因素关联。战争纵贯整个清朝历史,是清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用现代视角去研究清朝这段战争历史,对现在甚至未来都有历史价值和借鉴作用。
近日,李治亭、杨东梁主编的九卷本《清代战争全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清代战争通史,是清史研究的重大新突破。
《清代战争全史》的两位主编李治亭先生、杨东梁先生是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在纂修清史之余,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广泛收集史料,认真开展研究,精心策划编撰,将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为开端,至辛亥革命战争(1911)历时328年的战事分九册单列出版,客观而言,是对明清战争史的补缺,更是清史编纂工程的拾遗与补充。《清代战争全史》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规划项目与“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其出版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清代战争全史》是两位主编和各分册作者长期研究的心血结晶,从2015年出版社立项、展开写作,到2021年集结出版历时五年余,其中编著者共涉及11所大学、博物馆或研究部门。
丛书每本分册都有自己的主题、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及完整的战争事件;组合成系列丛书,使之体现清代战争的完整性。
该套丛书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指导,在叙述清代战争的进程时,注意处理好了几个关系,即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作战双方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战争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统帅、将领与士兵的关系等等,同时关注与战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时兼顾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充分体现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战争事态的细腻把握。
在清代历史研究中,虽然具体战役研究有一定成果,但系统性对清代战争史全面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清朝各个时期的战争研究极少涉及。而本套丛书其最大的学术特色就是“全”:不仅涵盖清朝前期的战争,且对重大的战事均无遗漏;在叙述战事过程时始终把握全局观,战事与经济、政治结合尤为凸显。
该套丛书注意突出战争本身的特色,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如战争准备、战场环境、战争过程、指挥艺术、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等,这是战争史应该具备的本色,这更是区别于一般史学图书的鲜明之处。
纵观传统的战争史体例模式,或以时间为序或按战争性质分类,而本丛书创新之处,在于打破这一模式,重新设计全书架构,从时间顺序、地域特色两个方面来构建清代的战争史序列。
李治亭,1942年生,山东莒南人,195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主要著述有:《清史》《吴三桂大传》《中国漕运史》《清康乾盛世》《清太宗全传》(合著)《明清战争史》(合著)等。主要论文有:《论清太宗在清史中的地位》《中国近代化的曙光》《清史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议历史人物评价》《文化精神的科学总结》等。
杨东梁,湖南岳阳人,1942年生,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后,先后受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任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校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馆长。主要从事清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史学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文章近200篇;出版《左宗棠评传》《甲午较量》《大清福建海军的创建与覆没》等学术专著十余部(部分为合著),主编(含共同主编)学术丛书六套,专著《左宗棠评传》及论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