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圆明园的故事:一座举世瞩目的瑰宝却成为了国人的耻辱!

2024-07-05 03:38:32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圆明园自建成之初的时候,就享誉全球,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瑰宝,被世界称为“万园之园”。不过,就是这么一座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却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难以言之的痛!

  因为这块瑰宝,非但没能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反而成为了晚清时期中国人耻辱的象征。

  2013年5月,拍摄于1860年第二次战争期间的18张中国的罕见照片,在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18.5万英镑的高价被拍卖给了一位不知名的买家,其中就包括了几张疑似圆明园被烧毁前的照片。

  圆明园始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来被康熙皇帝当作礼物送给了雍正,随后在雍正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

  在圆明园建成之时,其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其中不仅拥有气势磅礴的宫殿,还有着栩栩如生的众多假山和人造湖。

  绮春园最早期的时候,曾是清朝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在乾隆年间才被归入圆明园。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就主要地成为了清朝太后,和太妃们的园居之地了。

  顺木天位于圆明园西北角,是一个八角重檐,青瓦木质,彩绘敞亭。八角形的台明,设东南西北四个,垂、带、踏、跺。台明外,则有八边形矮墙和相应的台阶入口。

  绮春园地北侧则有长春园,它是乾隆皇帝精心规划设计的御制园林,占地约70余公顷。其北部建成的西洋楼景区,是中国皇家公园中,第一次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和园林,看起来旖丽辉煌!

  清朝时期曾在北京生活过18年的德国旅华摄影师恩斯特·奥尔末,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追忆过当年所见的圆明园:

  “映入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随着脚步移动和太阳光影的不停变换,建筑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衬,让它们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如同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里”。

  1873年的冬天,奥尔末最后一次来到北京,而彼时的圆明园,早已化为了一片废墟。只有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因为太过偏远而幸免于难。

  这里的建筑虽然没有全部倒塌,但全部都被烧毁,损毁非常地严重,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湖中也长满了杂草,导致淤塞不堪。

  如今的圆明园,呈现给世人面前的样子,也就只有残垣地断壁,和沧桑的历史痕迹了。

  说起圆明园被毁的“罪魁祸首”,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笑话: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这一课,小明一直在打瞌睡,于是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顿时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的答道:“不是我烧的”。

  次日,家访老师在小明家里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竟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也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的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现在很多人在提到圆明园的时候,也许都会很不经意的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那会儿如何如何?

  曾有一位北京的女教师,在参观完圆明园遗址后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在谈到爱国时,她不仅激动地落泪,并把圆明园的毁坏都归罪于八国联军。

  想不到的是,类似的笑话竟然在央视和这位女教师的身上重演,由此可见:现在还是有不少地人,缺乏对圆明园的正确了解。

  更有甚者上纲上线地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华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无知,折射出当代国人对自己历史认知的缺失。其中还不乏一些报刊杂志和权威媒体。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说法,确实是错误的。但也并非全然都是没有根据的低级历史常识错误。

  八国联军的入侵也的确是圆明园彻底被荒废的原因之一:1842年,第一次战争结束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第一批的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大量地赔款和协定关税,并开放了五口通商海岸,给予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诸多特权。

  为了进一步地打开中国大门,扩大在华利益,英法等国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但却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恼羞成怒之下英法等国,决定使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的要求。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攻陷了北京,并进犯圆明园,为了惩罚和报复清廷虐杀20余名英法谈判人员,英法联军便把目标瞄准了皇帝的私人园林,圆明园。

  他们不仅将其洗劫一空,还将整个园林都付之一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当时圆明园里来不及逃走的300多名宫女和太监,也在联军的烧杀抢掠中不幸丧生。这一幕,连当时的法国文学家雨果都深感震惊,他甚至还写了一篇文章,以此来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经过这场大火之后,圆明园基本上成了一处废墟,无数地珍宝文物都被洗劫一空,而那些带不走的大件器皿,也被人粗暴地尽数砸毁。

  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如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高达600万英镑之多。

  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英法联军士兵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访。

  当时相当一部分地中国普通民众,也直接参与了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行动,甚至还到处引火延烧,推波助澜。

  由于圆明园的占地面积实在太大了,而且各处的景点又太过于分散,再加上园内的水域面积辽阔,使得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因此而幸免于难。

  同治十二年的冬天,清政府对圆明园的遗址进行了查勘:圆明园内尚存地建筑有13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正觉寺等。

  40年后的1900年,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向世界列强宣战,八国联军则以“保护侨民和义和团运动”为名入侵北京,进行了烧杀掳掠。圆明园内残存的皇家宫殿建筑,也因此第二次遭受了劫难。

  这一次的抢劫较上一次的范围更广:著名的12生肖兽首头像,就是在这次的劫难中被盗走的。

  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了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大量园内残存的建筑全被土匪推倒和拆毁。他们不仅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也都全部被挖劫,并运往了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辛亥革命后,进入北京的军阀们,更是把圆明园作为了建筑材料场,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都几乎全部被搜尽了。

  经过此劫,圆明园里一些残存的建筑也都彻底成了过眼云烟。综上所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二次战争期间,遭受英法联军的损毁程度远超“八国联军侵华”的那时候。

  在1860年大火后的三四十年中,附近的兵匪也曾围绕圆明园进行了没完没了的盗窃。值钱的物品偷光后,他们又将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挖地三尺地搜寻着。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某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要求重修圆明园的提案,理由是:在圆明园遗址上重修圆明园,是为了重现祖国昔日园林艺术的辉煌,但此议一出,很快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舆论狙击。

  “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

  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的荣光,抚平这段历史的创伤。

  一份由新浪网2011年发起的投票显示:有多达77%的网民选择反对重建圆明园,并认为: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近21%的网民则表示赞成重建。

  不少历史学者和普通民众都认为:留住圆明园的废墟,就是留住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它可以时刻地警醒世人,落后就要挨打。以及铭记那段“国弱受人欺”的屈辱历史。

  “加强圆明园遗址展示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等建议非常重要。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文物局的答复虽未直接给出判定,但是“保留圆明园废墟”的意向却变得显露无疑。

  全国各地多家媒体也接连刊发评论文章,力挺国家文物局,对此,我本人也非常支持保留圆明园废墟。

  强大,不是看一个国家能建成多少雄伟高大的建筑的,也不是看富丽堂皇的清代皇家园林被毁之后,我们是否有能力重建和恢复?而是我们能够直面历史上曾受到的屈辱,并且让内心得到修复,这是简单修复一处园林和建筑无法做到的。

  2020年11月,新华网曾引用光明日报的一篇《重建圆明园这个话题该罢休了》的报道,并在最后讲到:历史文物需要始终保有活的生命,我们不该一边眼睁睁看着历史建筑文物消失,一边建造消失文物的赝品,也不该一边破坏式修复,一边又持续讨论无意义话题。重建圆明园这个话题不是应该暂且按下不表,而是应该就此罢休了。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