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中国工业史上若干个第一次的“一江一河”,是中国工业文明的流动史诗。随着“一江一河”建设的持续推进,这条城市的“荣耀项链”已演进为城市更新区域最大、城市功能最丰富的世界级滨水区,城市的精神图腾与城市的生态资源,共同流淌为城市的生活日常。
7月14日,由澎湃新闻主办、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协办、澎湃城市更新研究院承办,2024城市更新“一江一河”论坛在弘安里·弘安生活美学馆举行。本次活动以“百年招商,历史的溯源”为主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长聘教授、原院长李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亚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叶锺楠,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历史研究员盛乐等嘉宾出席并发表观点,探讨从逐水而居、依水为生到还水于民、城水共兴的城市发展路径。
1843年,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1872年,在航运危机、利权危机之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奏设局招商试办轮船,招商局正式诞生,并于次年1月在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举办开业大典。因港而兴的上海,与为航运而生的招商局,开启了大城大企共生共荣的命运。
“有一句话叫上海永未建成,它的建设不仅是开发红线的拓展,更是生活周界的提升、历史存量资产的焕新复活。”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赵清宇在致辞中表示,招商蛇口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城市更新的战略部署,以上海为中心阵地,“一江一河”三子齐发,助力北外滩、杨浦滨江、苏河湾的更新,持续为上海的发展赋能。
回顾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一本民族奋斗史。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历史研究员盛乐以《一个局和一座城》为主题,讲述了招商局的百年历程。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民用轮船运输企业,招商局开办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开启了“通五洲航,招天下商”的伟大时代;这个诞生于黄浦江边的企业,与上海这座城市一道,从江河出发,向着世界风潮逐浪前行。
在招商蛇口的第三个百年,21世纪,招商蛇口上海公司成立,累计开发上海及环沪50余作品,并紧跟上海“一江一河”战略所打造“江河三里”产品。
伟大的文明、伟大的城市往往生长于大江大河之畔,而上海则是例外,因为她同时拥有一江、一河,这是上海特有的福分,是许多城市所不具备的天赋空间。
2023年底,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一江一河”办)举办“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专家委员会研讨会,十余位特聘专家中,唯一一位来自外地的专家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
7月14日,李晓江再次为“一江一河”飞赴上海,以《多元价值导向的城市更新》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的开头,他表示,“苏州河是童年的记忆,黄浦江伴随了我的少年时代”。出生地距“一江一河”均只有几百米的李晓江,与一江一河有着不解之缘,他认为现在的“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建设已经是一项世界级的成就,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精彩的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应多从社会维度着眼,考虑不同人群需求,适当建设世界顶级文化设施,进一步发挥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价值。
李晓江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城市更新导向非常单一,即追求土地的剩余价值,今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城市更新应关注多元价值导向。
“当我们讲人民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群,当我们讲大众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分众。”李晓江从经济视角(高中低收入差异)、社会视角(身份与角色差异)、价值观视角(兴趣、偏好、立场选择差异)等层面细分人群差异,并表示,这些差异化是思考美好生活需要最重要的出发点。
在多元价值导向的话题下,李晓江分享了非正规空间更新、居民自主更新、历史城区更新、绿色低碳更新四种更新类型。
其中,非正规空间的更新,应关注背后的城市包容性和城市的活力。广州中大布匹市场涉及五条村两个平方公里,这里是整个广州服装业的总后台和中枢,成长出了例外、爱帛、希音等。李晓江感到庆幸的是,中大布匹市场本轮更新没有采取竞地出让的模式,仍然延续了过去有机更新的方式,这种方式也许能最大化延续中大布匹市场的经济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副总建筑师团队打造的“成都正因社区更新”,获得2022悉尼设计奖(Sydney Design Awards 2022)城市设计·国际金奖与美国建筑大师奖景观建筑及城市设计类Winner奖。2023年,经由李晓江大师推荐,该项目被评为澎湃城市更新2023社区赋能案例。李晓江在演讲中表示,作为大学旁的城中村,成都正因社区更新项目有效地链接了大学生多样化消费需求与城中村低成本供给,缝合了校园和社区的社群裂隙。
演讲最后,李晓江提出城市更新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升品质(好房子+好社区)、短板补(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生活服务)、场所营造(新生活场景、文化价值、审美体验、独处与交流)、旅行游憩(度假、休闲、观光、异地消费)、交通地产(旅行服务、区域功能性目的地)、气候减缓/绿色低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气候适应/安全韧性(安全防灾改造)。
澎湃新闻城市更新主理人鲁怡担任本次活动圆桌对话主持人。围绕“从因港而兴到因港而新”、“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从风景线到活力线”、“从自强求富到卓越城市”4个议题,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长聘教授、原院长李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亚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叶锺楠,招商蛇口上海公司第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刚出席圆桌对话并展开讨论。
‘一江一河’在上海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两条水道,同时它也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点。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经济首要的核心地区,更是紧密相关的。”包亚明用“因港兴市、以港促工、依港扩城”来概括航运和码头对上海发展起到的作用,其中,苏州河沟通内河航运,黄浦江重新整合了长江流域。同时、伴随苏伊士运河通航、轮船取代了大帆船,上海引领了长三角的体系从内向型到外向型的转变。
“卓越的世界城市,无一例外要还水于民。”李振宇用“逐水而居、依水为生、还水于民、城水共兴”来概括时代发展中城市与水的关系。第一个阶段为前工业时代,人们逐水才能生存;第二个阶段为工业时代,依水才能生产,伦敦泰晤士河、纽约哈德逊河,沿着水岸棋布着仓储、港口和重工业;第三个阶段为后工业时代,以“一江一河”为例,通过城中厂改造,将曾经建在水体旁边的工厂、港口、仓库迁移出去,曾经的生产岸线演进为风景岸线,以及盛放步行、骑性、健身、文化等市民生活的活力岸线;第四阶段为城水共兴,1980年代的德国国际建筑展览会,提出了“批判的重构”和“谨慎的城市更新”的思想,在“一江一河”的周边发展过程中,应强调四个“性”,即日常性、叠时性、渗透性、多样性。
“如何把滨水的空间、活力、价值向纵深延伸,带动城市片区的发展,这个是非常大的课题。”从出生起至今,叶锺楠一直在北外滩居住,作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他也亲自参与了北外滩、浦东新民洋、杨浦滨江、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等多段滨江、滨河岸线的规划。在他看来,目前滨水公共空间已非常完善了,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找出一条有这样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水岸。然而,一江一河对腹地的影响和渗透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北外滩原来的规划定位商务办公,缺少居住,尤其是高品质的居住。目前,一江一河主要服务前来游玩的人,而它应服务于城市、服务于社区,这正是规划专业大有可为的地方,也是招商蛇口这种有担当的市场主体大有可为的地方。
“遵循‘因水而兴’的发展方向,上海正式迈入‘滨江3.0’时代。招商蛇口亦勇担‘同步上海发展浪潮的城市助力者’重任,在北外滩、杨浦滨江、静安北站等处打造‘江河三里’,在一江一河的战略级背景中,持续为上海的发展赋新赋能。”李刚表示,招商蛇口带着城市更新这份底蕴来到上海,参与布局大虹桥区域、自贸区新片区、上海“五个新城”战略,2021年“重返上海心”,加入800亿上海城市更新基金,定向用于投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在市区落子内环“七”玺:虹口的外滩玺、云玺、虹玺,静安的天汇世纪玺,紧接着还有普陀的苏河玺、天汇玺,徐汇滨江的汇元玺,“七玺”闪耀上海。玺系之后,招商再加码三座风貌更新项目,通过弘安里、桐安里、静安北站项目三大作品,百年招商对话百年上海,于城市根脉深处探寻文化源点,还原经典海派生活场景。
弘安里、桐安里、静安北站项目组成的“江河三里”,令“一江一河”由风景线奔流向城市的活力线,实现郭熙在《画论》中提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其中,弘安里位于虹口区河南北路海宁路,项目原址虹口17街坊,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风貌保护建筑。溯源“一街坊,多组团”肌理,保留现状行列式里弄风貌,采用保护修缮、保留改造、更新改建等多种更新手法,运用新旧料艺相结合的手法,溯源旧址建筑5大立面风格,打造市区罕见的建筑面积约1.1的历史风貌里弄住宅。
桐安里是位于杨浦区惠民路许昌路的历史风貌保护项目。项目保留原地块上宅下铺的风貌形态,并结合当代审美对街道风貌品质进行焕新,将里弄风貌与公馆规制创新融合,打造当代精致风貌墅的典范。
静安北站项目位于静安苏河湾片区。地块源起于上海历史重要陆上门户枢纽——老北站东侧,以“源于里弄、高于里弄”为规划宗旨,延承百年石库门巷弄肌理,采用保留、更新、织补的建筑方式,让历史重现于未来
此次论坛随着桐安里案名的发布圆满落幕,关于城市可持续更新的探索,则如同“一江一河”般奔流不息,永不止步。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百年招商历史的溯源│2024城市更新“一江一河”论坛圆满落幕
见证了中国工业史上若干个第一次的“一江一河”,是中国工业文明的流动史诗。随着“一江一河”建设的持续推进,这条城市的“荣耀项链”已演进为城市更新区域最大、城市功能最丰富的世界级滨水区,城市的精神图腾与城市的生态资源,共同流淌为城市的生活日常。
7月14日,由澎湃新闻主办、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协办、澎湃城市更新研究院承办,2024城市更新“一江一河”论坛在弘安里·弘安生活美学馆举行。本次活动以“百年招商,历史的溯源”为主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长聘教授、原院长李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亚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叶锺楠,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历史研究员盛乐等嘉宾出席并发表观点,探讨从逐水而居、依水为生到还水于民、城水共兴的城市发展路径。
1843年,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1872年,在航运危机、利权危机之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奏设局招商试办轮船,招商局正式诞生,并于次年1月在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举办开业大典。因港而兴的上海,与为航运而生的招商局,开启了大城大企共生共荣的命运。
“有一句话叫上海永未建成,它的建设不仅是开发红线的拓展,更是生活周界的提升、历史存量资产的焕新复活。”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赵清宇在致辞中表示,招商蛇口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城市更新的战略部署,以上海为中心阵地,“一江一河”三子齐发,助力北外滩、杨浦滨江、苏河湾的更新,持续为上海的发展赋能。
回顾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一本民族奋斗史。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历史研究员盛乐以《一个局和一座城》为主题,讲述了招商局的百年历程。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民用轮船运输企业,招商局开办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开启了“通五洲航,招天下商”的伟大时代;这个诞生于黄浦江边的企业,与上海这座城市一道,从江河出发,向着世界风潮逐浪前行。
在招商蛇口的第三个百年,21世纪,招商蛇口上海公司成立,累计开发上海及环沪50余作品,并紧跟上海“一江一河”战略所打造“江河三里”产品。
伟大的文明、伟大的城市往往生长于大江大河之畔,而上海则是例外,因为她同时拥有一江、一河,这是上海特有的福分,是许多城市所不具备的天赋空间。
2023年底,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一江一河”办)举办“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发展专家委员会研讨会,十余位特聘专家中,唯一一位来自外地的专家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
7月14日,李晓江再次为“一江一河”飞赴上海,以《多元价值导向的城市更新》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的开头,他表示,“苏州河是童年的记忆,黄浦江伴随了我的少年时代”。出生地距“一江一河”均只有几百米的李晓江,与一江一河有着不解之缘,他认为现在的“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建设已经是一项世界级的成就,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精彩的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应多从社会维度着眼,考虑不同人群需求,适当建设世界顶级文化设施,进一步发挥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价值。
李晓江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城市更新导向非常单一,即追求土地的剩余价值,今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城市更新应关注多元价值导向。
“当我们讲人民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群,当我们讲大众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分众。”李晓江从经济视角(高中低收入差异)、社会视角(身份与角色差异)、价值观视角(兴趣、偏好、立场选择差异)等层面细分人群差异,并表示,这些差异化是思考美好生活需要最重要的出发点。
在多元价值导向的话题下,李晓江分享了非正规空间更新、居民自主更新、历史城区更新、绿色低碳更新四种更新类型。
其中,非正规空间的更新,应关注背后的城市包容性和城市的活力。广州中大布匹市场涉及五条村两个平方公里,这里是整个广州服装业的总后台和中枢,成长出了例外、爱帛、希音等。李晓江感到庆幸的是,中大布匹市场本轮更新没有采取竞地出让的模式,仍然延续了过去有机更新的方式,这种方式也许能最大化延续中大布匹市场的经济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副总建筑师团队打造的“成都正因社区更新”,获得2022悉尼设计奖(Sydney Design Awards 2022)城市设计·国际金奖与美国建筑大师奖景观建筑及城市设计类Winner奖。2023年,经由李晓江大师推荐,该项目被评为澎湃城市更新2023社区赋能案例。李晓江在演讲中表示,作为大学旁的城中村,成都正因社区更新项目有效地链接了大学生多样化消费需求与城中村低成本供给,缝合了校园和社区的社群裂隙。
演讲最后,李晓江提出城市更新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升品质(好房子+好社区)、短板补(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生活服务)、场所营造(新生活场景、文化价值、审美体验、独处与交流)、旅行游憩(度假、休闲、观光、异地消费)、交通地产(旅行服务、区域功能性目的地)、气候减缓/绿色低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气候适应/安全韧性(安全防灾改造)。
澎湃新闻城市更新主理人鲁怡担任本次活动圆桌对话主持人。围绕“从因港而兴到因港而新”、“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从风景线到活力线”、“从自强求富到卓越城市”4个议题,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长聘教授、原院长李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亚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叶锺楠,招商蛇口上海公司第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刚出席圆桌对话并展开讨论。
‘一江一河’在上海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两条水道,同时它也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点。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经济首要的核心地区,更是紧密相关的。”包亚明用“因港兴市、以港促工、依港扩城”来概括航运和码头对上海发展起到的作用,其中,苏州河沟通内河航运,黄浦江重新整合了长江流域。同时、伴随苏伊士运河通航、轮船取代了大帆船,上海引领了长三角的体系从内向型到外向型的转变。
“卓越的世界城市,无一例外要还水于民。”李振宇用“逐水而居、依水为生、还水于民、城水共兴”来概括时代发展中城市与水的关系。第一个阶段为前工业时代,人们逐水才能生存;第二个阶段为工业时代,依水才能生产,伦敦泰晤士河、纽约哈德逊河,沿着水岸棋布着仓储、港口和重工业;第三个阶段为后工业时代,以“一江一河”为例,通过城中厂改造,将曾经建在水体旁边的工厂、港口、仓库迁移出去,曾经的生产岸线演进为风景岸线,以及盛放步行、骑性、健身、文化等市民生活的活力岸线;第四阶段为城水共兴,1980年代的德国国际建筑展览会,提出了“批判的重构”和“谨慎的城市更新”的思想,在“一江一河”的周边发展过程中,应强调四个“性”,即日常性、叠时性、渗透性、多样性。
“如何把滨水的空间、活力、价值向纵深延伸,带动城市片区的发展,这个是非常大的课题。”从出生起至今,叶锺楠一直在北外滩居住,作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中心常务副主任,他也亲自参与了北外滩、浦东新民洋、杨浦滨江、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等多段滨江、滨河岸线的规划。在他看来,目前滨水公共空间已非常完善了,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找出一条有这样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水岸。然而,一江一河对腹地的影响和渗透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北外滩原来的规划定位商务办公,缺少居住,尤其是高品质的居住。目前,一江一河主要服务前来游玩的人,而它应服务于城市、服务于社区,这正是规划专业大有可为的地方,也是招商蛇口这种有担当的市场主体大有可为的地方。
“遵循‘因水而兴’的发展方向,上海正式迈入‘滨江3.0’时代。招商蛇口亦勇担‘同步上海发展浪潮的城市助力者’重任,在北外滩、杨浦滨江、静安北站等处打造‘江河三里’,在一江一河的战略级背景中,持续为上海的发展赋新赋能。”李刚表示,招商蛇口带着城市更新这份底蕴来到上海,参与布局大虹桥区域、自贸区新片区、上海“五个新城”战略,2021年“重返上海心”,加入800亿上海城市更新基金,定向用于投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在市区落子内环“七”玺:虹口的外滩玺、云玺、虹玺,静安的天汇世纪玺,紧接着还有普陀的苏河玺、天汇玺,徐汇滨江的汇元玺,“七玺”闪耀上海。玺系之后,招商再加码三座风貌更新项目,通过弘安里、桐安里、静安北站项目三大作品,百年招商对话百年上海,于城市根脉深处探寻文化源点,还原经典海派生活场景。
弘安里、桐安里、静安北站项目组成的“江河三里”,令“一江一河”由风景线奔流向城市的活力线,实现郭熙在《画论》中提出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其中,弘安里位于虹口区河南北路海宁路,项目原址虹口17街坊,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风貌保护建筑。溯源“一街坊,多组团”肌理,保留现状行列式里弄风貌,采用保护修缮、保留改造、更新改建等多种更新手法,运用新旧料艺相结合的手法,溯源旧址建筑5大立面风格,打造市区罕见的建筑面积约1.1的历史风貌里弄住宅。
桐安里是位于杨浦区惠民路许昌路的历史风貌保护项目。项目保留原地块上宅下铺的风貌形态,并结合当代审美对街道风貌品质进行焕新,将里弄风貌与公馆规制创新融合,打造当代精致风貌墅的典范。
静安北站项目位于静安苏河湾片区。地块源起于上海历史重要陆上门户枢纽——老北站东侧,以“源于里弄、高于里弄”为规划宗旨,延承百年石库门巷弄肌理,采用保留、更新、织补的建筑方式,让历史重现于未来
此次论坛随着桐安里案名的发布圆满落幕,关于城市可持续更新的探索,则如同“一江一河”般奔流不息,永不止步。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