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上次主要介绍了《我爱我家》作为国产第一情景喜剧的诞生过程以及其语言风格中的精彩之处。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我爱我家》这部剧带有的九十年代的历史痕迹,以及那些一笑过后该有的深思。
《我爱我家》剧中的包袱此起彼伏、狂轰滥炸。仔细听的话,几乎每句话都有典故,每一处都会让了解其中涵义的人会心一笑。但是这仅限于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所以现在很多人再看这部剧会觉得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那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
所以常会有人说,《我爱我家》的真正观众群体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北京人。一来,剧中京味儿十足,一张口便让北京人觉得亲切;二来,剧中的人物故事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小人物小故事,只有亲历者才能嗅到剧中那一丝丝往事的味道。
比如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个儿跑掉”之类的,了解历史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可都是出自毛主席语录;
还有“可耐可耐,人见人爱”,“燕舞,燕舞”,“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这样的那个时代的广告词和《何不潇洒走一回》《让我欢喜让我忧》《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这种当年的流行歌曲;
以及《渴望》《过把瘾》《爱你没商量》《海马歌舞厅》这些王朔的电视剧;下海经商、走穴卖艺、幸运抽奖、香港七日游,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印着“小本生意”的T恤,这些都是满满的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气息。
除此之外,还有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申奥、日本天皇来华、邓小平南巡、张国荣《霸王别姬》大热等。
再比如剧中还非常超前地进行了广告植入,八喜冰淇淋、万燕VCD、喜乐、娃哈哈果奶、大大泡泡糖、麦当劳等等。这些极度真实的品牌的出境让人看过都是满满的回忆。现在看来连这部剧植入的广告都是一种情怀了。
据说当初拍摄时因为主演薪酬较低,但是因为广告都是些零食冰淇淋啤酒,大家可以随便吃,吃不下还可以往家里扛。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总而言之,大概得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才能真正进入《我爱我家》的高潮,让人拍桌大笑。当然,优秀的段子是雅俗共赏的。即使对那个时代没有深入的了解,听不懂其中的涵义,也会被剧中的一些对话逗乐。只不过是听懂了的人,在笑过之后又多了一层回味。
在这一方面表现最突出大概就是剧中对于革命语言的移植引用了,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套路就是用建国到六七十年代的关于阶级斗争的言论来讲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小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了。随手举一例子,在其中一集《灭鼠记》中,老干部傅明老人讨论如何消灭家中的老鼠问题时,和孙女圆圆的对话如下。
傅明老人:“……不光打架,还得挑动它们自相残杀,这个具体的办法就叫做这个,以鼠灭鼠法,啊,先逮住它一只大老鼠,最好还是公的,然后在它的屁股里塞进一粒黄豆,啊,再用线把它缝死,然后把它放回窝里去。这个老鼠它无法排泄,它就很难受,啊,而且那粒黄豆呢,还在继续地膨胀,那当然就更难受了,(得意)这个,于是闹得它,逮着谁咬谁,把这一窝老鼠全都咬死,最后它自己,也活活地憋死啦(得意地笑)。”贾圆圆:“真惨,我想它当时一定疯了,因为它咬死的都是它们自己家的人。”傅明老人:“自己家的鼠!”贾圆圆:“反正是它的太太啊,孩子啊,兄弟姐妹什么的,只要它一清醒过来,一定会后悔万分的。”傅明老人:“圆圆,你这个情绪很不对头啊,消灭老鼠这是对敌斗争嘛。”
虽然说的是灭鼠这件事,但其中暗含了多少人和事啊。现在再看,感叹不已。难怪我爸看这部剧时总会一边笑一边咬牙切齿地说:怎么没人把梁左拉出去枪毙。
其中尺度最大的一句台词大概就是贾志新酒醉之后说的一句话:我老了,无所谓了,你们还年轻。要知道这句话可是某年某广场上,某位首长看望学生时说的一句话啊。一直到现在,某事件依旧是禁忌的话题。
而《我爱我家》这部剧在这种大环境下,用一种非常隐晦而有趣的方式把那些不能被谈及的历史记录下来。这些梗才是这部剧忠实爱好者眼中最精华的部分。或许多年以后,这部剧的文献价值甚至会超过其娱乐价值。
从剧情上来说,全剧第一集《发挥余热》便相当生猛。退休之后的傅明老人在家里不顾实际情况大搞装修,弄得弄得一家子怨声载道。这明显在影射大跃进。后来在全家人的反对下不得不退居二线,由保姆小张(四川人)出来主持日常工作。
但第二集开始,老傅便开始“反攻倒算”,拿着小本本无中生有的给全家各个人找错误,最后迫使小张下台。这两集之中的涵义,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多说无益。
《我爱我家》之后再也没有一部国产情景喜剧的讽刺程度和语言成就能够达到它的水平了。所以大家总会问英达为什么再也不能拍出超越《我爱我家》的剧。英达的标准答案总是:我还是我,可是梁左不在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爱我家》这部剧最主要的两个人物英达和梁左缺一不可。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对比当时那个时代在艺术创作上的宽松空间没了。或许这才是致命的原因。
现在的官僚主义不能批,社会现象也不能随便讽刺,整个社会对讽刺喜剧的容忍程度似乎一直在下降,也就只能听听类似“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这种程度的讽刺相声了。
所以说,《我爱我家》的成功,是编剧,导演,表演和那个时代综合的功劳,缺一不可。之后的任何一部影视剧都没能凑齐这四个条件。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我爱我家:一部充满九十年代历史痕迹的情景喜剧
接上文。上次主要介绍了《我爱我家》作为国产第一情景喜剧的诞生过程以及其语言风格中的精彩之处。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我爱我家》这部剧带有的九十年代的历史痕迹,以及那些一笑过后该有的深思。
《我爱我家》剧中的包袱此起彼伏、狂轰滥炸。仔细听的话,几乎每句话都有典故,每一处都会让了解其中涵义的人会心一笑。但是这仅限于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所以现在很多人再看这部剧会觉得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那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
所以常会有人说,《我爱我家》的真正观众群体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北京人。一来,剧中京味儿十足,一张口便让北京人觉得亲切;二来,剧中的人物故事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小人物小故事,只有亲历者才能嗅到剧中那一丝丝往事的味道。
比如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个儿跑掉”之类的,了解历史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可都是出自毛主席语录;
还有“可耐可耐,人见人爱”,“燕舞,燕舞”,“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这样的那个时代的广告词和《何不潇洒走一回》《让我欢喜让我忧》《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这种当年的流行歌曲;
以及《渴望》《过把瘾》《爱你没商量》《海马歌舞厅》这些王朔的电视剧;下海经商、走穴卖艺、幸运抽奖、香港七日游,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印着“小本生意”的T恤,这些都是满满的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气息。
除此之外,还有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申奥、日本天皇来华、邓小平南巡、张国荣《霸王别姬》大热等。
再比如剧中还非常超前地进行了广告植入,八喜冰淇淋、万燕VCD、喜乐、娃哈哈果奶、大大泡泡糖、麦当劳等等。这些极度真实的品牌的出境让人看过都是满满的回忆。现在看来连这部剧植入的广告都是一种情怀了。
据说当初拍摄时因为主演薪酬较低,但是因为广告都是些零食冰淇淋啤酒,大家可以随便吃,吃不下还可以往家里扛。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总而言之,大概得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才能真正进入《我爱我家》的高潮,让人拍桌大笑。当然,优秀的段子是雅俗共赏的。即使对那个时代没有深入的了解,听不懂其中的涵义,也会被剧中的一些对话逗乐。只不过是听懂了的人,在笑过之后又多了一层回味。
在这一方面表现最突出大概就是剧中对于革命语言的移植引用了,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套路就是用建国到六七十年代的关于阶级斗争的言论来讲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小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了。随手举一例子,在其中一集《灭鼠记》中,老干部傅明老人讨论如何消灭家中的老鼠问题时,和孙女圆圆的对话如下。
傅明老人:“……不光打架,还得挑动它们自相残杀,这个具体的办法就叫做这个,以鼠灭鼠法,啊,先逮住它一只大老鼠,最好还是公的,然后在它的屁股里塞进一粒黄豆,啊,再用线把它缝死,然后把它放回窝里去。这个老鼠它无法排泄,它就很难受,啊,而且那粒黄豆呢,还在继续地膨胀,那当然就更难受了,(得意)这个,于是闹得它,逮着谁咬谁,把这一窝老鼠全都咬死,最后它自己,也活活地憋死啦(得意地笑)。”贾圆圆:“真惨,我想它当时一定疯了,因为它咬死的都是它们自己家的人。”傅明老人:“自己家的鼠!”贾圆圆:“反正是它的太太啊,孩子啊,兄弟姐妹什么的,只要它一清醒过来,一定会后悔万分的。”傅明老人:“圆圆,你这个情绪很不对头啊,消灭老鼠这是对敌斗争嘛。”
虽然说的是灭鼠这件事,但其中暗含了多少人和事啊。现在再看,感叹不已。难怪我爸看这部剧时总会一边笑一边咬牙切齿地说:怎么没人把梁左拉出去枪毙。
其中尺度最大的一句台词大概就是贾志新酒醉之后说的一句话:我老了,无所谓了,你们还年轻。要知道这句话可是某年某广场上,某位首长看望学生时说的一句话啊。一直到现在,某事件依旧是禁忌的话题。
而《我爱我家》这部剧在这种大环境下,用一种非常隐晦而有趣的方式把那些不能被谈及的历史记录下来。这些梗才是这部剧忠实爱好者眼中最精华的部分。或许多年以后,这部剧的文献价值甚至会超过其娱乐价值。
从剧情上来说,全剧第一集《发挥余热》便相当生猛。退休之后的傅明老人在家里不顾实际情况大搞装修,弄得弄得一家子怨声载道。这明显在影射大跃进。后来在全家人的反对下不得不退居二线,由保姆小张(四川人)出来主持日常工作。
但第二集开始,老傅便开始“反攻倒算”,拿着小本本无中生有的给全家各个人找错误,最后迫使小张下台。这两集之中的涵义,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多说无益。
《我爱我家》之后再也没有一部国产情景喜剧的讽刺程度和语言成就能够达到它的水平了。所以大家总会问英达为什么再也不能拍出超越《我爱我家》的剧。英达的标准答案总是:我还是我,可是梁左不在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爱我家》这部剧最主要的两个人物英达和梁左缺一不可。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对比当时那个时代在艺术创作上的宽松空间没了。或许这才是致命的原因。
现在的官僚主义不能批,社会现象也不能随便讽刺,整个社会对讽刺喜剧的容忍程度似乎一直在下降,也就只能听听类似“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这种程度的讽刺相声了。
所以说,《我爱我家》的成功,是编剧,导演,表演和那个时代综合的功劳,缺一不可。之后的任何一部影视剧都没能凑齐这四个条件。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