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文史百科

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唯物史观新解学术报告在我院举行

2024-08-16 02:00:38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安启念教授受邀在我院进行了以《唯物史观新解》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刘召峰教授主持,五楼大厅座无虚席。

安启念教授首先从恩格斯对于唯物史观的不同表述中提出问题,既究竟什么是唯物史观?恩格斯一方面在《反杜林论》与《费尔巴哈论》表达了与《序言》中关于唯物史观经典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类似的唯物史观,另一方面又在《费尔巴哈论》中强调劳动对于解释社会历史的关键作用;在给布洛赫的信中,将唯物史观归结为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表述的矛盾需要回到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寻找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立场_唯物主义历史观_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第一,“经典表述”是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对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更为科学的表述,是对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决定关系的静态描述。而历史学理论应当是关于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因此,“经典表述”应当被视为唯物主义的社会学理论而非历史学理论。并且,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有了关于“经典表述”的不成熟表达,但马克思并没有将其视为其历史理论,反而是用劳动解释世界历史的诞生。

第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到对宗教幻想如何塞入人的头脑问题的回答为德国理论家开辟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马克思首先通过法国唯物主义“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从环境的层面思考宗教意识是如何塞入到人的头脑中而超越了费尔巴哈。接着,对问题的进一步追问使他发现了劳动实践的关键作用,并超越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得出: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被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人;如此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环境和人都有了改变与发展,这就是历史。这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安启念教授强调:第一,唯物史观的对象是人的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不仅仅是社会历史规律,因此,传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见物不见人,一味关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的重大缺陷。第二,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既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自然界,劳动实践的人、自然界以及社会协同发展构成历史。“经典表述”忽视了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自然史,是对唯物史观的遮蔽。第三,唯物史观的基本特点是:劳动实践的基础地位与核心地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马克思真正的超越费尔巴哈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建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安启念教授认为,“经典表述”只是这种重新阐释的唯物史观的一个方面,前者只表达了环境决定人的一个方面,也无法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从而真正保证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马恩之所以多次提到了“经典表述”,是因为:第一,他们无意于成为职业哲学家,因此对唯物史观并没有太多正面论述;第二,批判唯心主义理论的理论需要要求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作用;第三,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需要决定了他们必须强调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当今现实来看,“经典表述”过于强调人改变环境,强调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环境的恶化,并威胁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力不断发展,但人的自由却不断被剥夺,人的精神不断被“矮化”。因此,我们应当摒弃那种仅仅从“经典表述”理解唯物史观的狭隘观点,在劳动实践是历史的动力之源,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的发展与解放才是历史理论的中心的层面上重新理解唯物史观。而这也正是十九大所指明的发展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_历史唯物主义立场_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讲座接近尾声,现场同学踊跃提问,如:如何理解天才人物的创造性思维?如何看待“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更为具体的社会历史规律问题?如何解决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与地球资源有限的矛盾?安启念教授一一作了详细且富有启发的解答。一场真正的学术盛宴既有对经典理论的创新性理解,也有对现实发展的创造性回答,本次学术报告正是这样的盛宴!

文字:王珊

图片:新闻中心郭子璇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