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会 10 道小论文题:题型分析与注意事项

2024-10-03 02:01:07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会10道小论文题一、题型分析(一)论述题解1.材料呈现方式:文字;表格;图片等等。2.问题设计常用表述方式:选取材料内两个历史事件+材料外一个历史事件;多角度多主题;历史事件之间并列关系或互为因果。3.观点类型:政治(革命、制度创新);经济(政策、措施、科技、改革创新)思想文化(先进思想理论);民族关系(交融)法律文献;国家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强大国防);外交(文明交流互鉴);先进人物(人民群众);党史(中共领导.道路、理论等)(二)注意事项注意答题三步骤:观点、论述、结论,综上所述。亮观点——是什么观点:陈述句(观点=认识、见解、看法、感悟等)(1)可以用所学核心知识点的影响、意义、作用、启示直接做观点。(2)观点(主题)要鲜明,中心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不可用疑问句和设问句做为观点。重论证——为什么论证:(1)要求:观点就是论述的主题,要围绕观点展开论述。论述要做到史论结合,要用正确的历史术语,史料绝对不能有错,着重强调叙述史实要完整。完整并不是要全部叙述,而是叙述题干所要求的角度内的知识。论述必须切题,论述时尽量多层次、多角度地围绕观点深入开展,体现论从史出。

一件历史事件有很多的作用、意义,一般只选定一种角度。(2)论述一般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意义、评价、作用、地位等)。论据1:相关史实+由史实得出的小结论;(表述:怎么做+怎么样)——来自材料论据2:相关史实+由史实得出的小结论;(表述:怎么做+怎么样)——结合所学作总结——怎么样不能照抄观点,呼应观点,小结提升,用“综上所述„„,因为„„所以„„,因此„„,由此可知„„等。(1)添油加醋法:在原来观点上增加适当的词句补充;(2)改头换面法:用表述不同但本质意思相近的句子替换观点。二、专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史实唐朝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迎取了金城公主。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唐穆宗时,唐蕃立唐蕃会盟碑。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故答案为:观点:唐朝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论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玄宗时,高僧鉴真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王朝。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深明佛学,五十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十二年尽六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相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开明平等、开放。(2)观点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论述:①唐朝政府鼓励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观点2: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论述:①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唐和吐蕃和亲,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唐和吐蕃民族关系实现了“和同为一家”。②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吸收、改造、创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时间历史事件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627﹣645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754年鉴真东渡到日本755﹣763年安史之乱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故答案为:例一:事件1.隋朝统一,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观点:国家统一是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石。论述: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趋势。统一后的隋朝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而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综上所述,国家统一,社会才能稳定,统一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例二:事件1、安史之乱,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观点: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论述: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755 年,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 763 年被平定。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大增,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故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久发展,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见下图所示。(注: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南针的传播路线的序号。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序号:②。 (2)[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改变了战争方式,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进入近代社会,加速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点2: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论述:①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指南针与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②蒸汽机与电动机、内燃机等的发明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汉以来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已呈现上升趋势。昔日地广人稀的面貌正在逐渐改变。从永嘉之乱、十六国到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北方移民的南下为扩大江南的耕地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隋唐时期继承南朝以来的发展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成为重要农业生产区域。唐朝后期,当时人已说:“军国大计,仰于江淮。”可见这一带已成为粮食生产基地。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开发,江南的吴越尤其如此,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显著的发展。北宋时,“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已成定局。到了南宋,江南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最明显的标志便是“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南方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重心难移完成的时间。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南宋 (2)观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 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得到共同发展;唐朝中后期,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个漫长的过程。6、宋史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下表为国内外学者对宋代的评价:人物 评价 翦伯赞 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在政治上,宋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重用文臣削弱武将也导致宋军事实力的薄弱。虽有变法革新,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罗兹·墨菲(美) 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是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持论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观点: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 论述: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建立了北宋。为了避免武将篡权的事件再次发生,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重用文臣以限制武将,形成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使得军队战斗力削弱,对外战争中几乎屡战屡败,不得不增加军队数量。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中央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在地方用文臣为知州,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