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小言
前几日和朋友聊天,朋友提到汉字听写,三十个汉字,孩子听写错一半。爸爸没想太多,马上脾气就要上来,让孩子每个抄十遍。孩子也泪眼汪汪,自己努力了,可就是没记住。
老母亲赶紧来解围,搜肠刮肚给汉字编故事,编到词穷,好在最后孩子很快记住了,第二次听写就错了四个。
其实中国的汉字演变,历史悠久绵长,涉及的文化典故也非常多。只要了解其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和演变过程,相信孩子们都能从学汉字这件事上尝到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的感觉。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部央视出品的小纪录片,堪称现代版「说文解字」,看完了这些,不怕孩子学汉字费劲,还能了解很多历史典故。
《字从遇见你》
这部纪录片是《如果国宝会说话》团队推出的新作,从哲学、文明、出行、生活及动物等五个方面,用影像解构出25个中国汉字背后的基因密码和历史文化典故。
看似说字,其实说的是文化。讲解汉字时结合了甲骨文、青铜器、汉画像石、文物、非遗民俗文化等,适合孩子了解汉字和中华文化。
我们截取了纪录片中几个汉字讲解的片段,一块来先睹为快吧。
册
甲骨文的册,一望便知,是用绳子将竹片和木片捆在一起。
最早的册原料主要是竹子,古人把坚硬的竹子削成20-70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再用绳子把它们穿连起来,册就完成了。
书写完成的册被卷成一卷,后来又成了一种计量单位和形容词,万卷书,书卷气,都是由册演化而来。
从商朝到汉末,大约1700年间,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后来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册变成了书,大约在魏晋时期,纸张才成为主要的记录材料。
从竖条状的书写方式和间隔,我们还能看到古老的竹简记录痕迹,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书籍有竖着写的传统了。
后面还提到书籍的装订,线装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册页制度逐渐成熟起来。
顺便科普了一下要手工制作完成一本线装书,要经过理料、折页、齐栏、包角、打眼、穿针几个步骤。
不知道看到这里,是否有小朋友有自己动手做一本线装书的冲动呢?
走
走,在古文中原本是跑的意思,而奔则是更快速地冲刺。
这一集中,联系结合了一些古籍,孩子们还能学到一些文言文的知识。
例如,在《山海经》中有一句话说到:「夸父与日逐走。」这里的「走」,就是具有速度的奔跑。
还有一个与走有关的典故,是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此时旁白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案:「这个狼狈地走显然不能是慢吞吞的。」
此处用到了皮影和沙画的画面,非常有意境。画面配合一段皮影快速前进的图像,让人一下就记住了古代走的原始含义。
后来,走的速度意义被淡化,行和走才渐渐联系起来。
陶
一个小人,躬着身体,在一个器皿里搅拌着什么,这个字就是「陶」。
陶器是人类的第一件造物,是人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料,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东西,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程。
在历史上,人类能够制作陶器之后,就可以用来储水,终于可以居住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这也促成了村落的出现。
虽然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科技都已经十分成熟,但要还原古人的工艺,却不是很简单。
片中西北大学的师生们尝试还原新石器时代的横穴窑,用来烧制陶器,这个过程也非常有趣,孩子们能够一窥古人烧陶的过程。
然而,再精湛的火候控制,也无法百分之百出品成功的陶器。认真的古代匠人,就会将那些烧制失败的陶器摔碎,不让它们流入市场,而这就是「淘汰」一词的由来。
贝
原本的「贝」字长得真的很像贝壳,商周时期,它就是人们交易所用的货币,被称为货贝。
在甲骨文中,大多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部分都由贝组成。
看看这些字的演变,有些和现代的差距不大,有些认不太出来。但细细解释起来,关联依然那么紧密。
如,路上捡到他人遗失的海贝,大有所「得」。
渔网网住了海贝,这下有钱了,可以「买买买」了。
手拿棍子敲海贝,把钱都敲碎了,「败」家。
柜子里锁着海贝,这东西老贵了,可得藏好了,把它「贮」藏起来吧。
说到货币,就不得不提中国货币交易的发展历史。
一开始,人们用海贝充当货币。后来,或许是由于海贝紧缺,就用人工铸造的铜贝代替。再到后来,秦始皇统一货币,制造刀币。到宋朝,生产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纸币,称为「交子」。到了元代,则出现了法定货币「钞」。
关于动物
后面几集,还专门讲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字演化,象形文字,名不虚传。
此外,每一集结尾的十秒钟不容错过,画面展示了当集讲述的汉字,从古至今的形态演化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
写在最后
该纪录片文案优秀,却不故作高深,通俗易懂,解说也十分可爱,生动活泼,是一部很不错的短时科普纪录片。
每集只有五分钟,目前出完了第一季共25集,一集讲解一个字,适合孩子观看,不伤眼睛。
有趣但节奏比较快,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密集,一个字从上古讲到现代。对文字感兴趣的小朋友会非常喜欢,但历史和文学背景知识了解不多的孩子看可能会有一点吃力,建议小学生以上观看会更适合哦。
观看方式:在网站bilibili中直接搜索「字从遇见你」
感恩遇见
❤如果您有育儿心得和妙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首页→工具栏→“号内搜”,搜索关键词,例如:“哭闹”、“写作业”、“青春期”等,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可以点击“微店”,看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字从遇见你:央视出品的现代版「说文解字」,让孩子轻松学汉字,了解历史典故
编辑| 小言
前几日和朋友聊天,朋友提到汉字听写,三十个汉字,孩子听写错一半。爸爸没想太多,马上脾气就要上来,让孩子每个抄十遍。孩子也泪眼汪汪,自己努力了,可就是没记住。
老母亲赶紧来解围,搜肠刮肚给汉字编故事,编到词穷,好在最后孩子很快记住了,第二次听写就错了四个。
其实中国的汉字演变,历史悠久绵长,涉及的文化典故也非常多。只要了解其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和演变过程,相信孩子们都能从学汉字这件事上尝到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的感觉。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部央视出品的小纪录片,堪称现代版「说文解字」,看完了这些,不怕孩子学汉字费劲,还能了解很多历史典故。
《字从遇见你》
这部纪录片是《如果国宝会说话》团队推出的新作,从哲学、文明、出行、生活及动物等五个方面,用影像解构出25个中国汉字背后的基因密码和历史文化典故。
看似说字,其实说的是文化。讲解汉字时结合了甲骨文、青铜器、汉画像石、文物、非遗民俗文化等,适合孩子了解汉字和中华文化。
我们截取了纪录片中几个汉字讲解的片段,一块来先睹为快吧。
册
甲骨文的册,一望便知,是用绳子将竹片和木片捆在一起。
最早的册原料主要是竹子,古人把坚硬的竹子削成20-70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再用绳子把它们穿连起来,册就完成了。
书写完成的册被卷成一卷,后来又成了一种计量单位和形容词,万卷书,书卷气,都是由册演化而来。
从商朝到汉末,大约1700年间,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后来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册变成了书,大约在魏晋时期,纸张才成为主要的记录材料。
从竖条状的书写方式和间隔,我们还能看到古老的竹简记录痕迹,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书籍有竖着写的传统了。
后面还提到书籍的装订,线装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册页制度逐渐成熟起来。
顺便科普了一下要手工制作完成一本线装书,要经过理料、折页、齐栏、包角、打眼、穿针几个步骤。
不知道看到这里,是否有小朋友有自己动手做一本线装书的冲动呢?
走
走,在古文中原本是跑的意思,而奔则是更快速地冲刺。
这一集中,联系结合了一些古籍,孩子们还能学到一些文言文的知识。
例如,在《山海经》中有一句话说到:「夸父与日逐走。」这里的「走」,就是具有速度的奔跑。
还有一个与走有关的典故,是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此时旁白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案:「这个狼狈地走显然不能是慢吞吞的。」
此处用到了皮影和沙画的画面,非常有意境。画面配合一段皮影快速前进的图像,让人一下就记住了古代走的原始含义。
后来,走的速度意义被淡化,行和走才渐渐联系起来。
陶
一个小人,躬着身体,在一个器皿里搅拌着什么,这个字就是「陶」。
陶器是人类的第一件造物,是人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料,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东西,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程。
在历史上,人类能够制作陶器之后,就可以用来储水,终于可以居住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这也促成了村落的出现。
虽然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科技都已经十分成熟,但要还原古人的工艺,却不是很简单。
片中西北大学的师生们尝试还原新石器时代的横穴窑,用来烧制陶器,这个过程也非常有趣,孩子们能够一窥古人烧陶的过程。
然而,再精湛的火候控制,也无法百分之百出品成功的陶器。认真的古代匠人,就会将那些烧制失败的陶器摔碎,不让它们流入市场,而这就是「淘汰」一词的由来。
贝
原本的「贝」字长得真的很像贝壳,商周时期,它就是人们交易所用的货币,被称为货贝。
在甲骨文中,大多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部分都由贝组成。
看看这些字的演变,有些和现代的差距不大,有些认不太出来。但细细解释起来,关联依然那么紧密。
如,路上捡到他人遗失的海贝,大有所「得」。
渔网网住了海贝,这下有钱了,可以「买买买」了。
手拿棍子敲海贝,把钱都敲碎了,「败」家。
柜子里锁着海贝,这东西老贵了,可得藏好了,把它「贮」藏起来吧。
说到货币,就不得不提中国货币交易的发展历史。
一开始,人们用海贝充当货币。后来,或许是由于海贝紧缺,就用人工铸造的铜贝代替。再到后来,秦始皇统一货币,制造刀币。到宋朝,生产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纸币,称为「交子」。到了元代,则出现了法定货币「钞」。
关于动物
后面几集,还专门讲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字演化,象形文字,名不虚传。
此外,每一集结尾的十秒钟不容错过,画面展示了当集讲述的汉字,从古至今的形态演化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
写在最后
该纪录片文案优秀,却不故作高深,通俗易懂,解说也十分可爱,生动活泼,是一部很不错的短时科普纪录片。
每集只有五分钟,目前出完了第一季共25集,一集讲解一个字,适合孩子观看,不伤眼睛。
有趣但节奏比较快,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密集,一个字从上古讲到现代。对文字感兴趣的小朋友会非常喜欢,但历史和文学背景知识了解不多的孩子看可能会有一点吃力,建议小学生以上观看会更适合哦。
观看方式:在网站bilibili中直接搜索「字从遇见你」
感恩遇见
❤如果您有育儿心得和妙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首页→工具栏→“号内搜”,搜索关键词,例如:“哭闹”、“写作业”、“青春期”等,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可以点击“微店”,看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