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博物馆教育在赓续中华文脉,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着重强调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高水平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性作用。陕西历史博物馆秉承“大学校”理念,加强“大教育”实践,多年来深耕不辍、笃行致远,成为公众获得寓教于乐美好体验的首选之地。
图1:陕历博“大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满意的教育体验
01
牢记嘱托: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践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拓展创新教育方式,深入挖掘教育内涵,持续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流动博物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盛世壁藏”博物馆研学课和“志愿行走爱心起航”等各类社会教育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一等奖和“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文博系统讲解比赛团体一等奖”等多项嘉奖。
图2:陕历博“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
图3:陕历博社会教育部在“三秦楷模”发布厅现场荣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
02
塑造队伍:精心培育一专多能的社会教育团队
陕历博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以讲解服务为核心,通过扩大社会教育受众群体、优化社会教育手段与方式、拓展社会教育广度和深度等举措,将博物馆打造成社会公众终身学习的文化空间。在此过程中,经过高强度、多层次、成体系的精细化锤炼和实战化训练,陕历博拥有了一支以讲解员为核心,志愿者、大学生讲解员与专家讲解员为有效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讲解服务队伍。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考核、标准化及量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畅通的晋升通道,使讲解服务品质得到有效保证并持续提升。这支队伍不仅能进行展厅讲解,还承担着策划实施教育活动、管理志愿者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研发博物馆教育文创、创作社教绘本和撰写综合文案等多项工作,可谓一专多能,全面发展。这支战斗力、凝聚力强劲的队伍现有成员1700余名,其中专业讲解员60余名,其余由大学生讲解员和博物馆志愿者构成。据统计,2019至2023年他们累计完成讲解任务近89万批次,有效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受到社会公众一致肯定,被誉为陕历博的“金色名片”,同时也多次在国家和省级讲解大赛上为陕历博和陕西省赢得重要荣誉。
图4:陕历博讲解员团队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
图5:陕历博举行第二十二届志愿者注册签约仪式
图6:陕历博的志愿者讲解员王珂(左四)荣获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志愿者组一等奖
图7:陕历博讲解员到考古发掘工地开展集体业务学习
03
以文育人:广泛开展高水平特色化社会教育
陕历博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将文物保护、研究阐释、陈列展览、文化创意、数智建设和传播推广等各方面工作一体纳入博物馆“大教育”体系,通过面向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乐龄”人群和其他社会群体广泛开展具有陕历博特色的高水平社会教育活动,实现博物馆资源禀赋向公众教育产品的高质量转化,助力全民终身教育。
尤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陕历博开发出体系化、规模化、菜单式博物馆教育课程,共设计研发8个系列百余节教育课程,开展千余场系列教育活动,累计有万余名青少年参与课程。其中“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和“龙形我塑”两个教育活动荣获“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示范案例”;“丝绸之路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课被评为“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十佳教学案例”;“传承中国记忆发现节气之美”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项目和“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课程”荣获“陕西省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周秦汉唐”系列课程和“盛世壁藏”教育课程先后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陕历博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共联合申报的“馆校融合·立德润心:文化育人导向的博物馆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度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据统计,2019至2023年陕历博共开展各类教育活动2200余场,受众累计超过5.2亿人次。与此同时还对一些博物馆特色教育活动进行出版转化,成功推出了《从“殿堂”到“课堂”——陕历博进校园精品教育课程》《从这里出发——古丝绸之路起点上的文明印记》《如果文物会说话》《解说陕历博》《趣唐朝》和《奇妙的博物馆之旅·节气篇》等寓教于乐、广受好评的文博科普读物。
图8:陕历博与在陕高校共建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
图9: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课程荣获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授予的“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奖
图10:陕历博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联合荣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图11:陕历博在对特色教育活动进行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版了系列文博科普读物
04
打造平台:协同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为更好地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文物局在2016年联合发起成立国内首个省域博物馆教育协作平台——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作为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陕历博聚焦联盟整体发展,特别是2020年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来,有针对性地整合和强化各会员单位的教育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博物馆、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教育机构跨界合作,推出系列“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活背景的青少年提供博物馆教育服务,使学校利用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成为长效机制,成为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深化与延伸。截至2023年,联盟共吸收会员单位157家,其中学校89家、博物馆63家、企业5家,累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12609场,受众人数近3亿余人次,为促进馆校融合、馆企协作、多方协同,推动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图12: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陕西科技大学
同样是在2016年,为更好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陕西文博系统志愿者工作全面提升和高水平发展,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陕历博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组织——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聚集起122家文博单位的近8000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本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文博志愿情怀,通过开展“流动博物馆”“志愿行走爱心起航”等活动,坚持走进社会基层、贫困地区和服刑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太阳村”),将蕴藏着文物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服务项目和互动体验活动送到广阔天地,送进公众心里。8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0余场,服务时长超过100万小时,受益人数超过3000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陕历博作为联合会的旗帜性成员也因此入选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
图13:在“流动博物馆”活动中,志愿者借助文物展板为学生做公益讲解
图14:博物馆“乐龄”志愿者在展厅里为“乐龄”观众做讲解导览
除此之外,陕历博关注新时代下博物馆个性化体验群体的新需求,通过开通博物馆会员服务,精心打造“陕历博之友”品牌,吸纳形成了相对固定、分众化程度较高的博物馆之友人群,以专题讲座、展厅导览、交流分享和实地研学等形式向他们提供集品质、时尚、专业和个性于一体的博物馆游学服务。这些年“陕历博之友”累计走进165个游学点,行程3万余公里,开展主题活动60余次,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其中“陕历博四大馆藏”“丝绸之路之佛教文化”和“寺庙石窟建筑”等主题游学深得会员喜爱。
图15:“陕历博之友”活动走进云冈石窟开展“寺观石窟建筑”主题游学
05
文化出海:博物馆教育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对外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陕历博积极整合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对外教育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赶潮出海。一方面针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在2021年推出以唐墓壁画为主题的“盛世壁藏”原创研学课程,走进港澳台校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深港澳台地区下一代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了解与认知,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拥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伟大祖国。另一方面,面对博物馆国际传播的一片蓝海,陕历博积极拓展数字化教育模式,打破时空阻隔推出“博物馆出海”系列主题教育项目,例如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合作,面向海外华裔学生推出“神奇动物园”短视频微课,为美国东部地区百余名中小学生开发“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英文研学课并举办“云上看展”研学夏令营,邀请旧金山法美国际学校师生走进展厅开展“唐韵悠悠华夏霓裳”“古法造纸独具‘浆’心”主题教育活动,向国外青少年展示中国服饰文化和古代造纸术。通过趣味横生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循循善诱的引导,陕历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立体化、可触及地呈现给海外观众和青少年朋友,激发出他们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的学习热情,增进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体验、理解和感悟,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16:陕历博“盛世壁藏”教育研学课通过视频连线走进香港九龙真光中学
图17:美国旧金山法美国际学校师生参加陕历博“古法造纸独具‘浆’心”主题教育活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一步,陕历博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殷殷嘱托,挺膺担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以文育人,以秦汉馆正式开放运行和承办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为契机,充分激活“一馆两区”协同运行优势下的社教工作效能,全面建立创新包容、多元立体、开放融通的历博社教话语体系,倾力打造具有鲜明历博特色的传播推广平台和服务供给品牌,全方位讲好历博故事、陕西故事、中国故事,让这座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文明殿堂进一步成为老少咸宜的寓教于乐基地、全民共享的文化体验空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贡献文博力量。
供稿: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
从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博物馆教育:传承中华文脉,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博物馆教育在赓续中华文脉,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着重强调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高水平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性作用。陕西历史博物馆秉承“大学校”理念,加强“大教育”实践,多年来深耕不辍、笃行致远,成为公众获得寓教于乐美好体验的首选之地。
图1:陕历博“大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满意的教育体验
01
牢记嘱托: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践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拓展创新教育方式,深入挖掘教育内涵,持续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流动博物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盛世壁藏”博物馆研学课和“志愿行走爱心起航”等各类社会教育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一等奖和“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文博系统讲解比赛团体一等奖”等多项嘉奖。
图2:陕历博“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
图3:陕历博社会教育部在“三秦楷模”发布厅现场荣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
02
塑造队伍:精心培育一专多能的社会教育团队
陕历博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以讲解服务为核心,通过扩大社会教育受众群体、优化社会教育手段与方式、拓展社会教育广度和深度等举措,将博物馆打造成社会公众终身学习的文化空间。在此过程中,经过高强度、多层次、成体系的精细化锤炼和实战化训练,陕历博拥有了一支以讲解员为核心,志愿者、大学生讲解员与专家讲解员为有效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讲解服务队伍。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考核、标准化及量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畅通的晋升通道,使讲解服务品质得到有效保证并持续提升。这支队伍不仅能进行展厅讲解,还承担着策划实施教育活动、管理志愿者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研发博物馆教育文创、创作社教绘本和撰写综合文案等多项工作,可谓一专多能,全面发展。这支战斗力、凝聚力强劲的队伍现有成员1700余名,其中专业讲解员60余名,其余由大学生讲解员和博物馆志愿者构成。据统计,2019至2023年他们累计完成讲解任务近89万批次,有效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受到社会公众一致肯定,被誉为陕历博的“金色名片”,同时也多次在国家和省级讲解大赛上为陕历博和陕西省赢得重要荣誉。
图4:陕历博讲解员团队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
图5:陕历博举行第二十二届志愿者注册签约仪式
图6:陕历博的志愿者讲解员王珂(左四)荣获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志愿者组一等奖
图7:陕历博讲解员到考古发掘工地开展集体业务学习
03
以文育人:广泛开展高水平特色化社会教育
陕历博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将文物保护、研究阐释、陈列展览、文化创意、数智建设和传播推广等各方面工作一体纳入博物馆“大教育”体系,通过面向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乐龄”人群和其他社会群体广泛开展具有陕历博特色的高水平社会教育活动,实现博物馆资源禀赋向公众教育产品的高质量转化,助力全民终身教育。
尤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陕历博开发出体系化、规模化、菜单式博物馆教育课程,共设计研发8个系列百余节教育课程,开展千余场系列教育活动,累计有万余名青少年参与课程。其中“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和“龙形我塑”两个教育活动荣获“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示范案例”;“丝绸之路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课被评为“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十佳教学案例”;“传承中国记忆发现节气之美”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项目和“陕博星课堂——十八国宝系列课程”荣获“陕西省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周秦汉唐”系列课程和“盛世壁藏”教育课程先后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陕历博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共联合申报的“馆校融合·立德润心:文化育人导向的博物馆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22年度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据统计,2019至2023年陕历博共开展各类教育活动2200余场,受众累计超过5.2亿人次。与此同时还对一些博物馆特色教育活动进行出版转化,成功推出了《从“殿堂”到“课堂”——陕历博进校园精品教育课程》《从这里出发——古丝绸之路起点上的文明印记》《如果文物会说话》《解说陕历博》《趣唐朝》和《奇妙的博物馆之旅·节气篇》等寓教于乐、广受好评的文博科普读物。
图8:陕历博与在陕高校共建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
图9:陕历博“周秦汉唐”系列课程荣获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授予的“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奖
图10:陕历博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联合荣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图11:陕历博在对特色教育活动进行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版了系列文博科普读物
04
打造平台:协同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为更好地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文物局在2016年联合发起成立国内首个省域博物馆教育协作平台——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作为联盟秘书处挂靠单位,陕历博聚焦联盟整体发展,特别是2020年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来,有针对性地整合和强化各会员单位的教育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博物馆、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教育机构跨界合作,推出系列“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活背景的青少年提供博物馆教育服务,使学校利用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成为长效机制,成为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深化与延伸。截至2023年,联盟共吸收会员单位157家,其中学校89家、博物馆63家、企业5家,累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12609场,受众人数近3亿余人次,为促进馆校融合、馆企协作、多方协同,推动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图12: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陕西科技大学
同样是在2016年,为更好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陕西文博系统志愿者工作全面提升和高水平发展,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陕历博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组织——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聚集起122家文博单位的近8000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本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文博志愿情怀,通过开展“流动博物馆”“志愿行走爱心起航”等活动,坚持走进社会基层、贫困地区和服刑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太阳村”),将蕴藏着文物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服务项目和互动体验活动送到广阔天地,送进公众心里。8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0余场,服务时长超过100万小时,受益人数超过3000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陕历博作为联合会的旗帜性成员也因此入选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
图13:在“流动博物馆”活动中,志愿者借助文物展板为学生做公益讲解
图14:博物馆“乐龄”志愿者在展厅里为“乐龄”观众做讲解导览
除此之外,陕历博关注新时代下博物馆个性化体验群体的新需求,通过开通博物馆会员服务,精心打造“陕历博之友”品牌,吸纳形成了相对固定、分众化程度较高的博物馆之友人群,以专题讲座、展厅导览、交流分享和实地研学等形式向他们提供集品质、时尚、专业和个性于一体的博物馆游学服务。这些年“陕历博之友”累计走进165个游学点,行程3万余公里,开展主题活动60余次,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其中“陕历博四大馆藏”“丝绸之路之佛教文化”和“寺庙石窟建筑”等主题游学深得会员喜爱。
图15:“陕历博之友”活动走进云冈石窟开展“寺观石窟建筑”主题游学
05
文化出海:博物馆教育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对外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陕历博积极整合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对外教育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赶潮出海。一方面针对我国港澳台地区,在2021年推出以唐墓壁画为主题的“盛世壁藏”原创研学课程,走进港澳台校园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深港澳台地区下一代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了解与认知,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拥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伟大祖国。另一方面,面对博物馆国际传播的一片蓝海,陕历博积极拓展数字化教育模式,打破时空阻隔推出“博物馆出海”系列主题教育项目,例如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合作,面向海外华裔学生推出“神奇动物园”短视频微课,为美国东部地区百余名中小学生开发“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英文研学课并举办“云上看展”研学夏令营,邀请旧金山法美国际学校师生走进展厅开展“唐韵悠悠华夏霓裳”“古法造纸独具‘浆’心”主题教育活动,向国外青少年展示中国服饰文化和古代造纸术。通过趣味横生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循循善诱的引导,陕历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立体化、可触及地呈现给海外观众和青少年朋友,激发出他们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的学习热情,增进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体验、理解和感悟,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16:陕历博“盛世壁藏”教育研学课通过视频连线走进香港九龙真光中学
图17:美国旧金山法美国际学校师生参加陕历博“古法造纸独具‘浆’心”主题教育活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一步,陕历博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殷殷嘱托,挺膺担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以文育人,以秦汉馆正式开放运行和承办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为契机,充分激活“一馆两区”协同运行优势下的社教工作效能,全面建立创新包容、多元立体、开放融通的历博社教话语体系,倾力打造具有鲜明历博特色的传播推广平台和服务供给品牌,全方位讲好历博故事、陕西故事、中国故事,让这座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文明殿堂进一步成为老少咸宜的寓教于乐基地、全民共享的文化体验空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贡献文博力量。
供稿: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
从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