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博物馆倾力制作了一个跨越四亿年的香港故事展馆,由八个展馆组成,耗资一亿九千万港币,展馆展示了香港在百多年间,从鲜为人知的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会的曲折历程。
香港历史博物馆是一个高还原的博物馆,步进博物馆,就被巨大的地球和一个半圆形的石门震住了,只见半圆门上写着:“四亿年前”,让我们一起穿梭于这个跨越四亿年的历史文化之旅吧!
香港曾经历过河谷平原、岸边沼泽、火山爆发、荒漠旷野等等,逾亿年前的香港地形究竟面貌如何?过去有那些动植物在此生存、岩石如何变成今日的模样?香港的气候又经历了些什么变化?还有很多疑问?进入时光隧道来寻找答案吧!
第一展馆的另个边是一个原始森林,这儿有树林、有动物,还有竹林等等,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一样。
这里还展示在香港搜集到的岩石、矿物化石、贝壳和蝴蝶藏品。我们在大自然中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而来到博物馆你可以欣赏到品种繁多、五彩缤纷的岩石、贝壳和蝴蝶。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儿高度还原了新石器时代猿人生活状况,走进展馆,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新石器时代......
从秦始皇时代、南越国到汉代,香港都归番禺县管治。1957年李郑基汉墓的发现,是香港考古学会的一项重大发现,其墓砖还有“大吉番禺”铭文,足以证明汉代时香港属番禺县管辖范围。
从魏到五代时期的香港隶属于广州府东莞县管治,当时香港对外贸易渐趋活跃,广州成为南方主要口岸。这个时期烧制石灰十分盛行,香港境内发现大量的灰窰遗址。
宋代、明代时期的香港相对安定,及有大量尚未开垦的可耕地,吸引了大批中原人士南移入居,当时本区已有七十四条村落。他们以务农、晒盐、捕鱼、採珠及种植香树为主。这时期香港归新设的新安县管辖
清代的香港,本地氏族扩建祠堂、兴建书室、创立墟市、清廷为防海盗,防英国人,在东涌增设所城及修建九龙寨城。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香港地区原住居民主要由“本地”、“水上”、“客家”和“福老”四个族群所组成。
走进此展馆,当时渔民捕鱼、修补、蒸晒渔网、晒制咸鱼、制造虾酱等情景尽显眼前。渔业是香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昔日的渔船多是靠风力推动。
福佬人擅长跳“龙船舞”,展馆展示了他们跳舞时所用的鼓、以及服饰。你还可以坐在欣赏精彩的舞蹈。
北宋(960-1127)末年,不少中原氏族南下移居香港成为“本地人”。他们以务农为生,同时也凭借租田地及经商赚取收入。他们非常重视“敬宗修族”,祠堂是祭祖及举行庆典之所。每逢重要节庆,村内设“盆菜”宴和做“大戏”,以作庆祝。
这里还介绍了当地人的一些风俗习惯,这与广东大多数地方相似的,例如开灯仪式、婚礼习俗。重视祖先祭祀,除了在家供奉祖先牌位外,还会到祠堂举行祭祖仪式等等。
展馆设置雅片烟球和烟箱,林则徐石像、大炮,还有罂粟、律劳卑纪念碑等等。英军于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岛升起个第一面英国国旗。宣布正式占领香港岛。
割让后的香港瞬即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中心。但除了走私以外,亦有不少合法贸易在香港进行,商人以香港为转口站,將羊毛、成衣、金属、印度生棉等分销到中国内地沿海口岸。经香港出口的中国产品则有茶叶、丝绸、瓷器、竹蓆、糖、顔料等等。
港府于1841年以拍卖土地方式出让港岛北部的海滨土地,供英资洋行购地建屋,数年间,仓库、商行和中西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西式大楼的拨地而起,西式物品的不断涌现,香港便成为具有异国风情的东方都市。
香港在开埠的20年间,吸引了很多外商前来投资,1983年达到98家商行,6家银行,贸易额超过2000万英镑,外商为英国人居多。
香港日占时期或香港沦陷时期,俗称“三年零八个月”时间,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占时期,很多主要的工厂被日本人夺取,小至小贩、大至银行都很贫穷。很多公司都倒闭。
展馆介绍了香港在50-60年间的邮政业务、设置一个邮政展厅,有早期使用过的电话、邮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了:“喂,是电讯厅吗?”“是的,请说电话号码?”最早期打电话是需要人工接线的。
展馆里早期的照相馆、理发店、药店、茶叶商行、杂货店林立着……街头那边有人叫嚷着:“铲刀磨绞剪!”巷尾传来:“阿仔,翻来食饭拉!”,“好香的臭屎果啊!快来买啦!”,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童年往事依稀又重现......
香港在经历了155年的殖民地统治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温馨提示:免费,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0-18点,周六日及公众假期:10-19点。周二闭馆。
游玩路线:乘坐罗湖至红磡站,在红磡转坐西铁线,经过一站,到尖沙咀站/尖东站P2出口,往左边走约200米左右,看到指示牌后左转,直行经过一个喷水池,继续向前走约200米。看到两幢显眼的蓝红并排的建筑物,历史博物馆就在旁边。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香港历史博物馆——一个跨越四亿年的香港故事展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倾力制作了一个跨越四亿年的香港故事展馆,由八个展馆组成,耗资一亿九千万港币,展馆展示了香港在百多年间,从鲜为人知的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会的曲折历程。
香港历史博物馆是一个高还原的博物馆,步进博物馆,就被巨大的地球和一个半圆形的石门震住了,只见半圆门上写着:“四亿年前”,让我们一起穿梭于这个跨越四亿年的历史文化之旅吧!
香港曾经历过河谷平原、岸边沼泽、火山爆发、荒漠旷野等等,逾亿年前的香港地形究竟面貌如何?过去有那些动植物在此生存、岩石如何变成今日的模样?香港的气候又经历了些什么变化?还有很多疑问?进入时光隧道来寻找答案吧!
第一展馆的另个边是一个原始森林,这儿有树林、有动物,还有竹林等等,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大自然一样。
这里还展示在香港搜集到的岩石、矿物化石、贝壳和蝴蝶藏品。我们在大自然中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而来到博物馆你可以欣赏到品种繁多、五彩缤纷的岩石、贝壳和蝴蝶。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儿高度还原了新石器时代猿人生活状况,走进展馆,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新石器时代......
从秦始皇时代、南越国到汉代,香港都归番禺县管治。1957年李郑基汉墓的发现,是香港考古学会的一项重大发现,其墓砖还有“大吉番禺”铭文,足以证明汉代时香港属番禺县管辖范围。
从魏到五代时期的香港隶属于广州府东莞县管治,当时香港对外贸易渐趋活跃,广州成为南方主要口岸。这个时期烧制石灰十分盛行,香港境内发现大量的灰窰遗址。
宋代、明代时期的香港相对安定,及有大量尚未开垦的可耕地,吸引了大批中原人士南移入居,当时本区已有七十四条村落。他们以务农、晒盐、捕鱼、採珠及种植香树为主。这时期香港归新设的新安县管辖
清代的香港,本地氏族扩建祠堂、兴建书室、创立墟市、清廷为防海盗,防英国人,在东涌增设所城及修建九龙寨城。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香港地区原住居民主要由“本地”、“水上”、“客家”和“福老”四个族群所组成。
走进此展馆,当时渔民捕鱼、修补、蒸晒渔网、晒制咸鱼、制造虾酱等情景尽显眼前。渔业是香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昔日的渔船多是靠风力推动。
福佬人擅长跳“龙船舞”,展馆展示了他们跳舞时所用的鼓、以及服饰。你还可以坐在欣赏精彩的舞蹈。
北宋(960-1127)末年,不少中原氏族南下移居香港成为“本地人”。他们以务农为生,同时也凭借租田地及经商赚取收入。他们非常重视“敬宗修族”,祠堂是祭祖及举行庆典之所。每逢重要节庆,村内设“盆菜”宴和做“大戏”,以作庆祝。
这里还介绍了当地人的一些风俗习惯,这与广东大多数地方相似的,例如开灯仪式、婚礼习俗。重视祖先祭祀,除了在家供奉祖先牌位外,还会到祠堂举行祭祖仪式等等。
展馆设置雅片烟球和烟箱,林则徐石像、大炮,还有罂粟、律劳卑纪念碑等等。英军于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岛升起个第一面英国国旗。宣布正式占领香港岛。
割让后的香港瞬即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中心。但除了走私以外,亦有不少合法贸易在香港进行,商人以香港为转口站,將羊毛、成衣、金属、印度生棉等分销到中国内地沿海口岸。经香港出口的中国产品则有茶叶、丝绸、瓷器、竹蓆、糖、顔料等等。
港府于1841年以拍卖土地方式出让港岛北部的海滨土地,供英资洋行购地建屋,数年间,仓库、商行和中西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西式大楼的拨地而起,西式物品的不断涌现,香港便成为具有异国风情的东方都市。
香港在开埠的20年间,吸引了很多外商前来投资,1983年达到98家商行,6家银行,贸易额超过2000万英镑,外商为英国人居多。
香港日占时期或香港沦陷时期,俗称“三年零八个月”时间,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占时期,很多主要的工厂被日本人夺取,小至小贩、大至银行都很贫穷。很多公司都倒闭。
展馆介绍了香港在50-60年间的邮政业务、设置一个邮政展厅,有早期使用过的电话、邮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了:“喂,是电讯厅吗?”“是的,请说电话号码?”最早期打电话是需要人工接线的。
展馆里早期的照相馆、理发店、药店、茶叶商行、杂货店林立着……街头那边有人叫嚷着:“铲刀磨绞剪!”巷尾传来:“阿仔,翻来食饭拉!”,“好香的臭屎果啊!快来买啦!”,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童年往事依稀又重现......
香港在经历了155年的殖民地统治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温馨提示:免费,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0-18点,周六日及公众假期:10-19点。周二闭馆。
游玩路线:乘坐罗湖至红磡站,在红磡转坐西铁线,经过一站,到尖沙咀站/尖东站P2出口,往左边走约200米左右,看到指示牌后左转,直行经过一个喷水池,继续向前走约200米。看到两幢显眼的蓝红并排的建筑物,历史博物馆就在旁边。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