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百五十七年,也就是汉桓帝亲手拉开天下大乱的时候,东汉做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全国人民有
五千六百万,而到了几十年之后三国时期总共加起来才八百四十万人口,短短几十年死了
4760万人,可见三国时期人数的死亡率有多高了,中国人口经历一次过山车的变化。三分天下最终结束与晋朝,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后紧接着又四分五裂,中国的老百姓没过多长时间又经历了五胡之乱,导致这个战乱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时期死亡人数太多,掌权者想招揽更多的游牧民族来增加中原地区的劳动力,没想到的是又酿成了很大的惨状!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以后三国算是比较和平的一个阶段,三个国家都开始恢复生产劳动,史料记载,经过几年的恢复,公元二百六十三年蜀国灭亡,
整个国家的人口大约有一百一十万人,魏国此时的人口已经到了五百万,吴国比魏国少比蜀汉多,也到了二百三十万人,三个国家加起来一共是八百四十万人口。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口多就象征着生产力强,国家就富强。从夏商周到秦汉,人口大多集中在北方,尽管东汉末年中原战乱,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尽管如此,南方的人口依然不能与北方相比。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逃跑时要“扶老携幼”,诸葛亮失去街亭后,还不忘在掳掠凉州人口的根本原因。
东汉时天下分为十三州,魏国大约占据九州之地,分别为司州(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雍州(自设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另外还有荆州北部和扬州一小部;吴国大约占据三州之地,分别为荆州南部、扬州大部、交州(自设广州);而蜀国只占据了一个州,即益州(自设梁州)。
由上可知,总人口约为4480万,其中南方的荆州、益州、扬州和交州一共占据1736万,约占38%。但是,荆州北部和扬州一小部被魏国占领,此消彼长。曹魏占据的人口是蜀国和吴国的两倍,因此才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说法。
魏国建立后,共有87郡及十二州,人口约500万,国土面积约290万平方公里。总兵力约45万,主要部署在西线万,东线万,还有洛阳及各据点约15万。
魏国当时占据了中原地区,而且自其建国起中原便很少遭到兵祸,因此魏国的人口和兵员相对来说情况要好点。魏国五百多万人口中,兵员有50万到60万人。当然了有这么多兵员并不意味着其一次性便能动员这么多人。由于曹魏实行屯田制度,因此这个兵员数字中有不少都是屯田兵,屯田兵的战斗力比较弱,一般只担负地方守卫任务,不会随大军出征。而魏国的能战之兵就要被大大压缩了。此外魏国需要防守北部边境和首都地区,国内重点关口也要留兵防守,这些至少要占去20万人。而魏国在淮河一线和陇西一线还要和吴蜀处于两线对峙的状态。因此魏国一般对外发兵的最大人数也就是20万人左右。
而当后来灭蜀时,钟会统兵10多万、邓艾3万多、诸葛绪3万多,总计是18万魏兵。后来取代魏国的晋朝在占据蜀地的前提下灭吴所动用的最大兵力是20余万。这样的灭国之战所动用的兵力数便是那个时代国家最大出兵人数的真实写照。
小半个扬州(江苏及安徽北,控制的极弱,多次得失,曹丕还是怪留意这块的,就是可惜他没在那赢过)
蜀国共有22郡及一州,人口约110万,国土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总兵力约13万,部署在北线万。这样的人口基数显然养活不了天文数字般的兵员,实际上根据蜀汉投降时的文策,当时蜀国灭亡时其兵员只有10.2万人。而在蜀汉全胜之时,其兵力也很难超过15万人。所以无论是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还是后来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蜀汉能动用的兵力估计最多也就十万人左右。
人口约230万,国土面积约150万。总兵力约25万,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
而在吴国投降时其兵员总数是23万。吴国由于地居东南地区,人口本就不多,在夺取荆州后,东吴的人口才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为了拥有更多人口,当时的吴国甚至还逼迫当时在山林中的越人出山当兵,吴国军队中的山越之兵估计有好几万人之多。由于吴国投降时毕竟也是经历过战争的,因此推想其全胜时期的兵员可能达到过30万人。
半个荆州(荆南,即湖南;荆北,主要就是南郡,周瑜领的可是真正的南郡太守)
这个时期虽然国家混战不断,但是这个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各路豪杰并起,都想建功立业,救国救民,出现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值得后人回味品读啊!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图解三国:三国时期的人口和兵力
公元一百五十七年,也就是汉桓帝亲手拉开天下大乱的时候,东汉做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全国人民有
五千六百万,而到了几十年之后三国时期总共加起来才八百四十万人口,短短几十年死了
4760万人,可见三国时期人数的死亡率有多高了,中国人口经历一次过山车的变化。三分天下最终结束与晋朝,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后紧接着又四分五裂,中国的老百姓没过多长时间又经历了五胡之乱,导致这个战乱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时期死亡人数太多,掌权者想招揽更多的游牧民族来增加中原地区的劳动力,没想到的是又酿成了很大的惨状!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以后三国算是比较和平的一个阶段,三个国家都开始恢复生产劳动,史料记载,经过几年的恢复,公元二百六十三年蜀国灭亡,
整个国家的人口大约有一百一十万人,魏国此时的人口已经到了五百万,吴国比魏国少比蜀汉多,也到了二百三十万人,三个国家加起来一共是八百四十万人口。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口多就象征着生产力强,国家就富强。从夏商周到秦汉,人口大多集中在北方,尽管东汉末年中原战乱,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尽管如此,南方的人口依然不能与北方相比。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逃跑时要“扶老携幼”,诸葛亮失去街亭后,还不忘在掳掠凉州人口的根本原因。
东汉时天下分为十三州,魏国大约占据九州之地,分别为司州(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雍州(自设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另外还有荆州北部和扬州一小部;吴国大约占据三州之地,分别为荆州南部、扬州大部、交州(自设广州);而蜀国只占据了一个州,即益州(自设梁州)。
由上可知,总人口约为4480万,其中南方的荆州、益州、扬州和交州一共占据1736万,约占38%。但是,荆州北部和扬州一小部被魏国占领,此消彼长。曹魏占据的人口是蜀国和吴国的两倍,因此才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说法。
魏国建立后,共有87郡及十二州,人口约500万,国土面积约290万平方公里。总兵力约45万,主要部署在西线万,东线万,还有洛阳及各据点约15万。
魏国当时占据了中原地区,而且自其建国起中原便很少遭到兵祸,因此魏国的人口和兵员相对来说情况要好点。魏国五百多万人口中,兵员有50万到60万人。当然了有这么多兵员并不意味着其一次性便能动员这么多人。由于曹魏实行屯田制度,因此这个兵员数字中有不少都是屯田兵,屯田兵的战斗力比较弱,一般只担负地方守卫任务,不会随大军出征。而魏国的能战之兵就要被大大压缩了。此外魏国需要防守北部边境和首都地区,国内重点关口也要留兵防守,这些至少要占去20万人。而魏国在淮河一线和陇西一线还要和吴蜀处于两线对峙的状态。因此魏国一般对外发兵的最大人数也就是20万人左右。
而当后来灭蜀时,钟会统兵10多万、邓艾3万多、诸葛绪3万多,总计是18万魏兵。后来取代魏国的晋朝在占据蜀地的前提下灭吴所动用的最大兵力是20余万。这样的灭国之战所动用的兵力数便是那个时代国家最大出兵人数的真实写照。
小半个扬州(江苏及安徽北,控制的极弱,多次得失,曹丕还是怪留意这块的,就是可惜他没在那赢过)
蜀国共有22郡及一州,人口约110万,国土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总兵力约13万,部署在北线万。这样的人口基数显然养活不了天文数字般的兵员,实际上根据蜀汉投降时的文策,当时蜀国灭亡时其兵员只有10.2万人。而在蜀汉全胜之时,其兵力也很难超过15万人。所以无论是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还是后来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蜀汉能动用的兵力估计最多也就十万人左右。
人口约230万,国土面积约150万。总兵力约25万,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
而在吴国投降时其兵员总数是23万。吴国由于地居东南地区,人口本就不多,在夺取荆州后,东吴的人口才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为了拥有更多人口,当时的吴国甚至还逼迫当时在山林中的越人出山当兵,吴国军队中的山越之兵估计有好几万人之多。由于吴国投降时毕竟也是经历过战争的,因此推想其全胜时期的兵员可能达到过30万人。
半个荆州(荆南,即湖南;荆北,主要就是南郡,周瑜领的可是真正的南郡太守)
这个时期虽然国家混战不断,但是这个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各路豪杰并起,都想建功立业,救国救民,出现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值得后人回味品读啊!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