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文史百科

探究书法艺术的演变:从汉字起源到现代审美特点

2024-10-26 02:00:03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造型对象的,了解汉字的发生、演变以及汉字形体的构成规律和特点,对于理解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审美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书法艺术是经过几千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演变而构成的人类文明。它是历经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演进起来的。从仰韶文化到商代的陶器符号,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序列,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尽管这些符号大部分还无法释读,但其具有文字的性质是无疑的。汉字是先民在观察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和抽象,使之符号化而成,这是造就汉字形体的主要方法。据文献记载,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发创造了书契,书契是上古时代的文书。《说文解字·叙》记载:“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坑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巧,万品一察,盖取诸史。”书契是比甲骨文更早更原始更简约的刻录文字。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文字符号,如仰韶文化陶器符号、龙山文化陶器符号,以及此后在大汶口文化和河南商代早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这样的符号,其形多有类似“鸟迹鸿爪”的,而且有些符号已经被释读。如商甲骨文、商周金文,青铜器花纹:战斗纹、贝纹、象纹(大象)、鱼纹。可以说,自然符号的演变是构建古文字的根源。

秦朝时期以李斯为代表,改造古文字统一中国文字为秦篆。秦篆字体造型工整,用笔与章法都有了一定的法度。应用的方便是推进汉字变化的主导因素,字体结构、笔画变形与简化是必然的,变化是汉字的演进规律。秦狱吏程邈把民问出现的一种生发字即“草篆”加工改造,创造出“隶书”。隶书是草篆演变而成的,草篆源于古籀,似篆似隶。隶书的演变与创新使汉字的演变达到了又一高度。隶书字体型质的特征使汉字的美学特征得以凸显。汉隶的流行把中国的书法从“线条化”推向了“笔画化”,为其它书体的生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表达书写者的审美意识和精神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众多的书法家那里,经过“守恒”和“变异”的相互消长所形成的毛笔字书写的方法和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主要的历程标志是:由书写上的“图画化”书体,演变成“线条化”的“秦小篆”书体,由线条化的小篆书体,演变成“笔画化”的“汉隶”书体,由笔画化的汉隶,发展到以后的隶、楷、行、草书体。各书体的书写艺术是指执笔、运笔、点画造型、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的书写法式、法则。它涉及字形知识和书写技巧,有字体各部分布局恰当,比例协调的法则规定,通过严谨的艺术构思,调动了各种书写技法以线条的形式而形成的字型。神秘莫测的笔迹形成抽象的书法气韵,独特统一的美学形式界定了这一纯粹的艺术门类,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一独特的符号,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

从字的型制上看,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各字体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变化规律,其中篆书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小篆(秦篆),隶书有秦隶、汉隶、楷隶之分,楷书有魏楷(魏碑)、唐楷之别,行书有行楷、行草的变化,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不同。书体的不同是汉字发展变化规律的必然,同时又是书法艺术理念及其哲学理念的发展成果。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演进,书法艺术的哲学理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从商周时期的古文字来看,人们为了记事、传情达意的需要,把看到的东西和想要说明的事情,用写实的“图像”或“会意”、“指事”的符号,把它刻画或者铸造在龟甲、兽骨、钟鼎、石鼓等器物上,这个时期的文字是一种象形图画,即“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汉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为书法艺术具有的双重价值而言,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书法艺术长足发展的根本因素。艺术价值体现在运用圆锥体毛笔这一特殊书写工具,通过严谨的艺术构思来调动各种书写技法而形成的执笔、用笔、点画造型、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的书写法式。这一书法的艺术理念及其哲学理念不断的规范,使书法艺术由“图画化”到“线条化”以及向“笔画化”乃至极致的发展变化。

字体型质的演变是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演变构建字体型质,型质是各种字体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属性和模式。篆书字体的型质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小篆(秦篆),是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字体。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公元前十四—公元前十一世纪)帝王利用媒材龟甲及兽骨等进行占卜时,刻写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是商代后期270多年的历史反映,是早期成熟、系统的汉字体系。其字体可分为单体字和合体字,字不仅有原始的象形和指事结构,同时也有明显的会意、形声、假借等结构现象。甲骨文确定了汉字的字体特点,其字体平稳整齐,笔画瘦硬方折,布局匀称自然,刻画和书写技术都非常果断和熟练,颇具古拙朴实之美。

金文起于殷商而盛行于西周,历时久远,字体变化大,殷商金文与周朝金文各有其面貌。金文是上古社会的文史资料和书法作品,少数是镌刻出来的,大部分是先刻在母范上然后翻铸而成的。在殷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保留着甲骨文的书写风格和效果,或与甲骨文的特征非常接近,铭文大都文简字少,属于大篆系统。由于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礼器以鼎为尊,乐器又以钟为多,故又称“钟鼎文”,或称“吉金文”、“款识文”。金文的特点布白自然,如星斗满天,气度宏伟,朴茂雍容,古趣横生,是书苑中开放较早的艺术之花,至今仍为人们所钟爱。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