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馆建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周恩来总理讲到:"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而革命历史博物馆(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应解决这个问题。"50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
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建其馆舍。因为老馆建筑面积只有6.5万平方米,实用功能不够完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2004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和五轮的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留三面"的建筑设计方案……
老照片
建筑风采
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
馆藏藏品
文物藏品是国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组织陈列与展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根本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国家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家博物馆有了宏大的建筑馆舍,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就不能称其为"国家"博物馆。从建馆初期馆藏文物只有几万件,到如今馆藏文物藏品数量约120万件,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为搞好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进国博看国宝
国博官网藏品频道
相关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藏品征集与捐献》
《耕耘•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代藏品征集历程》
“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
陈列和展览是国家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
国家博物馆的陈列体系思路是:在陈列展览内容上力求丰富多样。既要展示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又要展示近现代文明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要展示世界文明成果。既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也有临时展览;既有历史类陈展,也有艺术类陈展;既有本馆的藏品陈列,也有与国外大博物馆合作的陈展;既有侧重学术的展览,也有配合时政与纪念性的展览;既有反映传统艺术的展览,也有反映当代艺术成就的展览……
基本陈列
专题陈列
交流展
临时展
相关文章《"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综述》
《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综述》
“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馆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新国博公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为观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门票服务。
二是存包服务、安检服务、查询服务,标识信息提示和公共广播等系统服务。
三是配备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
四是设有咖啡、茶座、自助餐等休闲项目服务。
五是为满足公众需求,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站微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门票预约
导览服务
观众体验
开放成果
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
文物与馆舍安全始终是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中央领导同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对此都十分关心。为确保文物及馆舍安全,多年来国家博物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藏品保管制度,不断完善安防消防工作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安保队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003年以来的国博学术研究工作成果
学术是博物馆的立馆基础;博物馆学术水平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多少、学术影响的大小,学术人才的成就,都直接关系到一个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学术形象在博物馆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维护和塑造。
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组建,整合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学术力量,扩大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近十年来,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2011年,本馆专业人员在各类专业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约1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学术影响力已经成为新国博国家文化形象窗口的重要支柱。
详细内容>
官网-学术研究频道
相关文章《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成果》
《2003年以来的国博学术研究工作与成果综述》
结语
历经百年风雨,积淀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结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凝结着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一百周年的时刻,由衷地感谢你们!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扩建历程与馆藏藏品介绍
新馆建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周恩来总理讲到:"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而革命历史博物馆(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应解决这个问题。"50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
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建其馆舍。因为老馆建筑面积只有6.5万平方米,实用功能不够完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2004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和五轮的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留三面"的建筑设计方案……
老照片
建筑风采
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
馆藏藏品
文物藏品是国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组织陈列与展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根本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国家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家博物馆有了宏大的建筑馆舍,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就不能称其为"国家"博物馆。从建馆初期馆藏文物只有几万件,到如今馆藏文物藏品数量约120万件,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为搞好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进国博看国宝
国博官网藏品频道
相关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藏品征集与捐献》
《耕耘•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代藏品征集历程》
“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
陈列和展览是国家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
国家博物馆的陈列体系思路是:在陈列展览内容上力求丰富多样。既要展示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又要展示近现代文明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要展示世界文明成果。既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也有临时展览;既有历史类陈展,也有艺术类陈展;既有本馆的藏品陈列,也有与国外大博物馆合作的陈展;既有侧重学术的展览,也有配合时政与纪念性的展览;既有反映传统艺术的展览,也有反映当代艺术成就的展览……
基本陈列
专题陈列
交流展
临时展
相关文章《"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综述》
《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综述》
“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馆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新国博公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为观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门票服务。
二是存包服务、安检服务、查询服务,标识信息提示和公共广播等系统服务。
三是配备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
四是设有咖啡、茶座、自助餐等休闲项目服务。
五是为满足公众需求,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站微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门票预约
导览服务
观众体验
开放成果
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
文物与馆舍安全始终是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中央领导同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对此都十分关心。为确保文物及馆舍安全,多年来国家博物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藏品保管制度,不断完善安防消防工作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安保队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003年以来的国博学术研究工作成果
学术是博物馆的立馆基础;博物馆学术水平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多少、学术影响的大小,学术人才的成就,都直接关系到一个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学术形象在博物馆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维护和塑造。
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组建,整合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学术力量,扩大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近十年来,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2011年,本馆专业人员在各类专业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约1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学术影响力已经成为新国博国家文化形象窗口的重要支柱。
详细内容>
官网-学术研究频道
相关文章《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成果》
《2003年以来的国博学术研究工作与成果综述》
结语
历经百年风雨,积淀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结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凝结着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一百周年的时刻,由衷地感谢你们!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