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同主题问题:西安 历史
其他回答 共 2 条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前,这座京城一直被全国各地诸侯奉为"宗周"。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
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如阿房宫、章台宫、兴乐宫、信宫等。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设内史辖京畿各县(内史政区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
秦末楚汉相争,咸阳宫室被毁。汉高帝七年(前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25.7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2以上。除宫殿、衙署、达官显贵府第和宫廷作坊外,有9个商业区和160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征和四年(前89)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
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
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
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
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
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天元年(904),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废宫城和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门、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五代、宋、元时的长安城。
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10余县。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已失往日风采。长安城周围地区,宋金两代仍在城中置京兆府统之,辖长安、万年(樊川、咸宁)等14县(金12县)。
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中,至元十年(1273)改为安西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又改为奉元路。
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
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清继续沿用西安府名,辖长安、咸宁等15县,1州,孝义(今柞水)、宁陕(今县)等2厅。
1913年,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辖长安等41县。1914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后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1928年,割长安城及近郊设立西安市。1930年撤市复归长安县。1933年再设立西安市,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6个直辖市之一。1938年长安县迁至城南大兆镇。此后不久西安市再次撤销。1941年复设西安市,改为陕西省辖市。1947年再次升为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25日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辖12个区,隶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1953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又改为省辖市,同时把原来12个区调整为9个(今7区除阎良,再加上长乐区、阿房区和草滩区)。从此以后西安市的领属关系再未发生变化,但所辖区县不断变迁,直到1983年才稳定。
回答者:伯颜铁木耳 - 秀才 二级 8-8 14:02
西安,古又名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西安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城市之一。
西安是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经2000余年。在中国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1982年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改都城长安为“常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代称之的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西安是历史古都,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周至唐,先后称之为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历时近11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都在这里建立过政权。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陕西、四川行省、行中书省;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化的沉积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概括为关中十大怪。源于西安碑林中一块清代碑石的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纪录了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
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目前已被普通话同化,但还是保留了许多文言文的语法和汉语的古音。由于历史的缘故,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西安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古迹名胜。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以及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长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 慈恩寺塔、钟楼、骊山、鸿门宴故址、咸阳古渡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
西安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B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西安:从周秦到现代,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查看同主题问题:西安 历史
其他回答 共 2 条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前,这座京城一直被全国各地诸侯奉为"宗周"。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
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如阿房宫、章台宫、兴乐宫、信宫等。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设内史辖京畿各县(内史政区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
秦末楚汉相争,咸阳宫室被毁。汉高帝七年(前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25.7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2以上。除宫殿、衙署、达官显贵府第和宫廷作坊外,有9个商业区和160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征和四年(前89)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
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
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
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
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
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天元年(904),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废宫城和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门、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五代、宋、元时的长安城。
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10余县。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已失往日风采。长安城周围地区,宋金两代仍在城中置京兆府统之,辖长安、万年(樊川、咸宁)等14县(金12县)。
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中,至元十年(1273)改为安西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又改为奉元路。
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
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清继续沿用西安府名,辖长安、咸宁等15县,1州,孝义(今柞水)、宁陕(今县)等2厅。
1913年,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辖长安等41县。1914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后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1928年,割长安城及近郊设立西安市。1930年撤市复归长安县。1933年再设立西安市,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6个直辖市之一。1938年长安县迁至城南大兆镇。此后不久西安市再次撤销。1941年复设西安市,改为陕西省辖市。1947年再次升为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25日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辖12个区,隶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1953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又改为省辖市,同时把原来12个区调整为9个(今7区除阎良,再加上长乐区、阿房区和草滩区)。从此以后西安市的领属关系再未发生变化,但所辖区县不断变迁,直到1983年才稳定。
回答者:伯颜铁木耳 - 秀才 二级 8-8 14:02
西安,古又名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西安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城市之一。
西安是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经2000余年。在中国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1982年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改都城长安为“常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代称之的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西安是历史古都,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周至唐,先后称之为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历时近11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都在这里建立过政权。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陕西、四川行省、行中书省;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化的沉积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概括为关中十大怪。源于西安碑林中一块清代碑石的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纪录了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
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目前已被普通话同化,但还是保留了许多文言文的语法和汉语的古音。由于历史的缘故,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西安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古迹名胜。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以及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长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 慈恩寺塔、钟楼、骊山、鸿门宴故址、咸阳古渡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
西安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B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