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咱们跟大家谈了从原始社会到魏晋时期,古代交通的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强盛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交通自然也有了一番新景象。
一、隋唐时期的交通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成熟时期。其疆域扩大,国力增强,再加上唐朝时期开放的特点,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表现在交通上,则是国内更加严密的交通路线的往还交织、邮驿制度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发展、交通习俗的定型以及域外交通的昌盛。
在国内的交通路线方面,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线四通八达,各州郡之间、各县之间都修筑起了大道,这些道路层层连接,形成了稠密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在南方,这一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大都会出现,如扬州、广州、荆州的崛起,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沟通南、北的重任。这一时期最为人称道的是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它是应南北亟待交流的需求,在隋唐强盛国力的支撑下开凿的令世人惊叹的伟大工程。
隋唐大运河地图
隋唐时期在邮驿方面的变化则是邮驿机构开始兼有馆舍的性质,这种馆舍专供贵人使用,与汉代的邮亭大不相同。在交通工具方面,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更加复杂多样,车的形制增加,肩舆的使用更为普遍。船舶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平底海船、尖底海船的制作更加适合近海或者远洋航行,车船的发明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船上使用机械动力的尝试。总体来说,在交通工具方面,则是向着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方向发展,在运输方面则是向着承载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
隋唐时期的交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细化,政府对于人们的行船、闹市走车马、出入关津都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另外,唐朝还颁布了《仪制令》,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交通礼仪的规范。在交通设施方面,私人旅舍兴盛起来,收入可观,在都城、重要的港口、码头随处可见私人旅舍。它的兴盛与这一时期外商的大量涌入密切相关。另外,石拱桥等桥梁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在交通习俗方面,畏远行以及饯别、折柳、送行、软脚等拜别程式开始盛行并固定下来,成为了中国传统交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折柳送别
在域外交通方面,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堪称名副其实。唐朝时期大漠南北统一,北方草原毛皮之路达到兴盛阶段;去往滇缅、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宗教徒的往来之路;隋唐对西域的大力经营也迎来了西域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唐朝可以越过印度半岛直达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了,而且首次到达了红海和非洲。
总之,丝绸之路的全面繁荣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直接对接,也促进了中亚、西亚等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朝鲜、日本在唐朝发达的交通基础上往来频繁,在吸收唐朝先进文明的基础上迎来了本国的大发展时期。
二、宋元时期的古代交通
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的交通走向了成熟完善阶段,其总体面貌经过汉唐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在域外交通方面,陆路交通呈萎缩之势,海上交通全面繁荣。这一时期在远洋航线方面的成就是开辟了直接横渡印度洋的航线,在这条贸易航线上,除了丝绸贸易,瓷器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另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东南亚地区成为了沟通东西的中间桥梁,借中转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交通
当然,域外交通的繁荣无疑得益于宋元时期先进的科技。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正是有了宋元先进科技的支撑,才有了指南针的应用,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航海技术方面的巨大变革,它预示着计量航海时代的到来。另外,平衡舵的出现以及水密舱壁技术的成熟都是这一时期的船舶远洋航行的必备条件。
其次,在国内交通方面,陆路交通线更加成熟,尤其是元朝在四大汗国与中原地区以及各行省之间建立了发达的驿路,在行省之下的省与府之间、府与县之间建筑了大道——这样的三级交通网络,奠定了明清时期的交通格局。在水路交通方面,宋朝四渠、元代京杭大运河的疏浚成为了宋元漕运、沟通南北的重要路线,堪称宋元政府的命脉。
元朝版图
再次,在交通制度方面,《仪制令》遍布于全国各地,成为了人人都需遵守的规则。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宋元朝廷为海运立法,建立了市舶司,出台了《市舶法》等相关法律。关津制度在这一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其经济职能逐渐地凸现出来。在邮驿方面,官方经营的馆舍与邮驿逐渐合并,合称“馆驿”,既可用于官方传递政令和军令以及文书等,又可用于接待宾客,邮驿制度更加成熟化。
三、明清时期古代交通的没落
明清时期的交通无论在交通路线、交通技术、交通习俗还是交通制度方面都继承了前朝,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总结时代。这一时期的内陆交通网经过前朝的发展已达到完善,政府所做无非是对道路的修缮与整治。交通习俗与交通制度也渐渐固定下来。人们乘车坐船的规则、出行的禁忌、漕帮与马帮的习俗都在这一时期得到总结并传承了下来。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在域外交通方面,明清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明中期以前,中国的造船技术臻于极盛,以明朝强盛的国力与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为前提,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最远的航路,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中国与亚、非国家得以友好往来,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化,也为世界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东方航路,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在世界史上绽放的最后的辉煌。明中期以后,由于西方世界的变革以及明清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时期的域外交通已渐趋没落。
参考文献: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周成编著:《中国古代交通图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版。
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董莉莉、陈树淑著:《周流天下——中国传统交通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英]李约瑟:《李约瑟文集》,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新景象:国内交通路线四通八达
在之前的文章中,咱们跟大家谈了从原始社会到魏晋时期,古代交通的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强盛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交通自然也有了一番新景象。
一、隋唐时期的交通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成熟时期。其疆域扩大,国力增强,再加上唐朝时期开放的特点,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表现在交通上,则是国内更加严密的交通路线的往还交织、邮驿制度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发展、交通习俗的定型以及域外交通的昌盛。
在国内的交通路线方面,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线四通八达,各州郡之间、各县之间都修筑起了大道,这些道路层层连接,形成了稠密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在南方,这一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大都会出现,如扬州、广州、荆州的崛起,迅速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沟通南、北的重任。这一时期最为人称道的是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它是应南北亟待交流的需求,在隋唐强盛国力的支撑下开凿的令世人惊叹的伟大工程。
隋唐大运河地图
隋唐时期在邮驿方面的变化则是邮驿机构开始兼有馆舍的性质,这种馆舍专供贵人使用,与汉代的邮亭大不相同。在交通工具方面,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更加复杂多样,车的形制增加,肩舆的使用更为普遍。船舶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平底海船、尖底海船的制作更加适合近海或者远洋航行,车船的发明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船上使用机械动力的尝试。总体来说,在交通工具方面,则是向着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方向发展,在运输方面则是向着承载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
隋唐时期的交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细化,政府对于人们的行船、闹市走车马、出入关津都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另外,唐朝还颁布了《仪制令》,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交通礼仪的规范。在交通设施方面,私人旅舍兴盛起来,收入可观,在都城、重要的港口、码头随处可见私人旅舍。它的兴盛与这一时期外商的大量涌入密切相关。另外,石拱桥等桥梁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在交通习俗方面,畏远行以及饯别、折柳、送行、软脚等拜别程式开始盛行并固定下来,成为了中国传统交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折柳送别
在域外交通方面,这一时期的丝绸之路堪称名副其实。唐朝时期大漠南北统一,北方草原毛皮之路达到兴盛阶段;去往滇缅、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宗教徒的往来之路;隋唐对西域的大力经营也迎来了西域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唐朝可以越过印度半岛直达阿拉伯海和波斯湾了,而且首次到达了红海和非洲。
总之,丝绸之路的全面繁荣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直接对接,也促进了中亚、西亚等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朝鲜、日本在唐朝发达的交通基础上往来频繁,在吸收唐朝先进文明的基础上迎来了本国的大发展时期。
二、宋元时期的古代交通
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的交通走向了成熟完善阶段,其总体面貌经过汉唐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在域外交通方面,陆路交通呈萎缩之势,海上交通全面繁荣。这一时期在远洋航线方面的成就是开辟了直接横渡印度洋的航线,在这条贸易航线上,除了丝绸贸易,瓷器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另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东南亚地区成为了沟通东西的中间桥梁,借中转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交通
当然,域外交通的繁荣无疑得益于宋元时期先进的科技。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正是有了宋元先进科技的支撑,才有了指南针的应用,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航海技术方面的巨大变革,它预示着计量航海时代的到来。另外,平衡舵的出现以及水密舱壁技术的成熟都是这一时期的船舶远洋航行的必备条件。
其次,在国内交通方面,陆路交通线更加成熟,尤其是元朝在四大汗国与中原地区以及各行省之间建立了发达的驿路,在行省之下的省与府之间、府与县之间建筑了大道——这样的三级交通网络,奠定了明清时期的交通格局。在水路交通方面,宋朝四渠、元代京杭大运河的疏浚成为了宋元漕运、沟通南北的重要路线,堪称宋元政府的命脉。
元朝版图
再次,在交通制度方面,《仪制令》遍布于全国各地,成为了人人都需遵守的规则。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宋元朝廷为海运立法,建立了市舶司,出台了《市舶法》等相关法律。关津制度在这一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其经济职能逐渐地凸现出来。在邮驿方面,官方经营的馆舍与邮驿逐渐合并,合称“馆驿”,既可用于官方传递政令和军令以及文书等,又可用于接待宾客,邮驿制度更加成熟化。
三、明清时期古代交通的没落
明清时期的交通无论在交通路线、交通技术、交通习俗还是交通制度方面都继承了前朝,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总结时代。这一时期的内陆交通网经过前朝的发展已达到完善,政府所做无非是对道路的修缮与整治。交通习俗与交通制度也渐渐固定下来。人们乘车坐船的规则、出行的禁忌、漕帮与马帮的习俗都在这一时期得到总结并传承了下来。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在域外交通方面,明清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明中期以前,中国的造船技术臻于极盛,以明朝强盛的国力与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为前提,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最远的航路,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中国与亚、非国家得以友好往来,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化,也为世界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东方航路,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在世界史上绽放的最后的辉煌。明中期以后,由于西方世界的变革以及明清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时期的域外交通已渐趋没落。
参考文献: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周成编著:《中国古代交通图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版。
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董莉莉、陈树淑著:《周流天下——中国传统交通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英]李约瑟:《李约瑟文集》,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