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传统文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贡献

2024-08-06 01:01:15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回顾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振兴、人民解放和幸福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进一步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史论结合,鞭辟入里,是一篇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与领袖人物的重要文献。

讲话对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与领袖人物作了新的概括,同“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一以贯之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与领袖人物,必须建立在全面客观的历史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我们党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有着成功的经验。

正确评价和科学对待毛泽东同志与毛泽东思想,事关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在承认和指出失误的同时,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正是在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功过、肯定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我们党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并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从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出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就是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综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任何人的认识和行动都不能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对待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问题上,“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这一科学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所作的新的概括,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精髓。很明显,这一新概括与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关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一以贯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具有的大局观以及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战略定力。

正是从“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的高度,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不仅总结了毛泽东同志在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五个“创造性”贡献,而且全面归纳了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和卓越的思想风范、人格魅力、领导方法、为民情怀,突出强调了“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突出强调对领袖人物的评价应采取全面、历史、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要放在它的历史形态中去观察,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必须全面、历史、辩证地研究和评价。人的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去评价一个人,而应把领袖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领袖人物不是神,应以发展的观点如实地做出评价;人不可能孤立于时代与社会之外,领袖人物也只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自己的思想,当然也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要把领袖人物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研究领袖人物不应概念化、贴标签,要对领袖人物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特别强调对领袖人物的评价应采取全面、历史、辩证的科学分析方法,客观、公允地看待党的历史与领袖人物。多年来,社会上一直有人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提出各种脱离实际的非议,其着眼点始终放在毛泽东同志晚年的失误和错误上面。对此,讲话不仅与《历史决议》相一致,既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更指出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这一历史评价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在一些人看来,伟大人物应该是完美无缺、不可挑剔的。这实际上是以“神”而非“人”的标准来要求领袖人物。事实上,一个人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后人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启示。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分析评价充满历史辩证法,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这就启示我们,分析评价领袖人物为什么会犯错误、出现失误,既要承认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更要看到当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和历史原因。

正是考虑到了种种主客观因素,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就深化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正确回应了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各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实际的非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判断历史活动家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多少新的东西,为后人和未来社会提供了他们的前辈所没有提供的基础和条件。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而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所以,我们应正视和珍视这一探索所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讲话鲜明强调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重要的在于着眼未来,“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对于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走过的弯路,我们党并不讳言,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改正错误,诚恳地以史为鉴,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坚定自信。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重申:“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事实的确如此。

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做起来”、“改正过来”、“做好”,看法明晰,用语简练,指明了对待真理和错误应有的科学而郑重的态度。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和110周年的讲话中,也都强调了我们党的这一一贯认识。习近平同志这次讲到要“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进一步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

经验是财富,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只有敢于并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特别是教训,才能正视错误、修正错误,从而更好发展。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坚决纠正失误和错误,不断追求真理,就一定能得到群众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能任意选择的。五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和自豪,是一座巨大而丰富的精神宝库。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苦难与辉煌交织,光荣与梦想辉映,可供挖掘和汲取的正能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固然重要,但历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评判者。共产党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真正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执笔:柳建辉 李庆刚)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