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但其实当时巴士底狱里只关着7个犯人,他们7个人还都不是政治犯:其中一个是犯了“放荡罪”的贵族,两位病人,四个伪造犯。看守也是几个老弱的狱卒,而且巴士底狱是当时全法国条件最好的监狱。攻占巴士底狱并不能体现国王的暴政和人民的英勇。那为什么起义民众要选择巴士底狱,这个行动又为什么会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呢?
攻占巴士底狱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出自《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牛津欧洲史”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书里还有很多有趣有料的例子。
从历史教科书中,我们知道法国大革命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全世界。但除了教科书上简短的概括,我们对法国大革命了解多少?对于当时的“世界中心”——欧洲又了解多少?
欧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家林立,不同民族和信仰的人在这块土地共存,工业革命兴起于此,资产阶级革命在这里最先成功,两次世界大战发端于此……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读欧洲,读的就是西方世界的历史与发展。
今天小编为您推荐的这套“牛津欧洲史”系列,出身专业权威,正适合所有爱好历史人文的读者。
这套书由世界知名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依托牛津大学,集结了100多位国宝级院士,耗时40余年打造;
专家亲自获得的一手资料,准确翔实的二手资料,以及实力雄厚的考古团队;
牛津大学指定教科书,既是入门读物,又具有前沿视角,提供崭新的研究成果。
“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包括《牛津英国史》《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牛津第三帝国史》《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四本,分别对应现代欧洲形成的四个节点:起始—蓬勃发展—矛盾激化—尾声。每本书都是欧美顶尖学者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专题欧洲史。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牛津欧洲史”系列
以往的欧洲史,大多将“欧洲”视为不言自明的概念,从而忽略了欧洲自身的多元性,使读者误以为历史的演进是单线程的。
因此,“牛津欧洲史”系列丛书务求打破这一窠臼,将欧洲分为欧洲北方、西地中海世界、东地中海世界三大历史分区。北非、小亚细亚等与欧洲联系紧密的地区也被囊括其中。
三大分区在历史上有各自的文化底色,不同族群穿梭其间,带来战争与交流。
罗马人征服地中海世界,哥特人跨过了多瑙河;维京人跨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扬帆起航,奥斯曼人进入君士坦丁堡;法兰西人带着大革命的信念翻阅阿尔卑斯山,德意志人点燃狼烟从欧洲蔓延至全球……
这样不同时期欧洲的焦点应该聚集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除了突破了时间为轴的传统通史模式,这套书又根据不同的历史用专题史、国别史多线程的写作方式。
比如英国就以国别史的形式讲述了从公元前55年罗马入侵不列颠到工业革命的称霸全球,一步步建立海上霸权,又在20世纪迅速陨落。
而法国大革命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三帝国史,通过专题史的方式,以丰富的一二手材料,详尽的史实,细腻周全的描绘在波涛汹涌的近代欧洲,各方势力是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影响着世界格局。
《牛津英国史》
两千多年前,英国只是大西洋上一座孤悬小岛,谁也不会料到,这座荒蛮小岛竟一跃而起,成为控制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和土地的“日不落帝国”。
二战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美国崛起,辉煌帝国一夕瓦解。
透过英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能够更清晰、敏锐、热情甚至亲切地认识自己、自己的社会、邻居和周围的世界。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
1789年7月14日,法王路易十六在日记里写下“今日无事”,而就在此时,巴黎的起义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激烈而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实早就在悄悄酝酿,还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世界……
从1774年革命前的法国社会一直讲到1802年拿破仑成为终身执政,聚焦舆论骤变、财税改革、三级会议、对欧宣战、恐怖统治、热月政变等法国大革命中的每一个关键事件。全景式呈现了法国大革命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仅仅一个月过后,以这场刺杀为导火线,一场席卷全球33个国家、波及15亿人口……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在有形的战场上,战火从欧洲燃烧至亚洲和非洲,从陆地燃烧至天空和海洋;在无形的战场上,战火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性别、种族、阶级等全面的社会矛盾。
从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开始讲起,一直到1920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为止,不止聚焦于军事,更从多个维度囊括了一战的方方面面。
《牛津第三帝国史》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在之后短短20年的时间里,纳粹不但让德国重回强国之巅,更让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德国民众陷入疯狂。
书中通过大量史实记述了纳粹夺权全过程,并描述纳粹如何通过建筑、艺术、摄影、电影、经济等工具为民众编织美丽的愿景。
很多读者会担心,这样专业的历史读物,会不会特别难懂呢?
答案是,当然不会!因为这套书非常贴近生活,可读性特别强。牛津大学在编著这套书时,一直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生活,因此在书中常常能看到历史中的个人生活,非常生动有趣。
比如一战时,男性奔赴战场,干活的人变少了,这时女性就开始走出家庭,填补到工厂中代替男人原来的岗位。众多女性投身后勤与生产,这直接改变了人类历史上女性的地位。
一战中的女性劳动者
还有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国内,很多德国人通过摄影记录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是在娱乐,但其实却是纳粹的一种暗示——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正常”的私人生活是可能存在的。而通过这些数百万张私人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在纳粹独裁统治下,普通德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生活的。
贫富差距往往是革命的动因,法国大革命前夕,平民的弃婴率居高不下,贵族的奢靡生活与平民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
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乡下姑娘在巴黎的遭遇:
“18世纪60年代,巴黎有2.5万妓女。一个从乡下来的姑娘经历大抵是这样的:先做女仆,怀孕,丢掉工作,为了养活孩子沦为妓女。……18世纪80年代全法国大约有4万弃婴,仅巴黎就有8000人,在收留儿童的机构里,孩子往往活不过5岁。”
顶级出版社
“牛津欧洲史”是牛津大学引以为傲的系列丛书——一套欧洲人写给世界的欧洲史巨著。牛津大学出版社是是世界上著名的出版社之一,每年在50多个国家出版4500多种新书。
顶级的作者团队
牛津大学强大的学术资源,让出版社拥有一大批知名教授当作者,这套“牛津欧洲史”就是由此而来。看完这个作者团队,只看到两个字:权威!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顶尖学术机构的100多位国宝级院士,陆续加入“牛津欧洲史”写作团队。
可能有读者要问了,这么庞大的历史巨著,难道是靠一个人写完的吗?当然不是!这套书每本都有权威院士担当主编,每本里每个章节都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专业历史学家相互密切合作,充分保障了这套书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前沿性。
《牛津英国史》:肯尼思·O. 摩根主编,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和奥利尔学院名誉院士。
《牛津第三帝国史》:罗伯特·格拉特利主编,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牛津大学历史教授。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威廉·多伊尔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休·斯特罗恩主编,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战争史教授。
优质的外文出版物需要优质的翻译。这套“牛津欧洲史”系列翻译团队更是强大,
比如,北师大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学法国大革命专家等等。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让文本非常好读易读。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法国大革命的标志为何是攻占巴士底狱?真相鲜为人知
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但其实当时巴士底狱里只关着7个犯人,他们7个人还都不是政治犯:其中一个是犯了“放荡罪”的贵族,两位病人,四个伪造犯。看守也是几个老弱的狱卒,而且巴士底狱是当时全法国条件最好的监狱。攻占巴士底狱并不能体现国王的暴政和人民的英勇。那为什么起义民众要选择巴士底狱,这个行动又为什么会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呢?
攻占巴士底狱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出自《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牛津欧洲史”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书里还有很多有趣有料的例子。
从历史教科书中,我们知道法国大革命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全世界。但除了教科书上简短的概括,我们对法国大革命了解多少?对于当时的“世界中心”——欧洲又了解多少?
欧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家林立,不同民族和信仰的人在这块土地共存,工业革命兴起于此,资产阶级革命在这里最先成功,两次世界大战发端于此……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读欧洲,读的就是西方世界的历史与发展。
今天小编为您推荐的这套“牛津欧洲史”系列,出身专业权威,正适合所有爱好历史人文的读者。
这套书由世界知名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依托牛津大学,集结了100多位国宝级院士,耗时40余年打造;
专家亲自获得的一手资料,准确翔实的二手资料,以及实力雄厚的考古团队;
牛津大学指定教科书,既是入门读物,又具有前沿视角,提供崭新的研究成果。
“现代欧洲的诞生”四部曲,包括《牛津英国史》《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牛津第三帝国史》《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四本,分别对应现代欧洲形成的四个节点:起始—蓬勃发展—矛盾激化—尾声。每本书都是欧美顶尖学者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专题欧洲史。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牛津欧洲史”系列
以往的欧洲史,大多将“欧洲”视为不言自明的概念,从而忽略了欧洲自身的多元性,使读者误以为历史的演进是单线程的。
因此,“牛津欧洲史”系列丛书务求打破这一窠臼,将欧洲分为欧洲北方、西地中海世界、东地中海世界三大历史分区。北非、小亚细亚等与欧洲联系紧密的地区也被囊括其中。
三大分区在历史上有各自的文化底色,不同族群穿梭其间,带来战争与交流。
罗马人征服地中海世界,哥特人跨过了多瑙河;维京人跨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扬帆起航,奥斯曼人进入君士坦丁堡;法兰西人带着大革命的信念翻阅阿尔卑斯山,德意志人点燃狼烟从欧洲蔓延至全球……
这样不同时期欧洲的焦点应该聚集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除了突破了时间为轴的传统通史模式,这套书又根据不同的历史用专题史、国别史多线程的写作方式。
比如英国就以国别史的形式讲述了从公元前55年罗马入侵不列颠到工业革命的称霸全球,一步步建立海上霸权,又在20世纪迅速陨落。
而法国大革命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三帝国史,通过专题史的方式,以丰富的一二手材料,详尽的史实,细腻周全的描绘在波涛汹涌的近代欧洲,各方势力是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影响着世界格局。
《牛津英国史》
两千多年前,英国只是大西洋上一座孤悬小岛,谁也不会料到,这座荒蛮小岛竟一跃而起,成为控制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和土地的“日不落帝国”。
二战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美国崛起,辉煌帝国一夕瓦解。
透过英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能够更清晰、敏锐、热情甚至亲切地认识自己、自己的社会、邻居和周围的世界。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
1789年7月14日,法王路易十六在日记里写下“今日无事”,而就在此时,巴黎的起义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激烈而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实早就在悄悄酝酿,还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世界……
从1774年革命前的法国社会一直讲到1802年拿破仑成为终身执政,聚焦舆论骤变、财税改革、三级会议、对欧宣战、恐怖统治、热月政变等法国大革命中的每一个关键事件。全景式呈现了法国大革命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仅仅一个月过后,以这场刺杀为导火线,一场席卷全球33个国家、波及15亿人口……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在有形的战场上,战火从欧洲燃烧至亚洲和非洲,从陆地燃烧至天空和海洋;在无形的战场上,战火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性别、种族、阶级等全面的社会矛盾。
从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开始讲起,一直到1920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为止,不止聚焦于军事,更从多个维度囊括了一战的方方面面。
《牛津第三帝国史》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在之后短短20年的时间里,纳粹不但让德国重回强国之巅,更让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德国民众陷入疯狂。
书中通过大量史实记述了纳粹夺权全过程,并描述纳粹如何通过建筑、艺术、摄影、电影、经济等工具为民众编织美丽的愿景。
很多读者会担心,这样专业的历史读物,会不会特别难懂呢?
答案是,当然不会!因为这套书非常贴近生活,可读性特别强。牛津大学在编著这套书时,一直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生活,因此在书中常常能看到历史中的个人生活,非常生动有趣。
比如一战时,男性奔赴战场,干活的人变少了,这时女性就开始走出家庭,填补到工厂中代替男人原来的岗位。众多女性投身后勤与生产,这直接改变了人类历史上女性的地位。
一战中的女性劳动者
还有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国内,很多德国人通过摄影记录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是在娱乐,但其实却是纳粹的一种暗示——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正常”的私人生活是可能存在的。而通过这些数百万张私人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在纳粹独裁统治下,普通德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生活的。
贫富差距往往是革命的动因,法国大革命前夕,平民的弃婴率居高不下,贵族的奢靡生活与平民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
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普通乡下姑娘在巴黎的遭遇:
“18世纪60年代,巴黎有2.5万妓女。一个从乡下来的姑娘经历大抵是这样的:先做女仆,怀孕,丢掉工作,为了养活孩子沦为妓女。……18世纪80年代全法国大约有4万弃婴,仅巴黎就有8000人,在收留儿童的机构里,孩子往往活不过5岁。”
顶级出版社
“牛津欧洲史”是牛津大学引以为傲的系列丛书——一套欧洲人写给世界的欧洲史巨著。牛津大学出版社是是世界上著名的出版社之一,每年在50多个国家出版4500多种新书。
顶级的作者团队
牛津大学强大的学术资源,让出版社拥有一大批知名教授当作者,这套“牛津欧洲史”就是由此而来。看完这个作者团队,只看到两个字:权威!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顶尖学术机构的100多位国宝级院士,陆续加入“牛津欧洲史”写作团队。
可能有读者要问了,这么庞大的历史巨著,难道是靠一个人写完的吗?当然不是!这套书每本都有权威院士担当主编,每本里每个章节都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专业历史学家相互密切合作,充分保障了这套书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前沿性。
《牛津英国史》:肯尼思·O. 摩根主编,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和奥利尔学院名誉院士。
《牛津第三帝国史》:罗伯特·格拉特利主编,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牛津大学历史教授。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威廉·多伊尔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休·斯特罗恩主编,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战争史教授。
优质的外文出版物需要优质的翻译。这套“牛津欧洲史”系列翻译团队更是强大,
比如,北师大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学法国大革命专家等等。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让文本非常好读易读。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