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
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在其后不断的征战中融合了古羌集团中的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和古鲜卑集团的吐谷浑以及部分汉族,形成了今天的藏族。现今藏族的主体便是古代的吐蕃人。
三大藏区
由于藏区地域辽阔,在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的藏族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传统上藏族人习惯把藏区划分为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区。
卫藏区,藏族文化的摇篮
卫藏实际上是两个区域名称的组合。卫,藏语“中心”之意,泛指以拉萨河谷为中心的地区;“藏”,“河”之意,泛指日喀则以西、以北的广阔地区。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
卫藏方言区位于青藏高原的醅,是现在的西藏自治区。它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现今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等都在卫藏范围内。
安多区,多文化和辽阔的草原
安多也有边地之意。“安多”一词是取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的头一个字组成。安多的范围包括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之间的地区,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这里的人自称“安多哇”。
安多方言区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这里名人辈出,曾经涌现出了像宗喀巴、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多源的安多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区,强悍的康巴人
“康”是边地之意,“巴”是人的意思,“康巴”即康区的人。康巴方言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
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区之内。
康巴文化独树一帜,特点鲜明,是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巴地区的歌舞飘逸潇洒、刚劲有力,尤其是玉树的舞蹈,雄健流畅,闻名遐迩。据说当年迎娶文成公主时,就有玉树的歌舞队。
康巴服饰也独具特色,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长布衫等;脚下喜欢穿传统藏靴;帽类以金盏帽、礼帽、狐皮帽最为流行。
不同的藏人嘉绒藏族
嘉绒地区藏语全称“嘉尔木擦瓦绒”,是一个综合山名、水名与自然环境的名称。在小金和丹巴之间有一座闻名全藏的木尔多神山,“嘉尔木” 即此山之山神;“擦瓦”:居住在擦曲河流域的人;“绒”:农业河谷区。
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区域包括今天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
石碉建筑是嘉绒藏族的标志性建筑,古碉文化也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丹巴素有“千碉之府”的美称,每座石碉上都有历史演进的烙印。这种石碉是战、居两用的垒石建筑。此外,
丹巴地区以出美女而闻名,康巴之花多出自丹巴。
工布藏族
工布藏族主要在今天西藏的林芝地区,以工布江达、林芝为中心。“工布”一词为古时部族名,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普雅隆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为十二小邦之一。
工布服在西藏服饰中独具一格,不论男女都爱穿一种称为“果秀”的长坎肩。这种服装无领无袖,套头穿着,多为黑色和紫色。
工布地区处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海拔低,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除藏族外,还生活着门巴、珞巴等十多个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民风古朴,民间工艺众多,是西藏著名的旅游胜地。 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与其他地区藏族有所不同。白马藏族讲藏语,却不识藏文,普遍使用汉文。
因此,众多的民族学和史学家认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唐代吐蕃东征,占领了整个氐族地区,大批吐蕃军民随军而来与氐族杂居,使一部分氐族逐渐丧失了固有的文化特征,形成了藏化的氐人,也就是今天白马藏族的祖先。
服饰也很有特色,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插两三支。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几支弯曲的羽毛,象征美丽,这种帽子被当地的白马人称之为“沙嘎”。
华锐藏族
“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的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通东部、甘肃的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其中天祝是华锐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形成华锐藏族的主体是吐蕃人,华锐藏族自称“博”或“华锐嘎布”,男子多穿白色毡袍,反映了华锐藏族特别崇尚白色,并认同与其他地区藏族同出一源的深刻民族观念。从古至今,华锐地区人杰地灵、学者辈出,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卓仓藏族
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哇”,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卓仓七沟”之意)。
“卓仓”这一称为来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后藏地区卓沃降地方名,“卓”这“卓沃隆”、“仓”为祖系,“卓仓”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东方人”。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属于西藏自治区樟木口岸的樟木镇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夏巴尔人有2000多人。
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通用藏文。夏尔巴人分为立新乡和陈塘夏尔巴人。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比较杂,既有藏语、尼泊尔语、还有土语。他们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很多人以自己的族群的名字夏尔巴为姓。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像陈塘夏尔巴人的姓氏就分两种,叫提嘎瓦、从巴瓦。
谜一样的木雅藏人
在康区木雅一带(甘孜州折多山和雅砻江之间)的藏族囚其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也称“木雅藏族”。
历史上,"多康六岗"中的木雅热岗就是指木雅地区,即今康定县折多山以西、道孚县以南、雅江县以东、九龙县以北一带地区。这一地域内居住的藏族,被称之为“木雅娃”。
木雅藏族的来历至今是一个迷,作为康巴藏族的一个分支,被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后裔。
天边的西藏,淳朴的藏民,书写了一曲历史的长歌,这片土地上有着虔诚的信仰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藏族的历史变迁与三大方言区:从吐蕃王朝到现今的藏族文化
藏族
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在其后不断的征战中融合了古羌集团中的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和古鲜卑集团的吐谷浑以及部分汉族,形成了今天的藏族。现今藏族的主体便是古代的吐蕃人。
三大藏区
由于藏区地域辽阔,在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的藏族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传统上藏族人习惯把藏区划分为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区。
卫藏区,藏族文化的摇篮
卫藏实际上是两个区域名称的组合。卫,藏语“中心”之意,泛指以拉萨河谷为中心的地区;“藏”,“河”之意,泛指日喀则以西、以北的广阔地区。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
卫藏方言区位于青藏高原的醅,是现在的西藏自治区。它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现今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等都在卫藏范围内。
安多区,多文化和辽阔的草原
安多也有边地之意。“安多”一词是取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的头一个字组成。安多的范围包括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之间的地区,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这里的人自称“安多哇”。
安多方言区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这里名人辈出,曾经涌现出了像宗喀巴、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多源的安多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区,强悍的康巴人
“康”是边地之意,“巴”是人的意思,“康巴”即康区的人。康巴方言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
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区之内。
康巴文化独树一帜,特点鲜明,是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巴地区的歌舞飘逸潇洒、刚劲有力,尤其是玉树的舞蹈,雄健流畅,闻名遐迩。据说当年迎娶文成公主时,就有玉树的歌舞队。
康巴服饰也独具特色,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长布衫等;脚下喜欢穿传统藏靴;帽类以金盏帽、礼帽、狐皮帽最为流行。
不同的藏人嘉绒藏族
嘉绒地区藏语全称“嘉尔木擦瓦绒”,是一个综合山名、水名与自然环境的名称。在小金和丹巴之间有一座闻名全藏的木尔多神山,“嘉尔木” 即此山之山神;“擦瓦”:居住在擦曲河流域的人;“绒”:农业河谷区。
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区域包括今天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
石碉建筑是嘉绒藏族的标志性建筑,古碉文化也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丹巴素有“千碉之府”的美称,每座石碉上都有历史演进的烙印。这种石碉是战、居两用的垒石建筑。此外,
丹巴地区以出美女而闻名,康巴之花多出自丹巴。
工布藏族
工布藏族主要在今天西藏的林芝地区,以工布江达、林芝为中心。“工布”一词为古时部族名,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普雅隆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为十二小邦之一。
工布服在西藏服饰中独具一格,不论男女都爱穿一种称为“果秀”的长坎肩。这种服装无领无袖,套头穿着,多为黑色和紫色。
工布地区处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海拔低,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除藏族外,还生活着门巴、珞巴等十多个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民风古朴,民间工艺众多,是西藏著名的旅游胜地。 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与其他地区藏族有所不同。白马藏族讲藏语,却不识藏文,普遍使用汉文。
因此,众多的民族学和史学家认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唐代吐蕃东征,占领了整个氐族地区,大批吐蕃军民随军而来与氐族杂居,使一部分氐族逐渐丧失了固有的文化特征,形成了藏化的氐人,也就是今天白马藏族的祖先。
服饰也很有特色,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插两三支。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几支弯曲的羽毛,象征美丽,这种帽子被当地的白马人称之为“沙嘎”。
华锐藏族
“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的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通东部、甘肃的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其中天祝是华锐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形成华锐藏族的主体是吐蕃人,华锐藏族自称“博”或“华锐嘎布”,男子多穿白色毡袍,反映了华锐藏族特别崇尚白色,并认同与其他地区藏族同出一源的深刻民族观念。从古至今,华锐地区人杰地灵、学者辈出,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卓仓藏族
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哇”,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卓仓七沟”之意)。
“卓仓”这一称为来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后藏地区卓沃降地方名,“卓”这“卓沃隆”、“仓”为祖系,“卓仓”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东方人”。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属于西藏自治区樟木口岸的樟木镇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夏巴尔人有2000多人。
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通用藏文。夏尔巴人分为立新乡和陈塘夏尔巴人。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比较杂,既有藏语、尼泊尔语、还有土语。他们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很多人以自己的族群的名字夏尔巴为姓。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像陈塘夏尔巴人的姓氏就分两种,叫提嘎瓦、从巴瓦。
谜一样的木雅藏人
在康区木雅一带(甘孜州折多山和雅砻江之间)的藏族囚其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也称“木雅藏族”。
历史上,"多康六岗"中的木雅热岗就是指木雅地区,即今康定县折多山以西、道孚县以南、雅江县以东、九龙县以北一带地区。这一地域内居住的藏族,被称之为“木雅娃”。
木雅藏族的来历至今是一个迷,作为康巴藏族的一个分支,被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后裔。
天边的西藏,淳朴的藏民,书写了一曲历史的长歌,这片土地上有着虔诚的信仰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