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拉开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局部地区的抗日战争演变为波及全中国的全面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现在,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了近七十年。对于中国来说,全民族参加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那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成功,是中国社会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捩点。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其过程虽然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军事力量的对抗,但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中华民族从分裂走向团结、从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所以,抗日战争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近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历史阶段,是孕育中国社会巨大转折的历史阶段。今天,我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不仅要将抗日战争作为重要的战争历史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其作为中国社会复兴枢纽的意义上,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的考察。
抗日战争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学术界将抗日战争的历史放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对抗日战争历史过程的叙述和抗战历史经验的总结甚至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讨论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海峡两岸历史学者共同语言最多的话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抗日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出版,日益受到研究者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在搜集、整理各种档案、文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大型档案史料,专题史料的整理出版也成果颇丰。这些史料的出版构成抗战史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史研究者提供了相对全面、基本、系统和可靠的史料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开展。
考核和记录事实是历史研究者的基本责任,而历史资料是记录历史和进行史学研究最基本的凭据,研究历史当然要从资料入手,其道理自不待言。当我们把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视角从单纯的军事史扩大到政治、经济、社会史等方方面面,全方位进行考察的时候,还会意识到:与抗日战争时期全民被动员起来进行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历史过程相比,相关资料的整理可以说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对于把抗日战争的历史作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全方位的研究来说,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为了对抗日战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战时建设等诸方面作综合的全景式的研究,我们注意到: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大量的出版物、官方文献及内部资料。作为抗战文献,这些资料的重要意义是人所共知的。但在战争年代,这些资料尽管大部分属于公开性质,但发行数量少、范围窄,存世不多,不乏珍稀文献、重要史料。这些资料战后长期深藏于图书馆、纪念馆等收藏单位,研究者不大容易看到,所以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例,其前身北平图书馆于全面抗战爆发后,联络各方知名人士成立“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将大量重要资料和珍稀文献收集在馆。一九四九年后,更是接收了国民政府机关的大量藏书,其中有大量抗战时期官方内部文件和未刊书,多为油印本,有的在当时属。国内另有一些地方公共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图书馆也保存有类似的文献。这些资料在战争时期发行数量很少,但却构成了我们民族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侧面,且具有以下特点:
一、史料价值很高。如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敌伪情报》《敌伪经济汇报》《调查专报》《敌情参考资料》《政治参考资料》等内部文件、各战区内部刊印的战役纪要、战斗检讨、日军日记分析、缴获文件分析等,上面多盖有“机密”“极机密”的印记,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二、存世极少,使用不易。这些文献当时的刊行范围十分有限,印数本来就很少,能够留存至今的更少,乃至部分资料现已成孤本,更凸显其珍稀性。
三、未编目文献较多。上述文献虽然长期被收藏,但因不属于古籍善本,所以待遇与善本有天壤之别,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至今还没有编制出完善的联合目录(《民国时期总书目》有关抗战的部分遗漏较多);部分内部文件、油印本甚至都未曾编目,利用起来极为不便。
四、保存状况极差。抗战时期的文献产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各方面条件艰苦,纸张、印刷状况都极差,所以形成的文献不易保存;战后几十年来由于保管条件普遍较差,酸化现象严重,纸张掉渣、折断现象极其普遍,已经不能再向社会提供阅览。但长期“束之高阁”,无法满足研究者查阅需要,更无法发挥对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作用。
有鉴于此,从二〇一三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国内各重点收藏机构,启动《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的编辑整理工作,同步推动抗战文献的保护与整理工作,将上述无法向社会提供原件查阅的珍稀文献、重要史料首先进行整理,分类编排出版,将文献的再生性保护与学术研究需求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已经结束近七十年,当年的战争亲历者已经逐渐远离我们,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的经验更需要记取。所以认真搜集、整理当年的历史资料,以尽量再现当年历史,就显得更加重要。《抗日战争史料丛编》就是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总结历史经验的条件。
我们相信,《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的出版,会使得大量的珍稀文献得以系统刊布,大量重要的抗战史料得以集中披露,不仅能促进学术研究,也能让更多的民众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取得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科学地运用这些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历史,认识过去与现在,预见将来,对建设我们的祖国将是极有意义的事情。(2014年9月)
(此文为《抗日战争史料丛编》序言,作者步平(1948-2016),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惊爆! 新冠感染潮又来!大批人病倒,高烧狂咳,有人直接失忆!
大V日本逛超市感叹:日本确实发达,普通人月薪9000人民币,物价却和中国没区别
上海跟佛祖借了100亿元?纯属谣言!发文平台:非常明显的人为伪造、拼接信息,网信部门:将移交公安处置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iPhone16和华为Mate70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谁会是,最终选择?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步平 抗日战争史料整理概说
一九三一年,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拉开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局部地区的抗日战争演变为波及全中国的全面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现在,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了近七十年。对于中国来说,全民族参加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那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成功,是中国社会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捩点。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其过程虽然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军事力量的对抗,但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中华民族从分裂走向团结、从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所以,抗日战争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近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历史阶段,是孕育中国社会巨大转折的历史阶段。今天,我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不仅要将抗日战争作为重要的战争历史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其作为中国社会复兴枢纽的意义上,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的考察。
抗日战争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学术界将抗日战争的历史放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对抗日战争历史过程的叙述和抗战历史经验的总结甚至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讨论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海峡两岸历史学者共同语言最多的话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抗日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出版,日益受到研究者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在搜集、整理各种档案、文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大型档案史料,专题史料的整理出版也成果颇丰。这些史料的出版构成抗战史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史研究者提供了相对全面、基本、系统和可靠的史料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开展。
考核和记录事实是历史研究者的基本责任,而历史资料是记录历史和进行史学研究最基本的凭据,研究历史当然要从资料入手,其道理自不待言。当我们把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视角从单纯的军事史扩大到政治、经济、社会史等方方面面,全方位进行考察的时候,还会意识到:与抗日战争时期全民被动员起来进行的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历史过程相比,相关资料的整理可以说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对于把抗日战争的历史作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全方位的研究来说,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为了对抗日战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战时建设等诸方面作综合的全景式的研究,我们注意到: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大量的出版物、官方文献及内部资料。作为抗战文献,这些资料的重要意义是人所共知的。但在战争年代,这些资料尽管大部分属于公开性质,但发行数量少、范围窄,存世不多,不乏珍稀文献、重要史料。这些资料战后长期深藏于图书馆、纪念馆等收藏单位,研究者不大容易看到,所以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例,其前身北平图书馆于全面抗战爆发后,联络各方知名人士成立“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将大量重要资料和珍稀文献收集在馆。一九四九年后,更是接收了国民政府机关的大量藏书,其中有大量抗战时期官方内部文件和未刊书,多为油印本,有的在当时属。国内另有一些地方公共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图书馆也保存有类似的文献。这些资料在战争时期发行数量很少,但却构成了我们民族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侧面,且具有以下特点:
一、史料价值很高。如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敌伪情报》《敌伪经济汇报》《调查专报》《敌情参考资料》《政治参考资料》等内部文件、各战区内部刊印的战役纪要、战斗检讨、日军日记分析、缴获文件分析等,上面多盖有“机密”“极机密”的印记,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二、存世极少,使用不易。这些文献当时的刊行范围十分有限,印数本来就很少,能够留存至今的更少,乃至部分资料现已成孤本,更凸显其珍稀性。
三、未编目文献较多。上述文献虽然长期被收藏,但因不属于古籍善本,所以待遇与善本有天壤之别,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至今还没有编制出完善的联合目录(《民国时期总书目》有关抗战的部分遗漏较多);部分内部文件、油印本甚至都未曾编目,利用起来极为不便。
四、保存状况极差。抗战时期的文献产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各方面条件艰苦,纸张、印刷状况都极差,所以形成的文献不易保存;战后几十年来由于保管条件普遍较差,酸化现象严重,纸张掉渣、折断现象极其普遍,已经不能再向社会提供阅览。但长期“束之高阁”,无法满足研究者查阅需要,更无法发挥对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作用。
有鉴于此,从二〇一三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联合国内各重点收藏机构,启动《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的编辑整理工作,同步推动抗战文献的保护与整理工作,将上述无法向社会提供原件查阅的珍稀文献、重要史料首先进行整理,分类编排出版,将文献的再生性保护与学术研究需求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已经结束近七十年,当年的战争亲历者已经逐渐远离我们,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的经验更需要记取。所以认真搜集、整理当年的历史资料,以尽量再现当年历史,就显得更加重要。《抗日战争史料丛编》就是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总结历史经验的条件。
我们相信,《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的出版,会使得大量的珍稀文献得以系统刊布,大量重要的抗战史料得以集中披露,不仅能促进学术研究,也能让更多的民众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取得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科学地运用这些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历史,认识过去与现在,预见将来,对建设我们的祖国将是极有意义的事情。(2014年9月)
(此文为《抗日战争史料丛编》序言,作者步平(1948-2016),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惊爆! 新冠感染潮又来!大批人病倒,高烧狂咳,有人直接失忆!
大V日本逛超市感叹:日本确实发达,普通人月薪9000人民币,物价却和中国没区别
上海跟佛祖借了100亿元?纯属谣言!发文平台:非常明显的人为伪造、拼接信息,网信部门:将移交公安处置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iPhone16和华为Mate70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谁会是,最终选择?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