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带给我们深刻启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新时代十年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中获得深刻启示,既是增强历史自信、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要求,也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强大助力。
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青春气质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实践明证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百余年来,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纵观世界历史,有些大党、老党衰落和垮台。“苏共早年在有二十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二百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世界社会主义由此遭受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世界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否能永远年轻、永葆青春?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之前,毛泽东同志就对如何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进行过深入思考,并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关系党千秋伟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他深刻总结百年党史特别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揭示了“自我革命”这第二个答案。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法宝。
一百多年来,党正是由于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一次次解决自身问题、革除自身病症,永葆青春活力,领导人民战胜了艰难险阻、铸就了伟大辉煌,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实告诉我们“凭什么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围绕“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一管党治党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中央全面系统分析因“大也有大的难处”而带来的问题挑战。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腐败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义无反顾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扶正祛邪、激浊扬清,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由此而形成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需要在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来,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需要在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保持下来。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做好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准备。
一是号召并确保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鉴古知今,彰往察来。历史证明,只要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就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要想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就要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能够经受得住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防范好“四种危险”。为此,就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二是自信自强,坚定必胜信念,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从正反两个方面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状态,团结奋斗,创造了气壮山河的历史成就。今天,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又一次为“团结就是力量”提供了正反两面的案例。西方国家的政党对抗、社会分裂、政治内耗已经成为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心怀真理,脚踏人间正道,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团结。未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面临何种挑战,只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团结奋斗,就一定能挫败一切试图阻碍中国发展的图谋。
三是明确新的历史关头的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要团结奋斗,就要明确奋斗目标。在共同奋斗目标基础上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毛泽东同志曾说:“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负面因素或现象,某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固守零和博弈思维,给我国发展带来更大更强的外部压力,增加了我国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以明确的奋斗目标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尤为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目标,让全世界再次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和光明前景。在这一目标的鼓舞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这艘巍巍巨轮需要掌舵领航,需要思想指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要善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刻舟求剑,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叶公好龙啊。就是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早就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李大钊同志就曾指出,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这一问题。1938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特别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民族复兴的历史纵深和思想理论的深厚土壤,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两个结合”,审时度势、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有着深深渴望。近代以后,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美国记者白修德在访问延安后曾感慨到:“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是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胜利。其中,战胜贫困,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进行艰苦卓绝的长期艰辛奋斗。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和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战胜贫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也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良政善治的典范,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不仅是全球减贫事业的模范和先行者,也是国际减贫合作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秉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布了包括减贫、粮食安全在内的首批项目清单,成立了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积极筹建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这些都旨在促进减贫经验分享,推动减贫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减贫发展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期待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世界充分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力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又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行动准则和价值追求。
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推进和拓展现代化,既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现了人类社会摆脱贫困、饥饿、战争、冲突、歧视和霸权的美好愿景,发展实践为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即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历史演进,基于本国本民族的主体自主性,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透过“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带给我们深刻启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CXSXJ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⑤《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新华网,2021年3月23日。
⑥《“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9日。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及其深刻启示
【摘要】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带给我们深刻启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新时代十年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中获得深刻启示,既是增强历史自信、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要求,也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强大助力。
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青春气质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实践明证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百余年来,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还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纵观世界历史,有些大党、老党衰落和垮台。“苏共早年在有二十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二百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世界社会主义由此遭受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世界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否能永远年轻、永葆青春?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之前,毛泽东同志就对如何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进行过深入思考,并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关系党千秋伟业、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他深刻总结百年党史特别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揭示了“自我革命”这第二个答案。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法宝。
一百多年来,党正是由于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一次次解决自身问题、革除自身病症,永葆青春活力,领导人民战胜了艰难险阻、铸就了伟大辉煌,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实告诉我们“凭什么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围绕“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一管党治党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中央全面系统分析因“大也有大的难处”而带来的问题挑战。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腐败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义无反顾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扶正祛邪、激浊扬清,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由此而形成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需要在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来,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需要在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保持下来。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做好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准备。
一是号召并确保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鉴古知今,彰往察来。历史证明,只要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党就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要想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就要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能够经受得住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防范好“四种危险”。为此,就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二是自信自强,坚定必胜信念,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从正反两个方面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状态,团结奋斗,创造了气壮山河的历史成就。今天,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又一次为“团结就是力量”提供了正反两面的案例。西方国家的政党对抗、社会分裂、政治内耗已经成为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心怀真理,脚踏人间正道,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团结。未来,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面临何种挑战,只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团结奋斗,就一定能挫败一切试图阻碍中国发展的图谋。
三是明确新的历史关头的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要团结奋斗,就要明确奋斗目标。在共同奋斗目标基础上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毛泽东同志曾说:“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负面因素或现象,某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固守零和博弈思维,给我国发展带来更大更强的外部压力,增加了我国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以明确的奋斗目标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尤为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目标,让全世界再次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和光明前景。在这一目标的鼓舞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这艘巍巍巨轮需要掌舵领航,需要思想指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要善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刻舟求剑,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叶公好龙啊。就是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早就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李大钊同志就曾指出,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这一问题。1938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特别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民族复兴的历史纵深和思想理论的深厚土壤,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两个结合”,审时度势、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有着深深渴望。近代以后,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美国记者白修德在访问延安后曾感慨到:“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是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胜利。其中,战胜贫困,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进行艰苦卓绝的长期艰辛奋斗。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和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战胜贫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也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良政善治的典范,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不仅是全球减贫事业的模范和先行者,也是国际减贫合作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秉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布了包括减贫、粮食安全在内的首批项目清单,成立了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积极筹建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这些都旨在促进减贫经验分享,推动减贫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减贫发展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期待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世界充分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力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又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行动准则和价值追求。
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推进和拓展现代化,既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现了人类社会摆脱贫困、饥饿、战争、冲突、歧视和霸权的美好愿景,发展实践为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即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历史演进,基于本国本民族的主体自主性,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透过“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带给我们深刻启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CXSXJ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⑤《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新华网,2021年3月23日。
⑥《“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9日。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