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历史文化

初二历史论文范文:探讨历史人物教学对人格教育的渗透

2024-10-22 01:00:37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历史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因教学及研究课题的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其研究成果也有会不尽想同之外,而且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有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二历史论文,看看这些论文之间有什么区别。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浅谈初二历史人物教学渗透人格教育摘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健全的人格是其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历史人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人格教育的极佳依托。本文以初二这一特殊的学段为例,试图从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课堂中如何通过近现代历史人物教学来塑造学生优秀人格进行探索。关键词:初二;人物教学;渗透人格教育;Abstract:Intoday'ssociety,itneedstheall-rounddevelopmentoftalents,andtheperfectpersonalityisanimportantpartofthewholesociety.Historyduetoitsuniqueadvantagesandcharm,inteachingcanverygoodtostudentsofpersonalityeducation,historicalfigureslearningistocultivatethestudents'noblepersonality,becomeanexcellentrelyingonstudents'personalityeducation.ThisarticletakestheEighthGradethisspecialgradeasanexample,triestoexplorethenecessityofpersonalityeducationandhowtoshapestudents'excellentpersonalitythroughtheteachingof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icalfigures.Keyword:EighthGrade;characterteaching;infiltratingpersonalityeducation;1为什么要进行人格教育(1)学生年龄的需求。

中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没有真正成熟,而且在学业压力下,特别容易造成人格分裂与畸形,主要表现为好动、焦虑、厌学、多疑、被动、嫉妒、报复等不良的人格缺陷。而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学段,因为学生正值青春期,正是认识容易极端、情感容易冲动、行为容易盲动的危险时期。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初二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期。(2)人格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本质。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宗旨,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专家赵亚夫认为:"历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发展优良的人格。"所以学校历史教学如果不以立德树人的人格教育为本位的话,那么就失去本学科的意义了。2教学中如何通过人物教学渗透人格教育在初二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历史人物所蕴含的优秀人格素养,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渗透,"润物细无声"地推动学生健全和完善人格,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1)深挖教材,精选人物,树立榜样,塑造优良人格。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常规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存在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师要首先具备现代教育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重视渗透人格教育的教学探索。充分挖掘课本教材中的历史人物,突破教材的内容定势来开展教学。笔者认为初二中国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很好的素材,所以,笔者在初二历史课堂教学中精选林则徐、孙中山、****这三位历史人物,以单元专题形式开设人格教育活动课。在学生充分准备材料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充分认知、思考、感悟三位历史伟人的性格、感情、经历、思想等,感受三位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林则徐在禁烟时表达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心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追求民主共和呕心沥血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历经人生的大起大落,却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通过专题活动课,用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来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胸怀坦荡的意志人格,培养学生正视挑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格。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生养料。活动课后老师布置学生写小论文以检测人格教育的效果。

通过深入全面学习和感受的三位伟大人物人格魅力,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自己所爱戴、敬仰的优秀的学习楷模,这些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整和规范每个学生的言行,塑造优良人格。(2)改进教法,转变学法,引导学生树立优秀人格。优良的人格培养,需要反复地锤炼、修正和健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人格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在初二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改进教法,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使历史人物教学与优秀人格培养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树立优秀人格。首先在课堂历史人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林则徐活动课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上台展示林则徐的人生经历,来感受林则徐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历史剧、阶段性辩论和问题探究、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林则徐"忠君爱国"、"思想先进"、"清正廉明"、"爱民忧民"这四个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林则徐的高尚人格,使学生心灵得到共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转变学法,针对不少初二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于和同学交流合作的人格缺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历史知识辩论或抢答历史谜语、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营造民主、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师生亲密交流,学生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挫折和成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及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优秀的人格。

(3)影视引领,学科协作,拓宽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优良人格。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历史影视作品在人格教育渗透的优势。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在一切艺术中最教育人的是电影。"的确,电影通过声画并茂、视听并重的优势,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而历史人物的伟大人格更能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如在《鸦片战争》电影中通过截取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军的视频,使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在电影《孙中山》中截取孙中山生命的最后关头为了民主共和带病北上的感人场面;纪录片《****南巡》中近90 高龄还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呕心沥血等等,这些影视资料都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充分获得美感的同时,感受伟大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心灵的感悟中促使他们认识自我,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当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语文、思品等学科加以融合,拓宽人文教育功能。如在林则徐的教学中,可以引用他的诗词展现其伟大的人格,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展示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感受红军不怕艰险的革命英雄气概,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伟人的同时,揭露近代史上的一些民族败类、革命叛徒的丑恶嘴脸,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正确的唯物史观,在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

3 克服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弊端3.1 注意渗透性"渗透"是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在课堂历史人物学习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在一堂课中就能达到目的,要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从领悟中健全自己的人格。3.2 注意真实性历史人物教学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历史与文学不同,历史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构思情节,甚至虚构历史情节。针对学生的人格缺陷,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选择历史人物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3.3 注意全面性要全面地、辩证地、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抛弃"所谓好,就是绝对好;所谓坏,就是绝对坏"的片面观点,站在大众的立场,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评述历史人物。例如近代史上的左宗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主张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中国近代船政第一人,而且也是收复新疆抗击沙俄的民族英雄。所以,全面、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也是历史教学渗透人格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4 小结总之,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初二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真正让历史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历史学习中学到自信、学到智慧、学到责任,塑造优秀的人格。[1]赵亚夫。历史教育人格理论初探。未来出版社。 [2]高敏。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10-19.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 篇之第二篇:初二历史上册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以人教版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例摘要:新课标把教学总体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这说明新课标已把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学习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因为学习这些知识要靠主体在行动中体验, 在内心反思通过感受最终感悟而获得, 所以课程实施者组织体验和反思学习的任务是非常突出的。其实这对于教师的学习更为重要, 比如教师怎样的教学行为能有效引导体验和反思呢?这时, 我们不妨以课例为载体, 依据一定方法做一些感受性教与学的努力, 在行为的跟进中体验与反思。

关键词:体验; 反思; 行动; 成长;一、行动背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 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教改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 基于这一点, 本课题给予认同巴班斯基, "探索、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能性, 采取最好的教学决策, 这就是教学最优化的根本所在, 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很好地掌握这一点", 并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依据, 通过行动研究和文献研究来追求反思性教学。二、以课例为载体的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一) 以课例为载体的反思性行动研究帮助我们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过程中, 摸索出帮助初中生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养和促使学生发展的一些有效方法。教师也从直觉的选择或通过尝试和体验错误的方法做出选择, 过渡到有意识的、有科学依据的选择, 促使教师逐渐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1.从按部就班到以课标为中心整合教材引导探究体验并设计过程例如, 我们承担人教版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公开课, 第一次试讲后的研讨过程中, 课题小组觉得授课教师按照教科书的自然结构展开课堂教学, 教材处理平淡、虽面面俱到, 却没有印象深刻的东西, 没有克服教材内容的零散性以及时空的跳跃性, 无法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构架, 无法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 更难以从情感和价值观上进行体验。经过课题小组研讨, 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紧紧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