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六一,很多家长都在寻找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枕边书。今天我们就推荐两本中华书局出版的,适合孩子们从小读起的非虚构的历史故事书——《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和《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我们先从故事讲起。
爱家人,爱他人,也要爱国家
——告诉孩子如何去爱
在赵晨和竹林编著的《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中,作者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有趣且经典的故事。这其中有关于理想、信念的,也有坚贞爱国的,还有很多讲述历史上生命个体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以片段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汉代部分就有三个故事,告诉大家如何去对待家人、他人和国家。
范滂别母
桓帝、灵帝时宦官得势,发动了两次穷凶极恶的“党锢”事件,用高压手段残酷镇压反对他们的开明官吏和太学生,即所谓“党人”。但是这些“党人”大部分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气节和坚持真理的自我牺牲精神,没有被压服。
不光是李膺、杜密等名士在朝廷搜捕他们时不愿逃避,从容赴死。
有一个叫范滂的清官,第一次“党锢”时已被削职还乡;第二次“党锢”中又进入了朝廷追捕的名单。汝南郡的督邮吴导奉命到范滂的家乡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他。吴导是个有良心的官吏,来到征羌的驿馆里捧着诏书痛哭。范滂得知后,主动去县府投案。县令郭揖叫他快快逃走,不要前来送死。范滂却说:“我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不能连累你。再说,我的死也许能使这场迫害了结呢。”
郭揖只好将他的母亲和儿子叫来,让他们诀别。母亲对儿子说:“你能够与李膺、杜密这样的好人死在一起,我也没遗憾了!”范滂对母亲说:“您的养育之恩,就让弟弟来报答吧。”然后又对儿子说,“我叫你做坏事吧,这不应该;叫你做好事吧,倒会落得像我这样的下场。天啊,我真不知道怎样教育你了!”
在场的人听得都掉下了眼泪。范滂被处死时,才三十三岁。
黄庭坚《范滂传》拓本
苏东坡九岁时便和母亲一起读了这个故事,他问母亲:“我想成为范滂这样的人,可以吗?”他母亲程氏说:“你如果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就不能做像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范滂的经历是历史的悲剧,但是他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对自己的母亲和儿子有深沉的爱。范滂的母亲深明大义,虽然儿子身陷囹圄,但依然支持他正义的行为,想必范滂的正义感和人生观也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这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历史佳话。
张良礼让
张良就是那位雇用大力士用铁锤袭击秦始皇的韩国公子。他一直在下邳隐居读书,等待时机。一天清晨,他正站在一座桥上眺望田野的景致,桥上忽然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好像不经意间,老人身子一个趔趄,脚一抬,一只鞋子掉到了桥下的水里。老人拾眼看看张良,不客气地说道:“喂,年轻人,把鞋子给我捞上来!”
张良有点生气,心想这老头儿有点怪,你我素不相识,凭什么命令我替你捞鞋?但又转念一想,他是位老人,年轻人帮助老人是应该的。于是张良就一声不响地下去将鞋子捞了上来。不料那老人得寸进尺,又往桥面上一坐,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愣了一下,还是蹲下去帮他穿上了。老人这才站起身来,捋捋白胡子,微笑着对张良点点头,说:“五天后天亮时,你到这里等我。”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良怀着满肚疑问,第五天早上来到桥上,却见那老人已经先在桥上了。老人不高兴地对张良说:“年轻人与老人约会,应该早到。过五天再来吧。”
又过了五天,张良鸡叫头遍便起床,但赶到那里,老人又先在桥上了。老人又训斥了他一顿,要他再过五天早点来。
再过了五天,张良当晚没睡,天一黑便出发,在桥上守候了一宿,终于等来了老人。老人这才满意地说:“你这娃子可教!”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嘱咐道:“好好钻研这本书里的学问,你可成就一番事业。”
张良接过书,一看,是一部《太公兵法》,回头刚要拜谢老人,却发现老人已不见了。从此张良天天研读兵法,结交豪杰,等到各地纷纷起义反秦,他也拉起一支队伍,到了刘邦那里。以后,他成了刘邦打天下的第一谋士。
明李在《圯上授书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善待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善待。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以援手,张良做到了。信守承诺,遇到困难尽力去克服,张良终成一代名士。
苏武牧羊
汉武帝开三边,拓疆土,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岂料逃往漠北的匈奴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开始蠢蠢欲动,与汉朝搞摩擦了。正当武帝下决心要再发兵征讨时,匈奴的新单于鞮侯继位。他释放了扣押的汉使,向武帝求和。
武帝本也不想再起战端,就于公元前100年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送回以前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节,并带去礼物表示接受匈奴的善意。
苏武率领汉朝使团来到匈奴,正当完成了使命准备返回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团中的副使张胜,背着苏武与以前被扣留在匈奴的汉人虞常密谋,想杀死已投降留在匈奴的汉使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但事情不幸败露,单于便下令杀了虞常,扣留了使团,并让卫律逼迫苏武投降。为了保持汉使的气节,苏武拔剑自刎。待副使张胜及常惠上前阻止时,苏武已身受重伤。
单于为苏武的气节所感动,下令治好了苏武的伤。由于苏武宁死不屈,单于将他关入深深的地牢中,不给他吃喝。苏武靠啃皮带、喝雪水顽强活了下来。后来,单于又将他押到荒无人烟的北海(在今贝加尔湖地区)放羊,声言待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去。苏武孤身在羊群中熬过了整整十九个年头,他始终抱着那根早已脱了毛的使臣的旌节,不肯向单于低头。
公元前87年,武帝病死,昭帝继位。不久,匈奴单于也死了,新单于即位后又派使者向汉朝求和。昭帝派使者去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单于谎说苏武已死。这时留在匈奴的苏武的副使常惠买通了匈奴人,去见汉使,并向他献了一计。第二天,汉使就去对单于说:“我汉朝皇帝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有苏武给皇帝的信,说他仍在北海牧羊,你怎么可以骗我呢?”
单于无奈,只好放回了苏武,而“鸿雁传书”的说法,也从此留传了下来。
清黄慎《苏武牧羊图》上海博物馆藏
苏武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他不畏艰辛、保持气节,身体力行践行了爱国的誓言,值得我们牢记。
上述的三个小故事都发生在汉代,其实除了文字之外,我们今天还有机会看到不少汉代的图像资料,这就是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上的历史图景
——图像中的历史趣味
小编的读书笔记
汉代的画像石的内容题材丰富,既有表现汉代人生活的场景,也就记录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图像,可谓汉代及汉代之前图像资料的宝库。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一书展示了两百余件汉代画像石的图片,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我们通过图像和解读的文字,可以窥见到汉代人的内心世界。(,欢迎点击了解)
孔子问师——孔圣人竟然也会向小朋友请教
孔子问师江苏邳州庞口村出土
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择善而从,不善而改。这里也包括了解儿童,向孩子请教。
相传有一位七岁的小朋友叫项橐,孔子会虚心向他请教问题,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汉画像石中。可以看到一位老师弯腰俯身恭敬地向一位小孩子谈话,这位小朋友童心未泯,手中还持有一个鸟车。
蚩尤五兵——掌握“先进科技”才有底气
蚩尤武兵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
相传蚩尤善于用金属制作兵器,“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类似的图案也出现在汉画像石中。
我们可以看到蚩尤是一个面目有些狰狞的怪兽的形象,四只和头部都有兵器装饰,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战神”。
不止会解梦的周公——也可以辅佐年幼的君王
周公辅成王山东嘉祥县纸坊镇敬老院出土
周公解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会有了解,但是你知道吗?周公同时还是一位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周武王驾崩之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担心天下还不稳定,于是自己代替成王处理国家政务,周成王长大成人之后,周公便将政权交还给了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之下,天下逐渐安定,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在画像石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持伞呵护小朋友的画像中就是周公和成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浩瀚绵长,通过故事读史,从而进入古代中国,对于小朋友和初学者来说,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再好不过的方式了。而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正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以史明智,烛照未来。
你有什么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的经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汉画故事》
张道一 著
书号:ISBN 978-7-101-14226-6
2020年5月版
定价88元
| 内容简介: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 作者简介:
张道一(1932— ),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3—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调入东南大学任教,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著有《设计在谋》《造物的艺术论》《吉祥文化论》《张道一论民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拓印画通览》《汉画故事》等数十种著作,发表论文近300 篇。
《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六一礼物推荐:两本适合孩子的中华书局非虚构历史故事书
临近六一,很多家长都在寻找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枕边书。今天我们就推荐两本中华书局出版的,适合孩子们从小读起的非虚构的历史故事书——《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和《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我们先从故事讲起。
爱家人,爱他人,也要爱国家
——告诉孩子如何去爱
在赵晨和竹林编著的《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中,作者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有趣且经典的故事。这其中有关于理想、信念的,也有坚贞爱国的,还有很多讲述历史上生命个体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以片段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汉代部分就有三个故事,告诉大家如何去对待家人、他人和国家。
范滂别母
桓帝、灵帝时宦官得势,发动了两次穷凶极恶的“党锢”事件,用高压手段残酷镇压反对他们的开明官吏和太学生,即所谓“党人”。但是这些“党人”大部分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气节和坚持真理的自我牺牲精神,没有被压服。
不光是李膺、杜密等名士在朝廷搜捕他们时不愿逃避,从容赴死。
有一个叫范滂的清官,第一次“党锢”时已被削职还乡;第二次“党锢”中又进入了朝廷追捕的名单。汝南郡的督邮吴导奉命到范滂的家乡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他。吴导是个有良心的官吏,来到征羌的驿馆里捧着诏书痛哭。范滂得知后,主动去县府投案。县令郭揖叫他快快逃走,不要前来送死。范滂却说:“我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不能连累你。再说,我的死也许能使这场迫害了结呢。”
郭揖只好将他的母亲和儿子叫来,让他们诀别。母亲对儿子说:“你能够与李膺、杜密这样的好人死在一起,我也没遗憾了!”范滂对母亲说:“您的养育之恩,就让弟弟来报答吧。”然后又对儿子说,“我叫你做坏事吧,这不应该;叫你做好事吧,倒会落得像我这样的下场。天啊,我真不知道怎样教育你了!”
在场的人听得都掉下了眼泪。范滂被处死时,才三十三岁。
黄庭坚《范滂传》拓本
苏东坡九岁时便和母亲一起读了这个故事,他问母亲:“我想成为范滂这样的人,可以吗?”他母亲程氏说:“你如果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就不能做像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范滂的经历是历史的悲剧,但是他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对自己的母亲和儿子有深沉的爱。范滂的母亲深明大义,虽然儿子身陷囹圄,但依然支持他正义的行为,想必范滂的正义感和人生观也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这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历史佳话。
张良礼让
张良就是那位雇用大力士用铁锤袭击秦始皇的韩国公子。他一直在下邳隐居读书,等待时机。一天清晨,他正站在一座桥上眺望田野的景致,桥上忽然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好像不经意间,老人身子一个趔趄,脚一抬,一只鞋子掉到了桥下的水里。老人拾眼看看张良,不客气地说道:“喂,年轻人,把鞋子给我捞上来!”
张良有点生气,心想这老头儿有点怪,你我素不相识,凭什么命令我替你捞鞋?但又转念一想,他是位老人,年轻人帮助老人是应该的。于是张良就一声不响地下去将鞋子捞了上来。不料那老人得寸进尺,又往桥面上一坐,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愣了一下,还是蹲下去帮他穿上了。老人这才站起身来,捋捋白胡子,微笑着对张良点点头,说:“五天后天亮时,你到这里等我。”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良怀着满肚疑问,第五天早上来到桥上,却见那老人已经先在桥上了。老人不高兴地对张良说:“年轻人与老人约会,应该早到。过五天再来吧。”
又过了五天,张良鸡叫头遍便起床,但赶到那里,老人又先在桥上了。老人又训斥了他一顿,要他再过五天早点来。
再过了五天,张良当晚没睡,天一黑便出发,在桥上守候了一宿,终于等来了老人。老人这才满意地说:“你这娃子可教!”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嘱咐道:“好好钻研这本书里的学问,你可成就一番事业。”
张良接过书,一看,是一部《太公兵法》,回头刚要拜谢老人,却发现老人已不见了。从此张良天天研读兵法,结交豪杰,等到各地纷纷起义反秦,他也拉起一支队伍,到了刘邦那里。以后,他成了刘邦打天下的第一谋士。
明李在《圯上授书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善待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善待。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以援手,张良做到了。信守承诺,遇到困难尽力去克服,张良终成一代名士。
苏武牧羊
汉武帝开三边,拓疆土,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岂料逃往漠北的匈奴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开始蠢蠢欲动,与汉朝搞摩擦了。正当武帝下决心要再发兵征讨时,匈奴的新单于鞮侯继位。他释放了扣押的汉使,向武帝求和。
武帝本也不想再起战端,就于公元前100年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送回以前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节,并带去礼物表示接受匈奴的善意。
苏武率领汉朝使团来到匈奴,正当完成了使命准备返回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使团中的副使张胜,背着苏武与以前被扣留在匈奴的汉人虞常密谋,想杀死已投降留在匈奴的汉使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但事情不幸败露,单于便下令杀了虞常,扣留了使团,并让卫律逼迫苏武投降。为了保持汉使的气节,苏武拔剑自刎。待副使张胜及常惠上前阻止时,苏武已身受重伤。
单于为苏武的气节所感动,下令治好了苏武的伤。由于苏武宁死不屈,单于将他关入深深的地牢中,不给他吃喝。苏武靠啃皮带、喝雪水顽强活了下来。后来,单于又将他押到荒无人烟的北海(在今贝加尔湖地区)放羊,声言待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去。苏武孤身在羊群中熬过了整整十九个年头,他始终抱着那根早已脱了毛的使臣的旌节,不肯向单于低头。
公元前87年,武帝病死,昭帝继位。不久,匈奴单于也死了,新单于即位后又派使者向汉朝求和。昭帝派使者去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单于谎说苏武已死。这时留在匈奴的苏武的副使常惠买通了匈奴人,去见汉使,并向他献了一计。第二天,汉使就去对单于说:“我汉朝皇帝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有苏武给皇帝的信,说他仍在北海牧羊,你怎么可以骗我呢?”
单于无奈,只好放回了苏武,而“鸿雁传书”的说法,也从此留传了下来。
清黄慎《苏武牧羊图》上海博物馆藏
苏武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他不畏艰辛、保持气节,身体力行践行了爱国的誓言,值得我们牢记。
上述的三个小故事都发生在汉代,其实除了文字之外,我们今天还有机会看到不少汉代的图像资料,这就是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上的历史图景
——图像中的历史趣味
小编的读书笔记
汉代的画像石的内容题材丰富,既有表现汉代人生活的场景,也就记录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图像,可谓汉代及汉代之前图像资料的宝库。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一书展示了两百余件汉代画像石的图片,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我们通过图像和解读的文字,可以窥见到汉代人的内心世界。(,欢迎点击了解)
孔子问师——孔圣人竟然也会向小朋友请教
孔子问师江苏邳州庞口村出土
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择善而从,不善而改。这里也包括了解儿童,向孩子请教。
相传有一位七岁的小朋友叫项橐,孔子会虚心向他请教问题,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汉画像石中。可以看到一位老师弯腰俯身恭敬地向一位小孩子谈话,这位小朋友童心未泯,手中还持有一个鸟车。
蚩尤五兵——掌握“先进科技”才有底气
蚩尤武兵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
相传蚩尤善于用金属制作兵器,“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类似的图案也出现在汉画像石中。
我们可以看到蚩尤是一个面目有些狰狞的怪兽的形象,四只和头部都有兵器装饰,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战神”。
不止会解梦的周公——也可以辅佐年幼的君王
周公辅成王山东嘉祥县纸坊镇敬老院出土
周公解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会有了解,但是你知道吗?周公同时还是一位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周武王驾崩之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担心天下还不稳定,于是自己代替成王处理国家政务,周成王长大成人之后,周公便将政权交还给了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之下,天下逐渐安定,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在画像石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持伞呵护小朋友的画像中就是周公和成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浩瀚绵长,通过故事读史,从而进入古代中国,对于小朋友和初学者来说,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再好不过的方式了。而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正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以史明智,烛照未来。
你有什么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的经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汉画故事》
张道一 著
书号:ISBN 978-7-101-14226-6
2020年5月版
定价88元
书号:ISBN 978-7-101-14226-6
| 内容简介: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 作者简介:
张道一(1932— ),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3—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调入东南大学任教,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著有《设计在谋》《造物的艺术论》《吉祥文化论》《张道一论民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拓印画通览》《汉画故事》等数十种著作,发表论文近300 篇。
《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