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历史文化

世界读书日:带着书本走读广州,领略岭南第一文的魅力

2024-09-25 02:00:41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与我”。

读书是与知识的相遇,改变命运的途径,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步调。

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简介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漫步广州,或许你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路遇的风景是否在哪里见过?或许出现在读过的哪本书里?那一刻,你与书写之人的心灵通过笔划和音律超时空连接,而你与这座城市也在书写的奥义之中叠合了成长的轨迹。让我们带着书本,一起走读广州。

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简介

· 1 ·

岭南第一文

读懂广州,首先要理解广东。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给南越王赵佗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虽是诏书的形式,但开头就是对赵佗的殷切问候,全篇行文措辞委婉得体,感情充沛,“万里外作家人父子对面言语”“一纸书贤于十万众矣” 。(见《雷辑史事论》)

其后,赵佗回了一封《报文帝书》,言“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见《汉书》)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

钦定四库全书《前汉书·卷九十五》中收录的赵佗《报文帝书》书影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书信有着严格的礼数与格式,文字以“自谦敬人”为原则,字里行间,揖让进退、温文尔雅、质朴精练,书信历来不只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有时它的作用堪比千军,而列为千古传颂名篇的书信更是不可枚举。

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评价汉文帝与赵佗这一书信来往时说,汉文帝与赵佗“君臣之间,以至诚感应,如响与声,信一时之盛事也。”他给这次书信往来极高的评价:“南越文章,以尉佗为始。所上汉文帝书,辞甚醇雅。”(见《广东文选》)

在2010年召开的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时任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提出赵佗的《报文帝书》是岭南第一文,蕴含着岭南进入文明的表征和岭南文化的“生命基因”。

·2·

何以为“广州”

一方水土滋润一座城市。

广州以“羊城”闻名,越秀公园里的五羊雕塑也是全国皆知的传统地标。那么,在南海之滨、自古不事畜牧的“羊城”之名从何而来?外地人不禁疑惑:难道是因为爱说“乜乜乜(咩咩咩)”?

先秦时期的名篇《南海仙人祝辞》给了我们答案:“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阛阓,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这是“五羊”最早的记载,也是广州又名“羊城”的渊源。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番禺”的称谓出现比较早。“番禺城”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以广州市区内的番山、禺山得名。

”广州”这个称谓的出现则稍晚。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东吴孙权将交州以合浦为界,分拆为交州、广州两部分,这是“广州”的地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在历史长河中,“羊城”“番禺”“广州”都被用来指广州,它们也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文学典籍中。

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气温

唐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岭南设立广州中都督府,以端、封、宋、泷、建、齐、威、扶、义、勤等州隶辖于广州中都督府,后又加入循、潮二州。至此,岭南形成了以广州城为中心,隶辖若干县城的格局。

唐初张九龄(678-740),生在粤北士绅家庭,考取了太宗时期的进士,入朝为官,玄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古代岭南地区在中央政府任职的最高官职。同时,他也是“岭南诗歌第一人”。集全唐文学杰出成就的大成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以他的《感遇》二首领衔,可以说是极高的荣誉。

他少年得志,早早入朝为官,30岁时因不满现状主动请辞归乡。经过广州,张九龄写了许多关于广州的作品,比如这首《送广州周判官》:“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盛唐气象体现在广州,就是张九龄笔下的雄、壮、开阔,是千里水疆、万户生机。“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这首《春江晚景》写的是广州江边津亭畔的秀美景色,大约是张九龄辞职居家期间与好友同游广州时所作。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

珠江之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这次归乡,在目睹广州因沿海之利得以发展的盛况,张九龄考察了岭南与中原的陆上交通,向朝廷提出请修大庾岭路,开凿梅关古道。借助这条通路,张九龄的家乡韶关得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岭南与中原的南北交通大为改观,随后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都大为便利。他也因修筑这条通路得以被朝廷重新召回重用。

这种因地制宜,不向命运低头的心气,体现在他的笔下就成了:“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二》)

古时岭南只是远离政治中心,并非蛮荒之地。在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南方,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个人的一片自由天地。历代谪宦来到岭南,岭南给了他们事业和文学上的又一次生命。

韩愈就是其中一位。他被后世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三度被贬岭南,除了在潮州兴修水利、除鳄弊害之外,他途径广州南海神庙时还留下了《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由名匠李叔齐镌刻成碑,人称“三绝碑”。此碑为广州南海神庙现存最早碑记,被誉为“广州第一唐碑”。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

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图/广州日报资料图

南海神庙,作为延续了千年的民间信仰,在古人心中,是它庇佑了往来广州的商船和渔舟。

唐时,官方已开辟了从广州出发,经南海到波斯湾的航线,唐人称为“广州通海夷道”,就是横贯中亚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它的西极不仅是波斯湾,也到达红海和东非。明末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追忆盛唐时广州外贸之繁盛:“自唐设结好使于广州,自是商人立户,迄宋不绝。”

人生暮年,苏轼被贬至今天的惠州,途经广州时他感知庙堂之远,得发闲适之心。他写了《发广州》:“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在苏轼笔下,广州生机勃勃又闲适从容,他矗立南海神庙时看到“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浴日亭》)的开阔,是“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广州蒲涧寺》)的自在。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

白云山摩星岭步步高观光扶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他体察白云山附近居民饮水困难,根据自己杭州治水的经验,修书太守,建议引白云山蒲涧的滴水岩下凿石槽蓄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拼接成管道,顺着地势将泉水分引到城内各个小石槽给居民就近取用,成了事实上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系统”之一。

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广东,足迹遍及南粤大地。他写广州:“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二月一日雨寒》)从他的诗中可知,南宋时木棉在广州已得到大面积种植。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有《广城二首》,其一赞颂道:“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他对南粤大地的印象是壮阔而明媚的,在其著名的剧作《牡丹亭》中,汤显祖化作柳梦梅从岭南出发回江南,香山岙中,筑室连城,雄踞海畔,若一国然。从广东到澳门,梦境穿越了无数繁华的城市、港口,中外商贾、传教士行居其间,富甲一方,如梦似幻。

2200多年来,广州以赵佗行宫为中心,辐射文德路、德政路等方圆数十公里,这里不仅是当年南越国的核心,也成为广州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中心。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

南越国宫署遗址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元末,青年诗人孙蕡、王佐与十多位诗友结社于广州南园抗风轩(今中山图书馆南馆),是谓“南园诗社”。孙蕡、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成就最高,被称为“南园五子”,他们延续了张九龄的诗风,内容上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色,代表着岭南诗派的新高潮的开始。孙蕡的《广州歌》赞颂了广州的繁盛:“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长城百雉白云里,城下一带春江水。”

至清代,“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等人又创作了大量涉及广东和广州的诗词。

梁佩兰有《粤曲二首》,他登临南越国宴乐会饮之地,今天的越秀公园之内,吟诵古今,大开大阖,气脉雄武,“春风试上粤王台,锦绣山河四面开。今古兴亡犹在眼,大江潮去复潮来。”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

屈大均是货真价实的广州人,前半生致力于报国理想,后半生归隐家乡,专心挖掘和弘扬广东本土的风土、历史和文化。他终其一生,以一部《广东新语》达成了广东的百科全书。

他笔下的广州,风物含情、秀丽多彩,他写木棉花“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他写荔枝“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广州荔枝词·其五》)在《广州竹枝词》中,他最早直观地再现了明末广州十三行的繁荣:“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

· 3 ·

春之花城

2200多年,广州几经风雨,仍领风华。

作家巴金活了101岁,来过广州7次,目睹过日本侵略军轰炸广州。他在《广州在轰炸中》中写广州人的坚强:“这里没有勇敢,也没有怯懦。这里的居民不爱死,但也不怕死;他们把‘死’看得很平常。”他还说广州人很“结实”,“对于这种‘结实’的人,敌机的威胁是完全无用的,没有一种暴力能够使他们屈服。”他看到“在这些居民中间,人我的界线怎样迅速地消失; 许多人自动地将自己的家屋用具献出作为一些老弱同胞的避难处,壮丁们也敢冒危险去挖掘炸毁的房屋,救出受伤的同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巴金又数次来到广州,这时,他看到的是满目欣喜:“南国的风物的确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广州二月记》)

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简介

广州的花令无数人印象深刻,而“花城”这个称谓的由来也是一段文学佳话。著名作家秦牧出版散文集的时候,夫人建议把描写广州花市的《年宵花市》一文改成《花城》,并作为书名。散文集出版后,广州“花城”的雅称叫响全国。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

秦牧祖籍潮汕,生在中国香港,在新加坡长大,后来回到广州参加抗日活动,辗转广东与广西,最后定居广州。夫人紫风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也是一名作家,二人相识于战火中的广州。

他逛迎春花市时写下了名篇《花街十里一城春》,将“行花街”这一传统岭南年俗写进了文学史。2021年6月10日,越秀区申报的春节(行花街)民俗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也因此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如今,迎春花市扩展到广州各区,行花街民俗影响越来越大,广及珠三角地区及我国港澳地区,也辐射到了国外。

广州历史简介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

荔湾区的水上花市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雪明、实习生刘畅、通讯员荔宣

“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就正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花城》)

花城的花是萦绕于广州这座城市的鲜活象征。

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简介

“去年春节后,我不是到广州住了一个月吗?哎呀,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人极热情,花似乎也热情!大街小巷,院里墙头,百花齐放,欢迎客人,真是“交友看花在广州”啊!”“真羡慕广州的朋友们,院里院外,四季有花,而且是多么出色的花呀!白玉兰高达数丈,杆子比我的腰还粗!英雄气概的木棉,昂首天外,开满大红花,何等气势!就连普通的花儿,四季海棠与绣球什么的,也特别壮实,叶茂花繁,花小而气魄不小!看,在冬天,窗外还有结实累累的木瓜呀!真没法儿比!一想起花木,也就更想念朋友们!朋友们,快作几首诗来吧,你们的环境是充满了诗意的呀!”(见《春来忆广州》)

老舍写广州,充满了生机与热情。

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简介

“我们发现那里是花山,也是人海。在鲜花和绿叶堆成的一座座山下,奔流着汹涌的人群,我们走入春天的最深处了。……”“什么桃花、牡丹花、菊花、桂花、水仙花、梅花……这都是我们常见的、平时绝不“分庭抗礼”的花朵,今天却都挤在这里的花摊上,争妍斗艳地,显示着她们独特的风姿神韵,来征求爱好者的选评。此外还有许多在北方不常见的如吊钟花、墨兰花,以及我自己从未听过看过的色艳香浓的花朵,如同看到舞台上和文坛上新出现的演员和作家一样,先是突然的惊讶,又继以无边的喜悦!”(《记广州花市》)

冰心写广州的花,带着童真般的好奇。

鲜活、生猛,是因为永远争先,而且敢为人先。所以余秋雨才说“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五城记·广州》)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

想要读懂广州,可以从行文里,从花香里,从色彩里,从每个人的心底里。

你又是从哪里读懂了广州?

参考《广东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曲江集》,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地区最早的文献,出自2200多年前赵佗之手 》,河源日报《苏东坡能否成为广州城市“代言人”?》,羊城晚报《诗海渐开一脉,渊源有自来》,广州日报《广州是值得流连的地方》,广州日报《唐宋600余名被贬官员,为广东带来了什么?》,澎湃新闻

广州历史气温_广州历史_广州历史简介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策划/毕征统筹/赵夙岚、赵小满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小满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宇(除署名外)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