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 历史文化

洛阳:一座兼具自然、人文、思想与城市之美的古都

2024-08-18 00:04:27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设计调研 姓名:葛雪君学号:541305210132班级:产品设计13-01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她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政治首都,更是中华思想与文化的源头圣地,可谓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首都,是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这是一座在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使其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军,是人类最早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美国城市规划学家西蒙兹教授称:这里是人类 “古代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洛阳,这座承载过十三朝文明的古都,曾经是光耀万丈的世界焦点,现在正驰骋于王者归来的征途。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与精神之所系,也是一个城市魅力与竞争力之所依。休闲经济浪潮席卷世界之际,文化旅游炙手可热。作为文化旅游的王者之冠,古都的文化旅游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歌猛进之时,文化振兴风生水起。华夏文明起源地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 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

无论是从神话英雄传说的角度,还是从历史考古断代的角度,洛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端之地——中国70%宗族大姓的起源地,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儒释道三教的滥觞地。可以说,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对于世界而言,欲探中华文化之源,必到河洛之间的古都洛阳。《诗经·大雅·民劳》篇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所谓“中国”就是指京师。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和镐(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村一带)及其周围地区。灭商以后,依据周人的习惯,将原来商的京师(殷,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也叫“中国”。到周成王时,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主持扩建了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一带),称成周,将商的遗民迁来集中居住于此,又在附近筑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迁来周人居住,作为周的陪都,用以控制东方。洛邑既居陪都的重要地位,又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称为“中国”。这说明,“中国”的概念开始由唯一的政治中心扩大到了地理中心。 (2)运河丝路交汇点丝绸之路曾是展示洛阳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签,因为洛阳是丝路起点之一。

作为曾经的大运河中心,说明洛阳曾是融汇华夏南北文明的中枢,因为运河是纵贯华夏南北水上交通大动脉,也是华夏文化汇聚的通廊。复兴洛阳曾经的权威性地位和国际性名望,是洛阳名城战略应有之义。 丝绸之路是洛阳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都洛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它滥觞于夏商周三代都洛时期,繁盛于东汉至隋唐时期。洛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洛阳盆地的洛河自然成为御河和运河之中枢。南北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大运河已被列为中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由沿线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8省市的33座城市联合申报。 (3)优雅闲适牡丹城“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伊洛瀍涧浩淼清波,青女洛神清姿神韵,武皇则天雍容华贵,百花之王艳冠群芳,所有这些,都注释着洛阳区别于其他古都的不同气质,这是一座国色天香的城市。

她有一种天生的高贵、大气、优雅、华美乃至妩媚,“任是无情也动人神州帝都三最地除了传说时代的黄帝密都之外,洛阳是“华夏第一王都”夏王朝都城所在地,后历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可谓 “千年帝王都 ”、“百代帝王城”。史载以洛阳为都有15朝105个帝王,历时1650年。五都连城,空前绝后,蔚为大观。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拥此三最,洛阳理当成为中国最受青睐的古都之一。《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战,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有娇氏,传说是我们远古人类的祖先,她开始居住在洛阳北邙,后来与少典氏结了婚,婚后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父为少典,母为有矫。他不仅出生在洛阳邙山,而且主要活动地区就在洛阳地区的伊、洛河两岸,成为东方部落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黄帝在当时还搞了许多发明创造,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都创造于黄帝时期。黄帝在当时还以洛阳为根据地,打败其他部落建立了酋邦奴隶制王国,并建立了完整的中央官制,将都城定于密都即今天新安县北部的青要山。

那里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群峰秀丽,景色宜人,又因曾为黄帝密都,如今已成为洛阳著名的旅游圣地。洛阳文化、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的洛阳在漫长的历史下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衍生出其独一无二的特产。给洛阳这座千年古城添上了浓描重绘的一笔。唐三彩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杜康酒是中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诗增酒意,酒助诗兴,觥筹交错,华章汗牛。魏武帝曹操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 诗圣杜甫云:“杜康频劳劝,张梨不外求”。词豪苏轼留下醉语:“如今东坡宝,不立杜康祀”。“竹林七贤”之一的诗人阮籍“不乐仕宦,惟重杜康”,听说步兵校尉衙门藏有杜康三百斛,便辞官而去。然而,后来这种流芳千古的美酒,早已销声匿迹,连它的酿造方法也失传。 剪纸是一种洛阳市的汉族传统装饰艺术。

早在汉、唐时期,当地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 在节日中用有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 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洛阳剪纸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前者粗犷豪迈、 造型简朴,后者结构繁茂、精巧秀美。古老的丝绸之路、 洛阳作为当时世界的国际大都会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以海纳百川之胸襟接纳八方游客。贸易的发展使许多异域商人常驻洛阳。北魏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确保了通向西域的交通道路,来自西域的商人骤然激增。他们往来于西域与洛阳之间,不断将西域商品带到洛阳进行交易,又将交换来的中国商品从洛阳带回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中西双方间物质方面的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间文化的交流。中外风俗习惯、服用器物相互渗透,胡乐、胡舞盛行中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高成果莫过于宗教的交流。丝绸之路繁华似锦有人说,“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上最浪漫的路,“丝绸之路”广场也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地面挺立着一座秀美的汉代风格四角亭,广场中心地面是一个巨大的蚕茧造型植物景观,种满了美丽的金叶女贞,“蚕茧”周围还有各色植物组成的图案,像飘扬的丝绸,在洛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摇曳生姿。

现代的洛阳也建造了丝绸之路主题公园,游客也传颂不去丝绸之路主题公园枉来洛阳。 丝路当代产生的意义、 第一,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昭示了古代欧亚之间文明交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当今欧亚各国应深入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古代丝绸之路所凝聚而成的交流、融合、合作和共赢的基本价值,让21世纪欧亚空间的文明对话更加顺畅、更加便利。 第二,古代中国处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东方端点,是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国,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现在中国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展示了中国对欧亚空间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开阔情怀,显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对欧亚战略空间发展与合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而这种历史积淀性和延续性又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历史逻辑性。唯有牡丹真国色、 洛阳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

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牡丹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牡丹全身还都是宝,花、种、根、粉都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除观赏外,其根可入药,称“丹皮”,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神农尝百草总结出《神农本草经》,将牡丹列为“中品”,“除症结瘀血,安五脏”。此外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如今洛阳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产品,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精油洛阳牡丹、牡丹保健茶系列产品,以及牡丹月饼、牡丹饺子、牡丹滋补靓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如今,洛阳市已经申请获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的国家专利20余项,为牡丹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洛阳邮政局还开发出“千枚牡丹”个性化邮票系列产品,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古城的大好河山、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

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距离龙门石窟十分接近的就是白马寺了,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