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琳琳(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0月9日,习在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线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关键阶段仍给予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站在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引领中华民族在民族独立发展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孙中山先生当年所提出的伟大构想,到今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进一步地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历史证明,中国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征程上,中国团结带领人民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始终强调人民是推动历史的伟大力量,强调要实现革命的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辛亥革命未尽事业,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和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事业成功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实现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方针,提高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主体意识。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祖国完全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符合中华民族伟大进程的历史趋势。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植根在全体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与民心所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世界大局正在加速变化,在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民族复兴的方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辛亥革命时期中华儿女倾力支持革命先驱传播思想、建立组织并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蓬勃力量,广泛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历史启示
作者:李琳琳(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0月9日,习在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线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关键阶段仍给予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站在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引领中华民族在民族独立发展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孙中山先生当年所提出的伟大构想,到今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进一步地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历史证明,中国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征程上,中国团结带领人民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始终强调人民是推动历史的伟大力量,强调要实现革命的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辛亥革命未尽事业,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和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事业成功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实现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方针,提高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主体意识。
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祖国完全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符合中华民族伟大进程的历史趋势。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植根在全体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与民心所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世界大局正在加速变化,在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民族复兴的方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辛亥革命时期中华儿女倾力支持革命先驱传播思想、建立组织并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蓬勃力量,广泛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