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4-07-05 03:39:47 来源: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责编:admin

  

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辛亥革命发生100周年之际,站在21世纪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观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发现辛亥革命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值得重视。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皇帝,建立全新的体制。新生的共和国并不令人满意,甚而令创造者都为之失望,但从此以后,共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共和民主色彩和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在中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虽然还企图继续控制、欺凌中国,但中国民众的觉醒程度空前提高,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要求汇成巨大的潮流,迫使当政者不能轻易对外妥协,也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能不顾及中国的民意,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从而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更宽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现代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舆论传播更趋普及和活跃,从而为更大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准备了人才和舆论条件。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在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

  辛亥革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权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是历史空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的新局面,两千多年的皇权观一夕倾覆,当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国人以巨大的热情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思想空前活跃,民意空前旺盛。随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顺理成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蔚为潮流。中国随之成立,并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磅礴的气势领导中国革命奔腾向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性任务,建立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20世纪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之所以能够发生,是由辛亥革命拉开的序幕、开启的闸门。革命后不久,虽然出现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民众困苦的混乱时期,但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从1911年到1949年,短短38年就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由乱到治的过渡时间并不是很长,与主要西方国家近代革命之后由乱到治的过程相比更是如此。

  辛亥革命具有世界性意义。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国际环境下内外情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到世界形势的重大影响。辛亥革命是世界尤其是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孙中山的、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等思想,对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列宁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标志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已经从沉睡中醒来,走向光明,投身运动,奋起斗争了”,而且也意味着“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经在亚洲出现”,“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以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

  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

  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辈志士,不惜牺牲、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代表,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提倡以人民为本位。这对于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的官场政治,是革命性的突破。孙中山的公仆精神与廉洁自持,是孙中山也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

  孙中山构想的国家建设蓝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孙中山胸怀建设中国的伟大理想,制定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蓝图。孙中山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设计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蓝图,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是值得后人共同珍惜的宝贵遗产。

  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毋庸讳言,革命派曾经提出反清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特定环境下,以清朝皇帝亲贵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外屈膝,对内,已经成为中国进步发展的障碍。不推翻以清朝皇帝亲贵为代表的封建统治,中国就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从民族革命的角度说,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就是推翻封建王朝,反对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本身,而非某个特定的民族。孙中山创建共和之后,随即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主张,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继承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辈的功绩,正确阐释辛亥革命的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增进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拉近两岸民间的距离,增强台湾岛内反独促统的思想意识和力量凝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动员广大华侨华人共同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海外华侨华人曾经以极大的热情和行动支持了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对于今天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团结香港和澳门同胞共同奋斗,建设祖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未能实现革命目标,其间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总结,也为认识中国国情、坚定我们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历史依据。

  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注定不能成功。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目的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推进资本主义的制度建设,从而建设如同欧美那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此,革命的领导者提出了源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制度设计。在一个短时期内,这套制度表面上似乎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史实证明,此路不通!“三权分立”、议会政治、政党政治等西式民主的制度设计,在袁世凯这样的武人眼中,无非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摆设而已。孙中山不得不重新走上革命道路。此后,也还有一些人不断提出并鼓吹西式民主的制度设想,但都无法付诸实际。事实说明,在中国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西式民主的路是走不通的,结果只能是混乱和分裂,不利于中国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只有立足实际、切合中国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基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辛亥革命的方向是正确的,革命的对象选择是正确的,革命党人也富于革命的理想、不惜牺牲的精神。但是,辛亥革命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历史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辛亥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缺乏强有力的政党领导,是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严格说来,中国同盟会还不是现代意义的政党。孙中山虽是公认的革命领袖,但因为同盟会的组织结构和历史渊源,领袖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提出的政治纲领和革命目标也不能得到党内所有人的认同。在组织上和政治上都更趋涣散,难以担当继续领导革命、完成中国近代革命历史性任务的责任。事实说明,在中国这样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发展不平衡、矛盾复杂、对外关系纠葛重重的大国,必须有组织严密、纲领明确,有坚强的领导群体,有眼光远大的领袖人物,能够深入民众、体现民众利益、带领广大民众前进的政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国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中国领导,走社会主义的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我们从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是完成中国近代历史任务的出发点。辛亥革命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领导的革命运动。因为内外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即他们在历次重要政治关头表现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不能提出切实的反帝反封建主张,从而也不能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使革命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而只能是对列强妥协,对军阀实力派妥协,最终使革命果实落到了袁世凯这样的军阀武人手中。事实说明,民族资产阶级难以担当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历史性任务,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

  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也无论是历史性意义,还是缺陷和不足,都是今天纪念辛亥革命时应铭记在心的,都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百年历史证明: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由孙中山的朋友和合作者、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中国人,在其后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完成的。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