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际会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的壮烈牺牲,有的活到了建国以后,成为开国将军。
但还有一些让人倍感敬佩和惋惜的人,张学良就是其中的一位,直到现在,网上对张学良的介绍,仍是国民革命军将领。
张学良生于1901年,2001年去世,他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苦难辉煌的风雨历程。然而张学良虽然活到了101岁,但他过了半个多世纪失去自由的生活,这54年是他本应该大有作为的时候。
1920年,张学良从陆军讲武堂毕业,随后加入奉系军阀部队,从这一年算起,到1936年被蒋介石软禁,他真正能够大权在手的时间不过是16年。
就在这16年的时间里,他做了三件足以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分别是东北易帜、不抵抗政策和西安事变。
关于东北易帜的事件历史事实清楚,但不抵抗政策和西安事变的很多细节还存疑。张学良晚年采访对于一些问题也做了解释,他说:“不抵抗”是我下达的,西安事变是我生气导致的。
作为鼎鼎有名的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并没有骄奢淫逸的富家子弟习惯,早年跟着母亲过了几年清贫的生活,母亲去世之后他才回到张作霖身边。
一生戎马的张作霖原本想让张学良多读书,没成想张学良却志不在此,最后还是子承父业在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直接穿上了军装。
张学良十九岁从军,想在军队中多历练的他因为父亲在皇姑屯被日军谋害而早早成为了奉系军阀的首领。
年纪轻轻的张学良大权在握之后,紧接着就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以通电全国的形式宣布奉系军阀遵守,承认南京国民政府并且接受其领导,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的这一举动对于以蒋介石为首国民政府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让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还大大提升了国民政府在众多其他势力中的威望。
刚开始张学良十分认同蒋介石的主张,全力支持蒋介石的工作,他们的关系曾经一度亲密到称兄道弟的程度,这多多少少也影响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之后软禁而非杀害他的决定。
东北易帜从整个国家形式来说显然是正确,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时候,避免了一场自我消耗的内斗。东北易帜在没有耗费一兵一卒的同时,也完整地保留了东北军的作战实力,这也是他日后放弃抵抗备受争议的因素之一。
1931年日本人在东北发动侵华战争之时,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让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三省。如果张学良能率军与日军真刀真枪地作殊死搏斗,以当时东北军的实力,胜负还不一定。
作为一个军人,不管有没有实力,在外敌犯我中华的时候直接不抵抗,将国土拱手让人的行为都让人义愤填膺。张学良的父亲就死于日本人之手,在日军开始发动侵略东三省的战争时,张学良又放弃抵抗,这一行为难道是别有隐情吗?
很多史学家推断很有可能是国民政府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因为当时的奉系军阀已经改称为东北军,归国民政府领导。
可事实并非如此,张学良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对于这件让他备受争议的事情作了解释,“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的不抵抗”。他本人也清楚,当时多数人都把责任推到了国民政府的头上,如果张学良不出面做出最终的解释,那么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显然会更高。
不过张学良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出了当时的真相,但是国民政府给出的指示是“相应处理”四个字,这四个字基本上就等同于白说,所以不抵抗的命令是张学良下达的。
如果说在日军侵华时撤出东三省的不抵抗政策完全错误,那么张学良紧接着又做了一件被历史证明了正确无比的事情,那就是西安事变。
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致使日军的侵华气焰就更加的嚣张,此时的中华民族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共的斗争中。
随着跟蒋介石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刻,从最初的敬佩到后来的质疑,他说:“(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是完全的自我主义。”
从年纪轻轻就敢宣布东北易帜这一点上来说,张学良还是很有主见的一个人,他对蒋介石的评价发生转变,也是基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各种决策。
当时任何一个关心时局的人都能看清楚中国的形势,可唯独蒋介石还执迷不悟,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改变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其实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就已经屡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可惜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张学良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屡次遭到蒋介石的明确拒绝和威胁之后,他一怒之下发动了西安事变。
史学界一直认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共同发动的,至于谁是主谋的问题因为缺少必要的史料证据,一直也没有分主次。
张学良却在采访中亲口说:“我要是发了火,我谁也不怕的,我发火会开枪打人的。我真怒了,所以我才会有西安事变”。
他直接说出了当年的事实,“西安事变绝对是我一手策划的”,杨虎城当时只是同意他的做法,并不是主谋。西安事变虽然是张学良生气导致的,但却促成过国共联合抗日的正确决定。
虽然张学良在软禁期间的生活待遇很好,但是对于一位曾经手握重拳并且胸怀大志的将领来说失去自由也是十分残酷的一件事情。
西安事变让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彻底破裂,为什么蒋介石采取的是软禁而不是直接杀害,史学界也有很多解释,尤其是在逃亡台湾的时候依然带着张学良,也实在是令人费解的事情。
现如今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都已经辞世,历史的真相也就随之永远的封存。如果张学良没有被蒋介石软禁,以他的才能和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其后的人生有何成就,尚未可知。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
古今历史网_历史故事_历史知识分享平台 https://www.yuzhubaobao.com/ ICP备案:鲁ICP备2024097632号-1 网站地图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是我下达的西安事变是我一时怒气所致
在风云际会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的壮烈牺牲,有的活到了建国以后,成为开国将军。
但还有一些让人倍感敬佩和惋惜的人,张学良就是其中的一位,直到现在,网上对张学良的介绍,仍是国民革命军将领。
张学良生于1901年,2001年去世,他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苦难辉煌的风雨历程。然而张学良虽然活到了101岁,但他过了半个多世纪失去自由的生活,这54年是他本应该大有作为的时候。
1920年,张学良从陆军讲武堂毕业,随后加入奉系军阀部队,从这一年算起,到1936年被蒋介石软禁,他真正能够大权在手的时间不过是16年。
就在这16年的时间里,他做了三件足以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分别是东北易帜、不抵抗政策和西安事变。
关于东北易帜的事件历史事实清楚,但不抵抗政策和西安事变的很多细节还存疑。张学良晚年采访对于一些问题也做了解释,他说:“不抵抗”是我下达的,西安事变是我生气导致的。
作为鼎鼎有名的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并没有骄奢淫逸的富家子弟习惯,早年跟着母亲过了几年清贫的生活,母亲去世之后他才回到张作霖身边。
一生戎马的张作霖原本想让张学良多读书,没成想张学良却志不在此,最后还是子承父业在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直接穿上了军装。
张学良十九岁从军,想在军队中多历练的他因为父亲在皇姑屯被日军谋害而早早成为了奉系军阀的首领。
年纪轻轻的张学良大权在握之后,紧接着就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以通电全国的形式宣布奉系军阀遵守,承认南京国民政府并且接受其领导,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的这一举动对于以蒋介石为首国民政府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让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还大大提升了国民政府在众多其他势力中的威望。
刚开始张学良十分认同蒋介石的主张,全力支持蒋介石的工作,他们的关系曾经一度亲密到称兄道弟的程度,这多多少少也影响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之后软禁而非杀害他的决定。
东北易帜从整个国家形式来说显然是正确,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时候,避免了一场自我消耗的内斗。东北易帜在没有耗费一兵一卒的同时,也完整地保留了东北军的作战实力,这也是他日后放弃抵抗备受争议的因素之一。
1931年日本人在东北发动侵华战争之时,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让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三省。如果张学良能率军与日军真刀真枪地作殊死搏斗,以当时东北军的实力,胜负还不一定。
作为一个军人,不管有没有实力,在外敌犯我中华的时候直接不抵抗,将国土拱手让人的行为都让人义愤填膺。张学良的父亲就死于日本人之手,在日军开始发动侵略东三省的战争时,张学良又放弃抵抗,这一行为难道是别有隐情吗?
很多史学家推断很有可能是国民政府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因为当时的奉系军阀已经改称为东北军,归国民政府领导。
可事实并非如此,张学良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对于这件让他备受争议的事情作了解释,“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的不抵抗”。他本人也清楚,当时多数人都把责任推到了国民政府的头上,如果张学良不出面做出最终的解释,那么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显然会更高。
不过张学良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出了当时的真相,但是国民政府给出的指示是“相应处理”四个字,这四个字基本上就等同于白说,所以不抵抗的命令是张学良下达的。
如果说在日军侵华时撤出东三省的不抵抗政策完全错误,那么张学良紧接着又做了一件被历史证明了正确无比的事情,那就是西安事变。
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致使日军的侵华气焰就更加的嚣张,此时的中华民族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共的斗争中。
随着跟蒋介石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刻,从最初的敬佩到后来的质疑,他说:“(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是完全的自我主义。”
从年纪轻轻就敢宣布东北易帜这一点上来说,张学良还是很有主见的一个人,他对蒋介石的评价发生转变,也是基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各种决策。
当时任何一个关心时局的人都能看清楚中国的形势,可唯独蒋介石还执迷不悟,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改变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其实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就已经屡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可惜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张学良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屡次遭到蒋介石的明确拒绝和威胁之后,他一怒之下发动了西安事变。
史学界一直认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共同发动的,至于谁是主谋的问题因为缺少必要的史料证据,一直也没有分主次。
张学良却在采访中亲口说:“我要是发了火,我谁也不怕的,我发火会开枪打人的。我真怒了,所以我才会有西安事变”。
他直接说出了当年的事实,“西安事变绝对是我一手策划的”,杨虎城当时只是同意他的做法,并不是主谋。西安事变虽然是张学良生气导致的,但却促成过国共联合抗日的正确决定。
虽然张学良在软禁期间的生活待遇很好,但是对于一位曾经手握重拳并且胸怀大志的将领来说失去自由也是十分残酷的一件事情。
西安事变让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彻底破裂,为什么蒋介石采取的是软禁而不是直接杀害,史学界也有很多解释,尤其是在逃亡台湾的时候依然带着张学良,也实在是令人费解的事情。
现如今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都已经辞世,历史的真相也就随之永远的封存。如果张学良没有被蒋介石软禁,以他的才能和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其后的人生有何成就,尚未可知。
本周点击榜
本月点击榜